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1月29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电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此规定一出,网上立刻出现不同声音。一些网友对此十分赞同,认为十分有必要规范网络用语,净化网络环境。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被扼杀”,有网友称,“网络用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晶,文字活用也是语言文化之一。”
声音一:支持禁用 维护语言纯洁性
“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扼住广播电视及广告商家对语言文字的恶意篡改,利于肃清电视环境。”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网友“脚下峰光”的留言中看到:“近年来频繁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词,的确有些过头了”。
另外,有人认为网络用语对儿童及青少年在语言的学习上也存在一定的干扰。网友“襄阳小阮”担忧道:“网络用语在广播电视节目上频频出现,会让小朋友们对正确的理解及运用成语造成很大影响。”
声音二:网络用语是文化的一部分
成语本身是一个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网络用语不仅代表了现代人对文化的理解,也表现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网友“natasha涵”表示:“语言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有创造力的,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针对于此规定,网友“奇葩朵朵向太阳”也表示:“语言本来就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文化可以自我净化,而净化者就是使用这个文化的人们。”
“其实,网络用语应该和成语、方言、俗话一样,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年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化的时候,一些人不也是痛心疾首吗?应用和传承才是硬道理,要想规范网络用语,还需从提高全民族教育入手,而不是以‘一刀切’强制性的禁用方式来解决。”网友“早起的虫子给鸟儿吃”为此规定发出感叹。(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