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2期

学术信息传播的新媒介:OAJ

唐银辉

2014年12月05日13:3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开放存取期刊(OAJ)是未来学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OA的概念与OAJ的类型,在分析OAJ信息传播的优劣势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OAJ信息传播效果的途径,即:构建OAJ资源整合平台;营造OAJ信息传播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升OAJ的认知度,试图为OAJ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媒介;学术信息;传播;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J)是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出版中最重要的一种出版类型。OAJ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信息传播界、学术界、出版界掀起的开放存取运动,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指出:学术信息传播的OA模式是指读者本人或所属机构无需支付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术信息的检索、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等。OAJ的最大特点就是读者免费获取学术信息,与传统读者付费出版模式相比,这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模式更符合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本质。

一、OA的概念与OAJ的类型

OA出版是网络环境的产物,它基于开放、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理念,是继学术期刊数字化后的一种科学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新型出版模式。目前,学术界和出版界比较公认的OA的概念是BOAI给出的定义:文献可通过公共互联网免费获取,即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的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1]。对复制与传播的唯一约束是他人在使用作品时要注明引用的出处并保持作品的完整性。

目前,OA出版主要有两种类型:OA仓储和OA期刊。1.OA仓储也称为OA知识库,即研究机构或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存放于互联网上,供读者免费获取。OA仓储包括基于学科的仓储和基于机构的仓储。这两种仓储都是将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信息放于互联网上,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这些信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2.OA期刊是一种对读者免费的网络期刊,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OAJ一般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取并可以无限制使用”的出版模式,论文版权由作者保留。OAJ是目前OA出版中最主流的出版模式。

OAJ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BOAI倡导的金色OAJ,即纯网络OAJ,这种OAJ只有网络电子版,没有传统的印刷版,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作者付费或机构、基金赞助的方式来筹集出版方面的费用(如同行评审费、编辑加工费等),而读者则可以免费在互联网上获取论文全文;另一类是传统印刷版期刊采取开放存取的出版模式,即传统期刊出版单位在印刷版期刊编排完后,及时把论文电子版以PDF或HTML格式上传至互联网上,读者可以免费浏览、下载论文全文。我国目前的OAJ基本采用第二类出版模式,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6082种学术期刊已有757种实现了开放获取,占12.45%[2]。这些OAJ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学术期刊,虽然OAJ在整个学术期刊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其内生的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必将助推其成为未来期刊发展的主流模式。

二、OAJ信息传播的优劣势分析

(一)OAJ信息传播的优势分析

OAJ信息传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术信息传播高效而便捷。如前所述,OAJ依托互联网而生,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新一代的科研人员早已习惯通过互联网检索、查阅有关研究信息。另一方面,OAJ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读者免费,读者不再需要支付传统的订阅费用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这大大提升了信息的显示度和信息的被利用率。特别在西方国家,通过专业的OAJ平台,科研人员对OAJ的点击率和引用数都明显高于非OAJ。据美国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0年期刊引证报告(JCR):英国的《核酸研究》的总被引频次高达100444次,在JCR收录的全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286种期刊中名列第3;同样,美国《临床医学研究》的总被引频次为90821次,在JCR收录的“医学、研究与实验”学科106种期刊中名列第1[3]。

2.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较高。OAJ出版单位一般都有质量控制流程与制度,大部分OAJ都通过专家评审来控制论文的学术质量,虽然是作者支付出版费用,但并不代表只要付费就可以发表,作者的论文能否刊登在OAJ上取决于专家评议能否通过。特别是比较著名的OAJ退稿率都很高,如PLoS Biology的退稿率高达90%,大浪淘沙剩下的必然是精品。

3.信息传播的互动性较好。互联网和在线投稿评审系统使得作者、编者、审者、读者这四个信息传播链上的各主体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作者首先通过在线投稿系统向OAJ提交论文,编辑部门初审通过后会交由同行专家复审,在西方一些著名的OAJ出版单位如PLoS和PubMed Central一般会把专家评审意见公布在在线系统的相应窗口,作者可以就审稿意见与专家交流沟通,回答专家的有关问题,读者也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还可以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和读者的建议修改完善论文,在这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是即时、互动的,这一传播优势是非OAJ无法比拟的。

(二)OAJ信息传播的劣势分析

虽然OAJ是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与生俱来有不少优势,但它在信源、信宿和信道这三大传播基本要素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在我国,这些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

1.作者付费模式可能影响作者向OAJ投稿的积极性。在OAJ的信息传播链中,作者是信源,论文是信息,这些是传播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作者的投稿,OAJ将会失去生存的前提。目前,欧美国家OAJ出版商对论文收取的发表费还是比较高的,例如:PubMed Central对每篇接受发表的论文收取500~1665美元的出版费,旗下各刊收费标准不同;PLoS旗下的PLoS ONE对每篇论文收取1350美元出版费。设想如果作者没有课题、项目经费,这笔出版费数目并不小,特别对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而言负担较重。故这种收费出版模式很可能打击自掏腰包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传播。

2.科研人员对OAJ的认知度比较低。OAJ虽然自诞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史,但科研人员对它知之甚少,科研人员是OAJ信息传播的信宿,如果认知较低,势必会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特别在我国,OAJ刚起步,科研人员很多并不知道OAJ为何物。初景利教授对中国科学院16个研究所223名科研人员的OA认知调查结果是:8%的人非常清楚OA,48%的人只知道一点,43%的人一点都不知道何为OA[4]。连中科院这样国内顶级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OAJ认知都如此甚少,更遑论其他普通科研人员。

3.缺乏OAJ的聚合传播平台,影响OAJ的传播效果。聚合的传播平台是OAJ的传播信道,在国外,一些信息机构为了方便科研人员获取集中的OAJ的科研信息,组织了开放存取期刊联盟,整合国际上学术质量较高的OAJ并搭建起学术信息开放存取的网络平台,比如DOAJ、J-STAGE。但在我国,尚无影响力较大、专门收录中文OAJ的网络数据库平台。国内的OAJ基本都是借出版单位的网络平台实行开放获取,比较分散,不利于读者检索需要的科研信息,不能形成信息传播的合力,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三、提升我国OAJ信息传播效果的途径

(一)构建OAJ资源整合平台

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便捷、畅通的信道是OAJ传播信息的基本保障。在OAJ诞生初期,西方国家就意识到只有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网络平台,整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OAJ,才能充分发挥OAJ学术信息传播的优势。目前, DOAJ(Directory of OAJ)是西方比较著名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整合平台。该网络平台是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和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于2003年5月创建的开放存取资源整合平台,收录经同行评审的高质量OAJ,其中一些期刊已被SCI收录。我国也建有OA学术资源专业服务平台——Socolar。2007年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推出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Socolar,它整合了世界上重要的开放存取资源,包括OAJ和OA仓储,通过Socolar用户可以检索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语种的重要OA资源。目前Socolar收录OA期刊11739种,其中共有13503317篇文章;收录OA仓储1048个,包含文章数10391241篇[5]。Socolar内容涵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全部学科领域,每日都会更新内容。但是Socolar收录的是国际上各种语种的OAJ,并没有一个专门收录中文OAJ的模块,在国内,很多普通研究者主要还是倾向阅读中文学术期刊,不能便捷地获取所有中文OAJ是这个平台的最大缺点,因此很多研究者也并不知道Socolar。而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OAJ还是分散式地提供OA服务,无法形成合力,影响力因此也很小。鉴于这两种情况,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OAJ网络平台,整合国内所有的OAJ资源,可以通过在Socolar上设置专门的中文OAJ网络模块,也可以借助中国知网的影响力,在中国知网上设置这种专项服务窗口。通过这些方式,OAJ的学术信息传播效果势必大大提升。

(二)营造OAJ信息传播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环境对OAJ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西方国家,政府和民间各种组织都为OAJ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例如:2012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从2013年4月开始,由国家纳税人资金支持的项目,其成果将对公众开放;2013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议案,要求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自发表6个月之内实施免费获取;欧洲委员会也提议,由其资助的研究项目对公众开放,并呼吁欧盟成员国加入[6]。但在我国,政府和各种项目基金会还没有制定对OAJ的专项支持政策,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从理论上讲,由各种基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其经费最终来源于纳税人,取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对公众开放这些研究成果也合情合理。

给予纯网络版学术期刊合法地位也是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另一个关键点。按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的倡议,纯网络版学术期刊应该是OAJ发展的金色之路,也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国行政部门对刊号的审批是非常谨慎的。我国较早的纯网络版学术期刊《中国药剂学杂志》由沈阳药科大学在2003年创办,但至今都没有拿到正式的刊号。创办于2008年的完全意义上的英文OAJ—— IJABE(《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已连续出版6年,现已被EI收录,但是从该刊网站上只能看到IJABE的网络版和印刷版的国际刊号,并没有国内统一刊号。而国内的期刊只有同时具备国际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才被认可,无论是科研评价还是职称评定,相关机构都要求发表研究成果的国内期刊必须具备双号,这是纯网络版OAJ 生存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因此,审批刊号的有关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这一问题,给予国内高质量的中英文OAJ国内统一刊号。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OAJ的认知度

科研人员从事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获取并阅读大量的期刊论文,了解同行们的研究进展和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7]。

但如前文所述,国内对OAJ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很多科研人员还不知道何为OAJ,更谈不上有效利用OAJ,这必将影响OAJ信息传播的效果。因此,学术界、信息传播界和出版界应该大力宣传OAJ,提高科研人员和大众对OAJ的认知度。OAJ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的认知也需要一个从认识到认可再到接受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推进,应该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利用它,当OAJ借助整合的资源服务平台发挥如中国知网那样的影响力时,OAJ的学术信息传播效果必将大大提升,最终成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主力媒介。(作者系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参考文献:

[1] 陈文梅,向新,李锡光.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3).

[2] 秦小川,刘雪立.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

[3] 王珏,方卿.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一)——基于总被引频次视角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1(6).

[4] 陈锐峰,吴秋玲.我国期刊开放存取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1).

[5]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Socolar资源概况[EB/OL].http://www. socolar.com/2013-07-25.

[6] 孙超渊,慕萌,张俊敏.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出版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6).

[7] 朱宝林,谭彩霞.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研究刍议[J].编辑学报,2013(增刊1).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