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微博的傳播特點探析——以新浪微博為例【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微博的傳播特點探析——以新浪微博為例【2】

張詩雨

2012年11月12日14:0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在廣泛了解微博上不同文化喜好領域小圈子的討論熱點后,筆者發現微博是一個“更加民主”的討論場所。許多人在這裡自由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們針砭時弊,對於社會的未來和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見,針對重大的社會問題展開熱烈地討論。筆者認為正是微博所提供的消息、新聞的快速傳遞性,使得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見証,或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從而激發了民眾對於社會的思考。雖然部分微博用戶在對待社會政治問題上言辭有些激進,但這卻是人民群眾日益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民主意識提升,期盼理想未來的表現。同樣地,這種廣泛而相對自由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提供了採集與調查輿論民意的重要渠道,這不僅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還成為了政府改革進取,提升自己行政能力,進行新時期政府職能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促進社會和諧的指向標。

筆者發現,在新浪微博中並不缺乏這樣的“意見領袖”,如微博用戶“草根之怒”,“查良鈞”,著名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等,他們來自於社會基層或掌握消息來源,他們目光敏銳貼近百姓,他們的筆鋒比韓寒更加犀利,他們對社會的關切程度超乎尋常。縱觀今年微博熱點討論諸如“強拆”,“智障充當奴工”,“大學教授被學生狀告”,“記者‘聊天死’”等,無一不無他們的身影。他們在微博中充當著意見的領袖,用自己極強的號召力 推廣和呼吁,使得一些事件成為線下社會的關注核心。

自媒體特點

當今的微博平台允許以往的受眾進行自我傳播而成為自媒體。自我傳播是個體對信息的加工過程,即個體自我進行的思維活動。思考、內心沖突、自言自語以及發泄、陶醉等均是自我傳播。 自我傳播的外延相當廣泛,包括個體對於新聞事件以及個人評論的傳播。

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微博便是其一種方式。

微博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自媒體”,這本身擴大了信息來源的范圍,並使得受眾也可以參與到消息傳播的過程中來,完成信息傳播分享交流的互動。

精英微博

2010年12月19日上午,微博認証用戶,網絡媒體研究者“薛陳子”發表微博“強烈建議新浪微博登陸明年‘全國兩會’‘地方兩會’會議現場,哪怕是審核的,我想,這不是沒有可能。”引發網友熱議,並且此微博在短時間內積累了相當高數量的轉載量。

新浪微博設有“微波名人堂”頁面,列出了通過新浪微博認証的用戶列表,並進行了詳細分類。通過新浪微博認証的用戶來自涵蓋了諸如財經、體育、傳媒、文藝、教育、政府等各個領域。新浪微博成功地引入了一批行業精英用戶,而這些精英微博也成為了新浪微博的傳播特點。馬•亨利說:公眾的信任不能隨便托付給人,除非這個人首先証實自己能勝任而且適合從事這項工作。精英微博憑借著精英在現實社會中的公信力,收到了廣大微博用戶的極大關注,行業精英們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中發表見解,與其“粉絲”討論互動,這加強了行業領軍人物與基層百姓的互動,並且行業精英可以通過在微博中發表見解來影響關注他們的人,引導他們的焦點。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微博上不同領域當前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多都是由該領域的認証用戶提出的,這足以說明新浪微博認証用戶是微博討論與微博傳播的重要特點。對於新浪來說,成功地引進業界知名人士是新浪微博的經營運作模式,旨在提升微博用戶數量,是新浪微博在傳播方面制勝的法寶。

線上活動

微博作為一個交流傳遞和溝通的平台,自然也就成為了活動的承載者。微博線上活動有的來源於新浪官方,有的則來源於微博用戶。一些認証用戶會舉辦一些很有特色的討論活動或者線下計劃,有條件的還會給自己的粉絲提供一些實體獎品。微博線上活動日益增加,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了微博傳播特點之一。

筆者了解到,微博用戶中以線上活動著稱的就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鄭淵潔的微博十分活躍,他在自己的微博上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吸引了不少用戶的目光,各大紙媒網媒紛紛對他的微博線上活動。

2010年11月8日上午,鄭淵潔發表微博“在沒有互聯網時我收到十余萬封小讀者來信。我將這些信裝滿一套房子。昨晚我隨意拿出一封15年前讀者來信,在脖友的幫助下,不到一個小時就找到了。”隨機鄭淵潔的粉絲紛紛跟帖並進行討論,而被找到的多年前的小讀者也注冊或發表微博,表達對自己如此幸運的興奮之情。此后,鄭淵潔發起了一個名為“鄭在尋找”的活動,每一天抽出一份小讀者的來信,並發布在微博上,通過大家的力量尋找粉絲。直至活動結束,鄭淵潔所尋找的10名小讀者均找到,並且與鄭淵潔取得了聯系。這一段跨越時空的尋找引起了許多微博用戶的興趣。在這次活動之后,鄭淵潔又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鄭在拼圖”“鄭在互粉”等許多個活動。

另外,微博上也不乏愛心公益活動。例如草根明星“作業本”在他的微博上發起了呼吁保障工人權益的活動,並贈送給一位患有肺矽病的礦工鐘光偉手機﹔中國國際救援隊官方微博在舟曲泥石流的救援活動中及時在微博上發布最新災情,並呼吁網友提供援助或信息。

四、小結

筆者以新浪微博為例,對當下微博傳播特點進行了粗略的探討,結合自己使用微博的經歷,愈發感到微博這個網絡寵兒在生互聯網世界不可取代的地位。縱向觀察所討論的熱點問題,沒有有利於現實之外的,沒有沉溺於虛擬世界的。這令筆者再次響起了大師麥克盧漢對未來社會傳播形式的暢想。微博的出現還只是Web3.0時代到來的前奏,也許互聯網正在逐漸地,真正意義地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這種探析探析使我們了解到我們每時每刻都處於事件發生的核心地位,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証者,而微博見証了我們每一個人日益提升的歷史價值。微博帶給我們快樂和快捷,我們有理由相信,Web3.0時代真正奏響的時候,互聯網將以嶄新面貌融入人類社會和人民生活之中。(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媒介即文化──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批評》何道寬 伸展大學 2006

《傳播學原理》李正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7年01月

《微博已成輿情匯集的重要平台》中國日報 2010年11月

百度網:Http://www.baidu.com/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