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的微博空间已分化为各方势力的竞技场,微博舆论场的交锋随之上演。本文从舆论场概念界定入手,认为微博舆论场是微博空间中舆论生成与传播的一种特定时空环境,与现实社会场产生交互作用,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与延伸,场内充满了权力与资本的争夺。微博舆论场中的博弈即是现实社会中观念、权力、利益等博弈的映射与延伸,蕴含着政治、思想、象征六大内涵(类型),然而当下微博舆论场的博弈现状却不容乐观,呈现出反智化、站队化、非理性化等失控状况。
关键词:微博舆论场 交锋 博弈 交融
一、微博舆论场的内涵分析
(一)场域概念分析
场概念最初源于物理学,由物理学家法拉第与麦克斯韦先后提出与阐述,场概念的提出建构了一种不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相互作用的模型。场概念的运用范围也逐渐超出了物理学科的范围,并向其他学科渗透,从而催生了内涵众多的场概念与场理论。[1]
在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考夫卡、勒温、马莱茨客、布尔迪厄等学者对场理论均有深入的研究。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中国网络舆论行为的研究最具指导作用,其理论指向契合了我国纷繁复杂的舆论态势。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是一个关系争夺网络,是力的较量场所与争夺空间,场域内的一切运作都有资本与权力的影子。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⑴场域是表示各种要素关系的结构体系;从分析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⑵场域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即每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微博传播特质(即时性、碎片化、社交化)决定了微博舆论场具有不同于其他舆论场的逻辑。⑶场域是具有策略性和竞争性倾向的系统;即场域不是静止不动的空间,而是存在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它们之间不断博弈,充满斗争,⑷场域的疆界是一些动态的界限;微博舆论场与其他场域没有绝对界限,微博舆论场与其他网络舆论场相交互,是现实场的映射与延伸。[2]
(二)微博舆论场概念分析
学者刘建明为了说明舆论形成的情形,最先提出了舆论场效应。他认为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舆论场是舆论形成的条件与空间,构成舆论场有三要素:同一空间的人群密度与交往频率;舆论场的开放度和舆论场的渲染物和渲染气氛,即同一空间人们的集结密度与交往频率较高、空间的开放度较大、空间的渲染力(鼓动气氛)较强,形成舆论场的可能性便越大。[3]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国整体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舆论格局也随之变动趋于复杂,“网络舆论场”这一概念也被广泛使用以便于更好地分析网络舆论形成与演变机制。但对于网络舆论场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没有形成一致的认知,比如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场是由新媒体场、心理场、社会场三部分交汇而成;[4]另有学者从具体视角入手,认为网络舆论场是指当前网络媒体中的在线聊天室、BBS、博客、微博、交友网等各种聚集人们沟通、交流和发布信息的不同形式的网络虚拟场所,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和交流意见的时空环境。[5]
那么作为网络舆论场中的子场域,微博舆论场该如何定义呢?笔者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微博舆论场定义为微博空间中舆论生成与传播的一种特定时空环境,与现实社会场产生交互作用,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与延伸,场内充满了权力与资本的争夺。
微博庞大的用户群以及微博的即时性、裂变式等传播特质加快了舆论的生成与演变,重塑了中国社会的舆论传播格局,微博舆论场已然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舆论场,各方势力正积极抢占微博舆论场谋求主导地位,微博舆论场的各种博弈也随之上演。
(三)微博舆论场社群分析
微博舆论场目前已形成五种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区隔的博弈社群,即政务微博群、媒体微博群、意见领袖微博群、企业微博群、草根微博群。每个大社群内部又分化成诸多小社群,每个社群都代表着相应阶层的利益取向,同时又与其他群落保持着互动关系(博弈与交融)。
政治社群:政治社群有感于官方舆论场被边缘化,现在正积极抢占微博舆论场,政治社群通过刚性(法令规章)和柔性(政务、党媒微博)双重方式作用于微博舆论场。比如以中国政府网、上海发布为代表的等政务微博群。
经济社群:市场经济主体为了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抢占微博舆论场,谋求赢得社会的关注与公众的支持。比如以农夫山泉、360安全卫士等为代表的企业微博群。
意见领袖社群:其是文化资本和符号权力的拥有者,意见领袖们可以将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甚至能改变公共舆论议题的走向。比如以薛蛮子、李开复等代表的意见领袖群。
媒体组织社群:媒体微博群是微博舆论场最为活跃的群落之一,人民系、环球系、央视系、南方系、财经系与海外系等在舆论场中不断地融合与分裂。比如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为代表的媒体微博群。
草根社群:微博中的大多数,拥有道义上的话语权,其既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可能撕裂社会。比如数量众多但不知名的草根微博。
二、微博舆论场博弈的类型分析
当下微博舆论场的博弈交锋无处不在,舆论场之争,表层表现为公共话语权之争,“深层内涵则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人群及其价值观的公共平台聚合和思想观念交锋”。[6]当下微博舆论场已分化为观念、价值、利益、权力等的竞技场,微博舆论场博弈大体可归纳为政治、经济、文化、空间、思想、象征六大类型。
政治层面:诉求表达与意识宣传之争
网络新媒体的诞生与普及(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表达诉求的渠道和空间,公众的权利意识与参与意识也正在觉醒,整个社会的话语环境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层面,民众对自由表达权的追逐与统治层的意识灌输的纷争明显存在,且在微博舆论场中呈分化扩大之势。如最高法和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定性网络谣言所引发的民间与官方的博弈,官方为惩治网络大谣有法可依而出台司法解释,而民间则认为司法解释的相关标准会引发寒蝉效益,损害网民的自由表达权。
经济层面:利益之争
当市场主体牵涉到利益竞争时,往往积极抢占网络(尤其是微博)舆论场进而谋求赢得公众的支持。博弈双方以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为资本去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争斗双方常以恶斗的方式去博弈,两败俱伤的结局往往不可避免。如纠纷不断的腾讯与360公司互相指责对方窥探用户隐私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都谋求公众的支持大打舆论战,但其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文化层面: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争
精英(庙堂)文化与大众(民间)文化之争由来已久,在传统时代,精英文化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民间文化虽发展得蔚为壮观却难登大雅之堂。随着大众传媒的勃兴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文化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与挤压,因影响力的此消彼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纷争再起。如博友恶搞杜甫很忙事件所引发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争,草根博友往往认为恶搞杜甫无伤大雅,而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恶搞杜甫是对传统(精英)文化的亵渎。
空间层面:民间舞台与主流阵地之争
微博舆论场往往被誉为民间舆论场,这是因为微博给予民众极大的自由表达权与参与权,随着微博舆论场愈发显示出其影响现实社会场的能量,民间与主流群体都想占据主导权进而操控社会。但各方势力或彼此漠视,或彼此敌视,对攻互掐,使得本就共识缺乏的群体之间呈现出扭曲的对抗形态。如夏俊峰案引发的民意与党媒之间的争论,微博民意普遍认为夏俊峰不该被判处死刑,而党媒则认为夏俊峰犯罪情节严重应执行死刑,双方通过微博展开了舆论攻防战。
思想层面:个体自由与集权控制之争
微博舆论场纷争的根源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观念、利益与权力之争。微博空间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个人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赋予),但社会管理层(政治、经济组织)出于社会控制或利益攫取的考虑,常介入微博舆论场予以规制以维护自身权威与利益。如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中宣传部门对媒体的过度干预所引发的个人(新闻)自由与集权控制之争,博友纷纷声援支持南方周末呼吁新闻自由,而官方则大面积删掉有关南周献词事件的博文。
象征层面:话语权力之争
布尔迪厄认为,象征资本是有形的‘经济资本’被转换和被伪装的形式,象征资本和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微博舆论场中,谁拥有话语资本即能主导舆论走向,进而能影响现实。因此,各方势力都想占据微博空间的话语主导权,为自身赢得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本。如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就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及质量问题展开的话语权力争夺,随着事件的发展,双方都在不断提供新观点新证据谋求舆论主导权。
三、微博舆论场博弈的现状分析
1.舆论场之争的快速化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霸权时代得以终结,新媒体图景下的舆论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聚合化、快速化、扩散化的趋势,这在微博舆论场体现得尤为明显。微博自主化、裂变式、开放性等传播特征使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也加速了微博舆论的形成与扩散。
一个舆情元素丰富的事件出现(如官民对立、贫富相争、公众人物)再加上几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热点事件发生时,博友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站队抱团汇聚成局部性的主导意见,舆论之争从发酵、升温到大规模扩散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舆论之争形成的快速化伴随的却是显著的情绪化。
2.舆论场之争的反智化
当下微博舆论场中的争论存在着反智化的特点,常表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价值取向,盛行贴标签、污名化、扣帽子的争论策略。微博舆论场中博弈的反智化不仅仅体现在对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的怀疑或鄙视,如当下的微博舆论场以骂专家为流行、以嘲讽教授为乐事,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舆论场之争盛行着不问是非、情绪主导与话语狂欢的反智逻辑。
博友在争论时并不总是以事实与逻辑为依据寻求真知,“而往往试图用非理性、粗暴的方法,从超越法律的视角做无边界的判断,甚至恶意的、极端的话语呈现”。[7]舆论场中博弈各方自以为掌握着真理而对对立方的观点嗤之以鼻,常以主观判断取代客观事实、用立场站队取代辩驳事理。舆论空间被极端和情绪化言论所主宰,理性的观点与客观的分析往往被边缘化。
3.舆论场之争的站队化
舆论之争的站队化现象由来已久,无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还是清末的三大论战,抱团站队已成舆论纷争的常态。追根溯源,舆论之争的站队化源于中国文化中的“深层结构”,即一人必须以由二人(群体)去定义,人的存在只能通过社群来体现,“被罩在人情的磁力场内的中国人,心必然发达于脑,因此往往很愿意参加别人的统战游戏”。[8] 在微博空间,博友因抱团站队而易被群体氛围所影响,倾向于迎合群体的意见无法做出独立的判断。
因此,微博舆论场博弈各方都有着鲜明的派别、立场意识,存在着非此即彼、非敌即有的思维。纷争当前,博友们往往先入为主、预设立场、划线站队乃至上纲上线;用立场回应立场,用抱团对待抱团,喜用站队方式来简化复杂情镜,如对与否,支持与反对等。
4.舆论场之争的态度不稳定性
博友态度的不稳定性往往更多指向具体事实层面的舆论交锋,博友由于缺乏理性思考或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操纵等原因,其态度因此可能摇摆不定,他们随着争论事件信息的变迁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态度。
在舆论场之争中,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随之,民意可能随时倾斜,舆论可能随时逆转,中青报评论员曹林将之称为舆论“摇摆率”。如在近些年医患纠纷中,舆论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几乎完全受极端个案的操纵,缺乏理性和客观的认知,基本是在情绪化中摇摆,要么谴责医生的无良无德,要么谴责患者的蛮横偏执,而没有站在客观立场从整体格局去反思医患关系。
5.舆论场之争的无结果化
微博舆论场域下的争论博弈往往只有破坏性,而没有建构性,甚至连最简单的争论也可能达不成基本共识,已然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微博舆论争论至最后依然是一地鸡毛,直至下一次舆论之争依然是如此周而复始,没有半点进步。
当下微博舆论场纷争的无结果化首先源于争论各方的立场固化,争论各方只选择关注契合自身立场的事实与观点(如博友多选择关注与自身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博友),急于证实己方观点的正确性,同时证伪对方观点的错误性。这种非此即彼下的争论难以达成相关共识,其导致的是观点的强化与圈子的封闭。此外,博友喜好将问题和纷争的根源推向一个抽象的体制,但凌空虚蹈的制度归因无助于纷争化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微博舆论场纷争的无结果化。
6.舆论场之争的非理性化
微博空间处处弥漫着非理性之气,客观理性的观点难以吸引眼球,而情绪化、极端化、民粹化的言论才能被关注、被转发,这往往带来的不是共识的扩大而是分歧的加深。在匿名缺乏真实线索的环境下,“丛林法则”大行其道,一些博友的言论比较极端,充斥着口不择言、人身攻击、舆论审判等话语暴力现象。
微博舆论博弈因同构于微博空间也呈现出相同的感性化、情绪化的态势,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色彩,弥漫着诡辩、谩骂、审判等恶性争论语态,甚至引发微博约架。在微博舆论场博弈中,良性争论被消解,语言暴力在滋生,暴力话语与打碎一切的语境日渐突显。
总体而言,微博舆论场的博弈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微博舆论场博弈的反智化、站队化、无结果化、非理性化等现状造成了舆论博弈的失控情景,甚至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微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微博舆论场中的博弈失控某种程度上同构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失控,但微博这一承载着无数希望的新兴舆论场带来的不是沟通而是撕裂,没有凝聚社会共识却加剧了失控,这点值得我们深思。(作者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聂德民.对网络舆论场及其研究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2).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余秀才.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方法探析[J].现代传播,2012(5).
[5]张春城.网络舆论场中的舆论运动规律[J].新闻爱好者,2012(3).
[6]袁勇.舆论场交锋:博弈、冲突、互动与通融[J].新闻爱好者,2013(8).
[7]杜骏飞.社会沟通的理性价值[J].当代传播,2012(2).
[8](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