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2期

广播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吕  骥

2014年12月05日14:3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从目前各地广播节目的成功经验来看,一档节目的好评如潮、长盛不衰,一个频率的知名度、影响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能否切实有效扎扎实实的遵循广播规律开办节目,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即现场,互动,服务。本文通过分析现场、互动、服务对广播节目的影响,使人了解如何做好一档广播栏目,广播栏目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关键词:现场;互动;服务

各省市广播电台节目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当然其中也不乏平淡无味、定位不准、缺乏特点的节目。总结了目前各地广播节目开办的成功经验,一档节目的好评如潮、长盛不衰,一个频率的知名度、影响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是否遵循广播发展规律策划编排节目,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即现场,互动,服务。在广播节目策划编排中,参考学习各广播电台通过成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办节目、开展活动,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当地听众并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现场是新闻的第二生命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那么现场就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我们在追求新闻的时效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和要求新闻发生的现场是否有记者的身影。“媒介即人体器官的延伸”。当记者在现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事件经过和现场环境以及目之所及的一切时,“我在现场为您做报道”,这么短短一句话就把听众的收听欲牢牢锁住。听众想经由现场记者的叙述了解新闻事件的脉络,也依赖记者在现场用自身的所看所听到的来满足自己的知晓欲。

“现场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典型音响的运用上以及现场记者精彩的现场表述上”。广播现场报道中记者的现场解说对听众起着很强的引导作用,通过记者的口述,把听众引导到新闻现场,使听众仿佛看到现场的场景,并且能够一听就懂,留下深刻印象。当然这对新闻现场的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适时的灵活反应和随机应变,以他在现场的所看、所知、所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迅速地感受到现场发生的事件。可以说广播节目中来自现场的声音多了、广了,节目的现场感增强了,节目的内容充实了,节目的层次感也具备了,也就增强了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和必听性。

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只是“现场”这个关键词的含义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内容则包含了广播节目的户外直播。目前各地广播电台每月甚至每周都在策划组织实施一些户外活动,有为自身频率做的推广活动,有结合节目定位开展的听友聚会活动,有配合广告商做的营销活动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也基本上都实现了现场直播,即把现场的信号接转到直播间,再传输到更多的未能及时赶赴现场的听众那里。这一形式的广泛运用让现场听众充分参与其中成为广播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体验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流程,同时也让未到现场的收音机前的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身未到而心已至,真实感,鲜活性一一体现,充分满足了这部分听众另一种意义上的参与愿望。而这一形式灵活便捷,且成本远低于电视的现场直播,使得广播媒体更具有生命力及竞争力。

二、以互动提升节目影响力

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其实热线直播节目自从开创至今就一直保持着互动状态。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参与节目这样一个简单的形式就再现了互动的本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由原来的广播、电视、报刊扩展到互联网。现在又增添了微博、QQ视频连线和网络直播帖这些极富个性化的传播平台。这就为广播节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互动提供了可能。人们在获取各类信息的同时,不仅要求信息的及时、准确,同时也强烈地想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节目中,而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的收听主持人和嘉宾的讲述,同时也想主动地走进节目,参与到节目中,在节目中表述自己的心声,并利用节目和其他听众沟通交流。听众可以使用手机短信和微博、QQ视频连线和网络直播帖等手段与广播节目主持人适时互动,在丰富节目内容、活跃节目形式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亲近感、现场感,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听众会视节目为自己和他人交流的平台,他们也会在节目之外组织成小群体,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而且此举不仅使这些听众成为节目及所属频率的忠实的拥趸,而且还能在一定范围内帮助广播节目扩大影响力。节目互动环节的增多改变了以往广播“我播你听”的传统传播方式,以现代电子手段把听众拉进直播间参与节目,因其鲜活性和真实性而成为共同完成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互动不仅仅是指在热线直播节目中传受双方的互动,还包括节目之外的户外活动,即频率和听众之间的互动,这也是互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其实也是“创办看得见的广播”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且这种形式对于树立节目和频率品牌形象,扩大其知名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户外的互动活动的系列化、常态化也成为宣传广播电台的有效载体。广播电台借此走出直播间走到群众中去,褪去神秘感,拉进彼此的距离,融合相互的感情,更直观地掌握听众的需求和喜好,有效地推广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品牌。目前,各地广播电台也都结合一些重大主题及节庆日来策划实施一系列的户外互动活动,并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可以说节目的互动和频率的互动交相辉映,大大带动频率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三、节目要服务于群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时尚主播曾指出“所有的商店都必须记得,现在已经没有人真正缺什么东西了。服务,服务,服务才是关键。”广播节目的立足点是本土化,要服务于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同样,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当前,广播电台要异军突起、做出特色,借鉴商业企业的生存之道——“服务”,立足本土,加强服务是广播电台的发展出路。

无论从广播电台的媒体政治属性还是经济属性来说,服务应是一个必须摆在头等位置的重要环节。对上要服务于政府部门,对下要服务于地方百姓。那么拿什么来服务,怎样服务有效呢,这是广播电台从业者需要细细考量的。办好广播节目的根本是要加强服务意识,以服务领先,以服务制胜。节目的本土化是服务的体现,要服务于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节目的定制化是服务的体现,要服务于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节目的特色化是服务的体现,要服务于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节目的类型化是服务的体现,要服务于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收听需求。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媒体无小事”,现在对于广播电台也可以这样说“服务无细节”,即所有细节处都是广播电台需要去认真分析并服务到位的。

这是从节目的角度来看待服务。从广播电台的营销推广角度来说,服务还体现在广播信号的达到率是否广泛,广播信号的质量是否稳定保真等,当然也包括对广告客户的定制服务,服务于客户的基本需求并最大可能地满足,前提是不违背宣传政策。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发展关键在于广播节目是否受听众欢迎、接纳。对于一档广播节目,我们必须要有现场感,注重节目上、节目下与受众的互动,还有就是遵循节目要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只有在这几方面多下功夫、认真策划,精心编排,适时播出,才是办好一档广播节目的根本。(作者系咸阳市广播电视台节目监审办公室主任,一级播音员)

  参考文献:

[1] 刘艳军.营造广播新闻报道的现场感[J].中国地市报人,2013(11).

[2] 谭啸[EB/OL].www.zijin.net.

[3] 邱建新.创新广播可听性[J].新闻导刊,2006(10).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