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析電視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趨勢【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電視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趨勢【2】

徐大文

2012年11月12日16:3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

《周易》中說到:“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以上是對當下綜藝節目現狀的一些梳理,接下來本文主要是從形而上的角度預測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從受眾接受心理的變遷來講,未來綜藝節目將出現“問題綜藝節目”或者“行業綜藝節目”為主導的現象。這種問題綜藝節目主要定位於社會或者行業熱點話題,密切關注當下的社會熱點,貼近民生,將社會熱點與喜劇、訪談和游戲巧妙無縫的融合在一起,如:民生和醫療服務為主的問題綜藝娛樂節目﹔另外,季節性的戶外綜藝活動和中外綜藝節目的有機嫁接將日益凸顯。季節性節目像湖南衛視的《智勇大闖關》,這是將來的一個節目新的樣式。

第二,互動性和對話性綜藝節目強盛突起,體現大眾廣泛參與性。這裡的對話不僅是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的交談,而且也是觀眾與節目之間互動的能動參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哈貝哈斯說過:“純粹的主體間性是由我和你(我們和你們),我和他(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對稱關系決定的。對話角色的無限可互換性,要求這些角色操演是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擁有特權,隻有在言說和辯論、開啟與遮蔽分布中有一種完全的對稱時,純粹的主體間性才會存在。”①中央電視台的《對話》節目,將目標定位於關注經濟改革並具有決策能力的社會精英人士,為這些精英階層搭建了一個平等交流、交鋒的對話平台,它的宗旨是:真誠的開放性、觀念的先鋒性、交流的爭論性、多元的並存性的融合,很好的體現了這種對話的特征。蘇聯的另一個著名學者巴赫金提到:“一切是手段,對話才是目的。單一的聲音,什麼也結束不了,什麼也解決不了。兩個聲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條件,生存的最低條件。”②

第三,由於電視綜藝節目兼容性的特征,今后電視綜藝實踐中將會出現“小春晚”的現象(即多種藝術元素兼容),這種形式並不是明星的盛宴,而是逐漸向平民化的方向發展。這種綜藝形態融入了雜技、魔術、曲藝、歌唱等多種藝術形態,可謂是“珂勒之”現象的再現。參與節目的嘉賓可以是一些民間的藝人,主持人不再是單純依靠大明星和貌美主持來取悅觀眾,可以選貼近平民而有內涵的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設計一些激發現場觀眾參與和好奇心的游戲,來對節目實現串聯。平民明星化、明星平民化成為電視節目的價值取向,平民成為節目的主人和主體。平民與明星同台登場、同台獻藝、同台競技,主持人和觀眾是在平民化了的同一層面上娛樂,面對面地溝通。

第四,電視綜藝節目在傳播內容上將呈現人文關懷、追求文化品位的人文化趨勢。這種模式也可說是“娛樂嫁接人文”的形式。從傳播學的視角來看,娛樂節目的人文化走向主要體現在觀眾本位傳播觀的確立。電視娛樂節目要不斷強化對觀眾的服務意識,在節目中以人為本,尊重觀眾,為觀眾著想,滿足觀眾的心理與審美需求。如:2009年美國氧氣頻道的《舞出好身材》,將舞蹈真人秀和減肥比賽融為一體,兼顧娛樂性和服務性。國內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將禮儀與娛樂成功的嫁接。美國著名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在電視上,一切內容都必須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電視的強勢影響下,文化的各種形式包括歷史、政治、新聞、教育等,都依照其轉變成娛樂的程度而被人們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轉變成了娛樂。”③這種人文化氣息的綜藝節目,打破了單純的為娛樂而娛樂、泛娛樂化的現象。德國著名的美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到:“游戲沖動”(它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游戲,這裡主要體現的是審美價值的實現)是構建“感性的沖動”與“理性的沖動”的橋梁,社會個體通過“游戲”來獲得審美的需要,不是單純為了游戲而游戲。”④通過這種方式最終達到“寓教於樂”與“寓庄於諧”的結合。

第五,新聞性熱點和娛樂的嫁接趨勢。這種形式將繼續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態勢。其實這種節目已經出現了,如:2010年春節期間,鳳凰衛視和東方衛視聯合打造的《壹周立波秀》,節目形態雖然簡單,但最大亮點在於主持人周立波抓住觀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切中時弊,並以冷幽默的方式體現出來。《壹周立波秀》的節目模式與美國1996年開播的《每日秀》類似,該節目是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喜劇脫口秀之一,形式上雖然極像傳統新聞節目,但內容卻定位在惡搞新聞。難能可貴的是,主持人不但能在惡搞新聞中加入輕鬆笑料,更多時候體現的是一種發人深思的幽默。這種融合喜劇與新聞元素的游戲節目,對國內而言是一種相對全新的結合體。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