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庆祝第20个中国记者节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12】

2019年11月08日08:42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点击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人民军队”?》

记者手记:井,挖得越深,水越清冽

黄子娟

作为人民网大型全媒体策划“70年70问”中,唯一一篇军事选题——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人民军队”?映入脑海的第一反应是“军民鱼水情深”。 但下一秒,就马上否定了自己——没那么简单!

记者的直觉告诉我:越简单的问题,越难回答;越质朴的道理,越厚重深邃。这就好比生活中的启示:井,挖得越深,水越清冽。

常年跑军事,我心里也有个绕不开的军旅情结。虽然“每逢大稿有静气,凝神聚力若禅定”,但这篇稿件自写作之初,我脑海里便自带各种BGM,像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都是经典军旅歌曲里的矫健身段和袅袅余音。

翻阅历史资料,有这样一张照片让我动容:抗战时期,一位老大爷,用黝黑、粗糙的手,搭在八路军战士的肩头,希望他多杀日寇为老百姓报仇。

查阅书籍著作,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回味: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问12岁的月娃子为什么当红军?月娃子答,“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

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城头变幻大王旗,各种军事力量来来往往,粉墨登场。中国,沉沦在上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有谁能够救中国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

要深刻回答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人民军队”?,就必须拉直我是谁?忠于谁?为了谁?依靠谁?4个最为寻常而又朴素的问号——这连着人民军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因原点”和“价值原点”。

那么,我该从哪里寻找答案?一幕幕采访中的回忆在脑海中浮现:当我抵达边境扫雷的最前线,见证中国军人“刀尖上的舞蹈”,当我跟随伊木河连队一起巡逻,体验边防战士“一天走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艰辛,当我拍下战士们在疾驰领跑的陆军新型装甲车里登战位、学操作,在跨海区训练的航空母舰上爬舷梯、钻舱室的矫健身姿,当我新春走基层时,采访舍家卫国的官兵,聆听他们的心声…我知道,答案早已化作每一名军人履行使命担当的生动实践。

如果把人民军队92年的峥嵘岁月比喻成地质纪年,在这段历史的纵切面随便截取一个“断层”,你会发现这支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证据,在战争年代无处不在,在和平年代熠熠生辉。

答案,记录在人民军队的战斗地标中——

70年来,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气吞万里如虎,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国威军威;无论是在多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浴血戍边,还是一次次危急关头处突维稳……民族、国家、人民的安危,始终是这支军队的使命所系。

答案,映射在强军兴军的攻坚行动中——

从人民陆军边防部队的卫国戍边、寸土必争,到人民火箭军的长剑战车备战砺剑、蓄势待发;从人民海军的南海、东海海上维权,到人民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飞向远海……哪里有国家安全的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筑成的钢铁长城!

答案,铭刻在子弟兵向死而生的气概中——

“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留下“最美军礼”的海军潜水员官东,九寨沟地震中留下“最美逆行”武警战士张国全,云南麻栗坡雷场扫雷中,失去双眼和双手的“最美勇士”杜富国……只要人民有难,子弟兵就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我提笔写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人民军队”?因为——根基血脉来自人民,这是永远不变的红色基因;听党指挥忠于人民,这是永远不变的建军之魂;牺牲奉献为了人民,这是永远不变的宗旨本色;敢打必胜依靠人民,这是永远不变的胜利之本。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深知,践行“四力”要求,讲好强军故事,是我们的初心所在、职责所系、使命所需。因为,那是我们精神的高地、新闻的富矿、共同的家园,如同挖掘深井中的一汪汪清泉,在清冽中品尝滋润心灵的甘甜。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