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芻議新媒體時代電視欄目如何“問政”樹品牌【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芻議新媒體時代電視欄目如何“問政”樹品牌【2】

——以武漢電視台“電視問政”為例

梁建強

2012年11月12日14:5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媒體聯動實現“二次傳播”

“電視問政”的品牌建構及其影響力的擴展,離不開眾多媒體聯動實現的“二次傳播”。通過其它媒體的持續關注,推動了“電視問政”品牌走進千家萬戶,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一)中央媒體聚焦並給予高度肯定。2011年11月23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東方時空》欄目則以2分46秒的時長,聚焦武漢市首場“電視問政”。2011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也以《武漢直播“治庸風暴十大突出問題”整改情況 局長電視問政 直面“麻辣問題”》為題目,對首場電視問政進行了報道。報道分為3個部分進行了歸納總結,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電視問政”的火辣犀利。11月25日,《人民日報》又刊發了評論文章——《多些“電視問政”的良性互動》,對武漢電視台的這一做法表示肯定。這篇評論中也指出,武漢電視問政的嘗試,不僅是有助於提升政府形象,也拉近了政府與百姓的距離,使得人民群眾對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擁有了知情權、話語權。這不但體現為工作方式的創新,更表現出了對群眾權益的尊重。11月27日,新華網也刊發新華時評《“電視問政”回應百姓關切》。文中指出,武漢電視問政,無疑是打破了不著邊際與虛與委蛇的政務習氣。本次問政的過程,不是擺花瓶和走過場,而是接連拋出一系列現實尖銳的問題,用直截了當的方式提出批評和不滿,絲毫不留情面,讓觀眾能夠看得過癮、聽得爽氣,並且也大大地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本埠媒體持續跟進並進行“再創造”。別出心裁的“電視問政”,也成為了湖北本埠媒體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長江商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等省、市媒體連日跟進報道。《楚天都市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多家報紙還開辟了專欄、以連續多日多個整版的方式對此事件進行了聚焦。

(三)新媒體在“二次傳播”中表現突出。除了傳統媒體報道之外,新媒體的表現同樣十分搶眼。網絡媒體方面,新華網上,為“電視問政“開設了專題,同時,人民網、新浪網、網易,以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眾多網站持續關注,對相關報道進行大量轉載。此外,此次電視問政活動在電視直播的基礎上,加入了的微博互動環節,也受到了普通百姓們的贊譽。

新聞媒體報道的內容不可能都是首發、首創。因此,做好二次創造、二次傳播十分重要。這些電視直播之外的“二次傳播”,直接推動了武漢電視台的“電視問政”由區域事件演化為全國熱點。其傳播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覆蓋人群日益增多。

這些“二次傳播”無異也為新聞工作者帶來了啟發,即:如何在既有的新聞事件基礎上,結合本媒體的實際進行富有特色的有效傳播。我們看到,無論是對於“電視問政”內容的細化解讀,對其背景的深入剖析,還是事件曝光后的事件解決情況的追問,電視媒體之外的其它媒體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和途徑,讓報道不落窠臼、新意盎然。借助於卓有成效的“二次傳播”,各類新聞媒體在“大力宣傳別人”的基礎上,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

四、強力推進確保節目實效

政務類電視欄目,因其固有屬性的特殊性,往往承擔了解決問題、消弭矛盾、增進和諧的多方期待。此類欄目品牌的建構,離不開對於百姓所關注、關心的實際問題的推動作用。

時下,品牌意識的逐漸覺醒已成為推動當代中國傳媒變革新的力量。媒體的運營已從過去的片面追求獲獎率轉變到塑造品牌,從注重做好局部轉變到提升媒體整體品牌形象。做媒介實際上就是做品牌,要建立和維持受眾的忠誠度,一定要通過品牌來培養一批忠誠度很高的受眾,是自己傳播的產品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認識社會、判斷問題基本資訊的“支點”。[5]

(一)曝光問題“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電視問政”中所反映的問題能否最終得以解決?“電視問政”的風格能否固化,能否成為每年公眾對於政府工作進行評判的固定方式之一?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於“電視問政”在受眾中品牌的塑造意義巨大。隻有讓受眾看到了電視欄目對自己生活帶來的切實變化,方能更好地提升受眾對於該欄目品牌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值得欣慰地的是,電視問政中所曝光的問題,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並得到了妥善的處理。2011年11月27日,長江日報刊發《電視問政曝光問題——事事有交代 件件有回音》一文,對“電視問政”中涉及各類問題的解決情況進行了調查。“吃拿卡要”協管員姚某被解聘辭退﹔鑫飛達公司照承諾積極行動,確保1個月內解決全市“裸站”問題﹔青山區長突查到崗情況,要求杜絕“窗口無人值守”再發生……“電視問政”不僅問出了問題,更推動了問題的解決。而11月27日的新華時評中《“電視問政”回應百姓關切》也進一步指出,“電視問政”,對於喚醒公眾的參政議政熱情,以及激發各級干部的責任心、事業心,推動政府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將為民辦事落到實處具有重要意義。倘若能夠長期堅持“電視問政”,對於改進政府的工作作風,以及改善民生將不無裨益。

(二)政府部門支持助推問政“常態化”。電視欄目的品牌構建,需要影響力,同樣需要助推力。武漢電視台“電視問政”,得到了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欄目的長期延續提供了可能性。2011年11月26日,《長江日報》刊文介紹,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專程前往武漢電視台,看望慰問四場問政直播的工作人員。“要求電視問政每年堅持進行,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勇於面對問題,竭盡全力改進工作,讓群眾滿意。”同日的《楚天金報》報道,武漢市市長唐良智“獲悉當天電視問政中曝光的這一消息后,昨日一大早立即趕至南大門107國道路段,驅車來回體驗道路的顛簸,實地查看道路破損情況,現場辦公解決南大門路難走問題。”26日的《楚天都市報》則透露,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接受專訪時說,“最近接到不少電話和短信,有各級干部,也有普通市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治庸問責不能搞一陣子,電視問政這種形式很好,應該長期抓下去。我們會認真研究考慮,下一步如何讓問政形成制度,一以貫之地堅持,成為長效機制。電視問政,今后每年都要堅持辦下去。”

這些,無不顯示了武漢市市領導對於“電視問政”的肯定,對於促進市民與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公開、對等質詢能否實現常規化、隨時化,進而推動“電視問政”逐漸發展為“時時問政”具有積極意義。

五、結語

中國電視媒體正在步入品牌競爭的時代。武漢電視台的“電視問政”欄目,開辟了政務電視欄目的新形式,並日益成為武漢電視台的品牌欄目。究其原因,欄目前期的精細策劃、創新形式,直播中真實反映民眾呼聲、重視與民眾的交流互動,注重媒體聯動實現品牌影響力的輻射等,以及對節目實效的注重等,構成了其品牌化鏈條中的重要環節。

電視欄目的品牌的建構,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后期的維系同樣十分重要。注重實效、持久推進,不斷提升對於電視欄目品牌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對品牌運營的自覺程度、不斷豐富品牌運作的手段和方式,方能為欄目品牌注入永續的生命力。(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學生)

參考文獻:

[1]夏瓊.四場電視問政的台前幕后[N].武漢晚報,2011-11-27(2).

[2]趙振宇.社會進程中的新聞學探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132-133.

[3]鄭保章.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219.

[4]楊金月,胡智峰.中國電視策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65.

[5]呂正標,高福安,閆維毅.電視欄目運作與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294.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