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我们在!听听人民网前方记者的心里话
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武汉的陈远丁
陈远丁:武汉归来,仍是少年
我说自己是少年,大家可能会笑。我今年45岁了,在赴武汉的记者中,我是最老的。非常感恩人民网这个平台的包容大气,给了我这个易感人群机会,让我站在全球抗击疫情的风暴眼,记录武汉保卫战,为人民发声,为时代存证。
陈远丁在江夏康复驿站采访
因为人民网,小人物的抗疫故事闪现时代微光
协和医院西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而麻醉急救插管突击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被媒体称为“插管敢死队”。队长陈向东的爱人对我说,人民网不仅报道一线医护,还关心我们后方家属,特别有人情味!
我们还把笔触对准了另一群人。这是一支由环卫工组成的特别突击队。他们在“重症隔离区”清运垃圾,保障方舱医院与隔离点的卫生。报道发表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局经理感动地说,人民网的关注,对平日“活在尘埃里”的环卫工人是莫大的鼓舞,为大家抗击疫情增添了信心。
江夏康复驿站的中医大师、新五里社区的网约车司机、为一线医护服务的酒店老板、为火神山医院义务理发的美发师、参加新冠肺炎疫苗试验的志愿者、争分夺秒抢修医用氧气系统的武钢工人们……小人物的真实故事折射大情怀,各条战线的鲜活事例反映全民战疫大主题。
陈远丁在协和医院西院采访
因为人民网,她成为抗疫巾帼英雄
骑车300公里返回武汉上班的甘如意,经过人民网报道后轰动全网,这是前后方联动的战果。起初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在公司领导的指挥下,我们迅速联系到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专访。稿子发表后被人民日报官微转载,上了热搜,又被《焦点访谈》、新华社等全国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甘如意后来如愿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还被评为抗疫巾帼英雄。这个默默无闻的95后小护士成为了时代精神的榜样,充分体现了人民网在引导舆论、树立典型方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辐射整个社会、乃至引领时代的。
因为人民网,我有幸参与救人 感受大爱无疆
返京前,武汉市民余少平跟我说,下次来北京,一定约我吃个饭。
在2月人民日报社发起的“四类人员收治”行动中,为让患新冠肺炎的父亲能尽早入院,他发过求助信息。我第一次回访时,他瘫痪在床的父亲已病情危急。我帮助他通过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平台确认、重新上报信息后,老人家得以顺利入院。
没想到在完成记者的报道职责之外,能够直接参与到救助行动中,给那些濒临绝望的家庭带去希望,我内心感觉特别温暖,更骄傲人民网有这样的平台和渠道,这是大爱大善!
从一线采访归来解除隔离后的陈远丁
知天命,仍少年
去时冬萧疏,归来春繁盛。
我们经历过防护物资短缺的最紧张阶段,亲历过武汉人民四处求助的最至暗时刻,去到了离病毒最近最危险的采访现场……
在武汉的58个日日夜夜,我写了40多篇报道。其中,4篇登上了人民日报,还报了内参。有收获,有遗憾,有恐惧,但始终不悔这次逆行。
离家72天后,一进家门,正在备战高考的闺女冲上来问我:爸,你说,这次高考作文题会不会跟疫情相关?到时候我就写爸爸的战疫故事。当时我的眼泪“刷”的就出来了。关键时刻没有陪闺女备考,可她如此乐观懂事,我真的很有福气。
我经历过17年前的2003非典报道。武汉归来,让我觉得自己跑赢了年龄,跑了一场最有成就感的马拉松!已近知天命的自己,好像又年轻了。
带着逝者的梦想,带着战疫的历炼,带着人民网的加持,在新闻的路上,还有何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