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早茶01-08票房和境界不止一步之遥
被众多机构和电商看好的电影市场贺岁档超级“大牛股”《一步之遥》,于本月15日北京首映后遭遇全面差评的利空突袭,令该片在18日零点开画后票房走低。据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一步之遥》零点场的票房为680万,距离《变4》保持的2050万的零点场纪录远不止一步之遥,导致影院经理纷纷调低该片的后市预期。至于该片后市能否低开高走,不少观众持币观望,部分已经买了电商预售票的观众则以不换票退款的方式斩仓出局。
昨天凌晨,姜文电影新作《一步之遥》正式登陆影院。此前它一直是票房和口碑均最被看好的贺岁档电影。当该片终于过审在12月15日晚举行首映时,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都要退避三舍,将原计划于当晚举行的媒体试映推迟到第二天早上。15号首映之后的全面差评虽然让业界吃了一惊,但姜文解释说当天给差评的原因是因为拷贝没有及时送到,导致没有按时放映。这跟淘宝差评怨快递是一个道理,也勉强说得通。拐点出现在了《一步之遥》的零点场票房上。片方昨日下午向媒体发布消息,称该片零点场票房高达1785万,距《变形金刚4》的纪录只有一步之遥。而负责票房数据统计的官方机构电影专资办却在傍晚发布数据,《一步之遥》18日零点全国共放映2910场,观影人次15.1万,票房680万。片方随后发来更正邮件1785万的数据来自第三方,目前仍在核实,请以专资办的数据为准。对于一部以20亿为票房目标,至少15亿起的电影来说,680万的首映票房实在是远低于预期。
四年前,姜文用一部《让子弹飞》让影迷为之倾倒。但四年后的今天,《一步之遥》却遭遇了口碑滑铁卢。很多观众在微博上晒电影票根给差评,以证明自己绝对不是“黑子”。例如,网友@邱邱_如初写道:“第一次看电影看到那么多人离场。真是没看懂,好伤啊!这三十元花的真冤枉……”记者昨天上午在影院随机采访时,多位观众都拒绝点评这部电影。观众陈小姐则告诉记者,放映半小时之后她已经开始跟同伴互相抱怨电影怎么还不结束。来自社交平台和熟悉朋友的差评,让很多原本打算去看《一步之遥》的观众进入了持币观望状态。(记者 杨莲洁)
谁让你是姜文!
《一步之遥》首映式前的审片风波,首映以后的口碑转换,都让这部期待已久的“大片”充满话题,虽然始料不及,但仍然聚焦于万众眼目之中,如同片子本身的调调,华丽而躁动,表面简单却充满玄虚。
虽然总体口碑不佳,但片子本身还是值得一看,之所以被批为烂片,其实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跟期待值之间的差距。大家希望有比《让子弹飞》更好看的姜文作品,但是《一步之遥》显然没达标,如果拿这个跟那些真正的烂片比,还是太贬低姜文了。
目前对《一步之遥》质疑最多的,还是集中在故事上。电影的故事没讲透,或者看不懂,或者根本就没故事,成了大多数本有心捧场的观众觉得愤然的地方。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虽然如此,却没有人因此否认姜文本人的电影水准,更不敢否认他的境界,但是不管是批评者还是仍然在力挺的跟电影有关的各方——投资方、出品方、制作方等等,包括编剧参演的各位,最新的是来自于洪晃的说法——都在较劲儿它的票房。
票房成功了姜文就成功了吗?或者说票房失败了姜文就失败了吗?电影好与不好,只有票房可以衡量?
自从《让子弹飞》大卖,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似乎艺术与商业这一两难选择在姜文身上可以得到完美的统一,连姜文自己也号称要“站着把钱挣了”。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中国电影界一直以来的一个纠结,是要艺术还是要商业。
在传统的中国精英式电影导演的概念里,商业跟艺术似乎是对立的,只有艺术是站着,而商业要挣钱,就需要弯腰,甚至下跪。为了取悦观众所做的努力是没面子的,是低级的,而只有以自己超前于大众的理念引领风潮才是高级的,有范儿的。
关于商业是否低级这样的观念,其实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结论了,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并且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只要不是过度到低俗媚俗,只要不是发不义之财,又有什么可低级的呢?
其实,无论是认真做商业,还是认真做艺术,都是值得尊敬的,最要不得的,反而是两头便宜都想占的那种。做艺术,又看别人赚钱眼红,做商业,又怕别人贬低没面,所谓站着把钱挣了,难道不是这种心态的极致?
票房和境界这事,还是别混在一起说,只要票房没有超过《泰囧》,没超过《变形金刚》,你还就别说在挣钱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要你的最终公认口碑,没有超过自己之前的作品,你还就别说是站着,如果你站着只挣了一个《小时代》的钱,那大伙会说,不过尔尔。(郁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