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論壇發布了數張一男一女的不雅照片,並指此為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的視頻截圖。重慶市紀委回應稱:“已注意到相關內容,正在了解核實。”(《新京報》11月21日)
紀檢監察部門積極介入調查,有利於回應公眾和輿論質疑。不過,也要反思,近年來一些腐敗案件的曝光,都是沿著“網上一曝光紀委就介入”的路徑,這個路徑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
副作用之一是,有些官員腐化淫亂之類的信息,因為爆料而在網上廣泛傳播,其實也毒害了網絡和媒體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傳播上的負效應,比如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等。
副作用之二是,這種爆料方式也在不斷銷蝕著民眾信任,由於相關官員總要等到網上爆料引起聚焦后才被發現和查處,民眾難免覺得,他們不過是偶爾的漏網之魚,從而對官方反腐倡廉的決心和效率產生質疑。
副作用之三是,網絡作為一個開放的公眾輿論場所,本身難免存在群體極化效應,對於這類被曝光的腐化事件,人們容易在眾議中發表許多激進甚至極端言論,民眾的情緒和言辭越來越激烈,客觀上會加劇社會的仇官、仇富等情緒,埋下危害社會安定的隱患。
這並非是說,爆料者不該選擇通過網上舉報這條路徑,但這確實不是最理想的路徑。如果網民可以把相關証據、材料在網絡曝光之前就直接提供給紀檢監察部門,而紀檢監察部門也能認真、負責地深入調查,那就可以避免相關舉報信息的網上傳播帶來的種種副作用,也有利於提高腐敗案件的查處效率。
一次又一次的網絡曝光,提醒相關部門反思:如何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和執行力,使得民眾願意在掌握官員腐敗線索后,第一時間提供給紀檢監察部門,而不是盲目地到網上曝光。
對於促進官員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來說,包括網絡在內的媒體輿論監督,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輿論監督更應該聚焦於權力運行本身,監督執法執紀的權力部門本身能否嚴格依法辦事。執法執紀部門“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不斷改革、健全自身工作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設,構建更為順暢、可靠、高效的反腐制度和路徑,這樣才能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