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聲稱解決世界難題遭疑 媒體造"數學天才"神話--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學生聲稱解決世界難題遭疑 媒體造"數學天才"神話

葉鐵橋 張曄

2012年11月23日07: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6日,廣州一家媒體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后”的他破解了》為題,刊發了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的報道。圖為相關報道的版面截圖。

  王驍威本不願意接受採訪,他說,過多的採訪沒意義。但近來網絡上對他的質疑聲,讓他願意面對媒體並回復質疑。

  這是一個原本被視為又一個劉路(22歲破解“西塔潘猜想”,現為中南大學學生)的年輕人。剛被媒體報道時,外界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生於1990年,同樣並非優等生,同樣據媒體稱破解了懸而未決的“世界數學難題”而引起轟動,同樣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轟動之后,往往緊跟著的是質疑。國內一些數學研究者發現,王驍威所獲得的結果在好幾年前就被俄羅斯人公布了,但人家並沒有把它當什麼“世界數學難題”,連論文都沒發。

  王驍威曾將論文投給國內數學期刊,卻頻頻遭遇退稿﹔而他的論文在被國際學術期刊採用后,這些曲折也被用來當作攻擊國內學術體制的武器。然而一些研究者認為,國內教育科研體制確實值得批判,不過這一次,批判者們拿錯了武器。

  在他們看來,更值得反思的是,國內喧囂語境導致的片面夸大和過分渲染,是在人為地拔高和制造神話——這其實並不利於年輕人的成長。

  被媒體稱為“想做敢追夢的‘中國高斯’”

  和劉路一樣,王驍威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是源於媒體的報道。

  11月6日,廣州一家媒體發出題為《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后”的他破解了》的報道,聲稱“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在6個月的時間裡,獨自成功論証了世界數學界自上個世紀提出的一個著名猜想——‘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的素數猜想’的不成立性。在屢經一些相關雜志退稿、學者漠視后,他的論文成功被國際著名的《數論雜志》選定。”

  報道稱,王驍威在高二時閱讀了一本叫《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的書,這是加拿大數學家蓋伊的著作。從高二起,王驍威就對裡面提到的“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的素數猜想”產生了興趣,到了大三上學期,便開始決定著手研究。從2011年11月開始,他花費了4個月去閱讀材料、進行數據分析,又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用英文撰寫成論文,然后開始向國內外的學術期刊投稿。

  報道援引王驍威的自述稱,剛開始,論文連續被幾家國內學術期刊退稿,也並未引起國內數學界的重視。他還曾聯系過多位專家,一些專家不感興趣,還有專家給出的評價是“研究沒有意義,沒有科研價值”。然而,論文幾經修改,竟意外地被國際學術期刊《數論雜志》選中。

  10天后,再一次將“破解世界級數論猜想大學生”的表述寫進標題的這家報紙,又在另一篇報道中透露出一個信息:“更巧的是,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一篇論文與王驍威的論文在該期刊同期刊登,他在與王驍威的郵件交流中表示,非常高興王驍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並親切詢問他以后是想去清華大學還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繼續深造”。

  廣東的另一家報紙則以“想做敢追夢的‘中國高斯’”為題,稱王驍威“論証了國際數論學界一個尚未破解的數論猜想,並引起國外學者的關注”。

  這些報道在引起較大社會反響的同時,也引發了輿論的熱議。有評論認為,王驍威的論文國內不發國外發,恰好証明了國內學術期刊體制不順、機制不暢,光會收版面費、錄關系稿,真正的好文章卻發不了。還有人猜測,也許是因為王驍威的論文水平太高了,國內專家看不懂,所以才會退稿,國際學術期刊的錄用,對於國內學術界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黑色幽默。

  然而,這些聲音都出現在此事尚未受到質疑之前。

  在質疑者看來,他解決的不是世界難題,更非懸而未決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師彭翕成對王驍威的故事產生了好奇。這個以傳播數學文化為愛好的年輕教師,很想了解王驍威到底做了什麼,“看能不能在我搞清楚之后,再通過自己的通俗表達傳播出去,讓大家明白他做了什麼”。

  彭翕成把王驍威的論文找來研究后,得出的結論是:“媒體對他和他所做的工作吹捧得太厲害了。”

  彭翕成手頭也有蓋伊的那本《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王驍威研究所涉及的,只是這本書裡F26節中的一個小問題。”彭翕成說,他手頭的這本書是第三版,分為6章,整本書列了數千個問題,王驍威所涉及的只是F26節中“倒數第二行最后一句話”。

  為此,他寫了一篇長文發在博客上,提出質疑。首先,他排除了這是一個“世界數學難題”。

  “這是一個小問題,不至於拔高到那個程度。” 彭翕成說,在他看來,世界難題應該在業界廣為人知,有相當多的數學家研究過但沒有解決,最好還要跟學科發展有緊密聯系,“這個問題遠沒達到如此高度”。

  而且,在他看來,如果要証明一個命題正確,會需要用到較多的數學知識,可以充分全面反映解題者的水平。但是如果舉例否定,所需要的知識就不一定很多。“在計算機的輔助下,也可以簡單解決”。

  從媒體對王驍威的報道看,他正是用計算機運算找到了一個反例。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博士林賢祖的看法跟彭翕成相似,他說,王驍威破解的這個“世界數學難題”在蓋伊的著作中並不起眼,而且,最重要的是,王驍威並沒有証明這個猜想,只是用計算機找到了反例——“如果一個數學領域或計算機領域的專業人士做了這樣一個工作,那根本不值一提!”

  清華大學數學系研究數論的博士生宋元龍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之前不了解這個猜想,“應該不是特別著名的”,“王驍威只是舉出一個反例說明猜想不存在,對數論和數學發展應該沒什麼幫助。”

  然而,更驚訝的發現還在后面,彭翕成發現,王驍威是在獲得了某個數據后才証明猜想不成立的,他把這個數據放到搜索引擎中去檢索后發現,至遲在2008年,已經有俄羅斯人得出了一模一樣的數據。

  與此同時,在豆瓣網上,一個叫“秋水無涯”的網友也撰文稱:“經過簡單的google搜索,我發現在收集各類數論事實的在線網站OEIS上,已有人借助計算機找到了上述猜想的前1000個反例——王驍威的結果和他們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基於這些發現,有聲音開始質疑王驍威涉嫌重復發表,一位網友寫道:“2008年后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大都提到了這個反例。難道在搜索文獻的時候,電腦會自動屏蔽2008年后的相關文獻,給王驍威一個重新發現反例的機會?而且自從新聞報道后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博主就找出了那麼多的地方都出現這個反例,難道對這個問題研究半年的王驍威就那麼神奇的把它們都無意地避開了?”

  “並不是什麼大成果,是個很小的東西,比較初等”

  既然並非世界難題,為何王驍威的論文能被國際著名學術刊物錄用?國際公認的數學大家丘成桐為什麼對他作出那麼高的評價?

  彭翕成不相信丘成桐“眼光有那麼差”,於是他干脆給丘成桐寫信,問是否對王驍威作出過高度評價。

  令人驚訝的是,丘成桐在回復的郵件中稱,他既不認識王驍威,也沒有跟他交流過。彭翕成把這封郵件公布在了他的博客裡。

  在回復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郵件中,丘成桐也稱,他確實不認識王驍威,也沒有跟他有過任何交流。但他說:“有可能是媒體在報道時,把我弟弟丘成棟混淆成我了,他也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王驍威后來告訴記者,這是他弄錯了,包括給記者介紹情況時,他也沒弄懂兩人的差別。“《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第二版)譯后記裡面就把Stephen S.T. Yau寫成丘成桐(丘成桐英文名為Shing Tung Yau——記者注),我是因為看到那裡才搞錯的。”實際上,他聯系的人是丘成棟(Stephen S.T. Yau)。

  丘成棟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証實,他確實收到過王驍威的郵件,但他明確表示,王驍威的這個成果“並不是什麼大成果,是個很小的東西,比較初等,不需要用到很高等的數學知識”。“我以前指導過幾個中學生,他們做出的東西都比王驍威的更好、更深刻。”他還強調說,王驍威所破解的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離現代數學還差很遠。”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蔡天新也認為,王驍威解決的並不是世界難題。他說,以前曾有浙江科技學院的學生聽過他的課,也給《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一書中的某個猜想舉過反例,文章同樣發表在國外雜志上,“做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應該比這個有意思。”

  對於《數論雜志》是否是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丘成棟表示,這是一本很普通的數學期刊,他同期發表的文章,只是他所指導的一個中學生參加Intel競賽所做的研究成果。

  林賢祖也認為《數論雜志》不是國際數論界的頂級期刊,反而稱該期刊“在主流雜志裡是末等的”。

  但他說:“即使這樣,王驍威論文被《數論雜志》接受我還是覺得很驚訝。”不過他找到了一個理由:《數論雜志》是遭遇全球上萬名學者集體抵制的艾斯維爾出版集團旗下的雜志,“由於數學家的抵制,已經開始逐漸降低論文錄用的門檻了”。

  但對《數論雜志》的評價,也有不同的聲音。

  宋元龍就評價該雜志是一本不錯的雜志,屬於SCI檢索的,上面有時也有著名數學家的論文。蔡天新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數論雜志》是數論領域的最高雜志”。

  “夸大的報道和渲染對他的成長其實是很不利的”

  面對質疑,王驍威做出了回應。他堅稱在獲得証明數據時,並沒有看到其他人做出的成果:“我收集資料的時候,當然是我還沒做出成果的時候,不可能搜這個結果啊,因為我還不知道有這個數。另一方面,那時候因為沒那麼多人搜索,這方面的網頁也是很難搜索到的。”

  他還說,俄羅斯那個網站是全俄語的,“不可能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一個不懂俄語的人去搜索它”。

  王驍威在論文摘要中稱,他是用一個反例解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鑒於前面有其他人作了同類工作,這個問題就並不是懸而未決的。對此,王驍威說,在當事人和審稿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他這樣寫是正常的。

  至於這個問題到底是不是世界難題,王驍威回答:“定位為世界難題的確是過了點。但這個東西有它的意義所在,否則論文不會被刊登。”

  記者問他:“你怎麼評價你做的這個工作?”

  王驍威稱:“我憑自己的能力,獨立做出了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媒體對王驍威的報道是在拔高和制造神話。記者問王驍威對這些報道怎麼看,王驍威回答:“拔高和制造神話是媒體的責任。”

  他還告訴記者,他確實愛好數學。在一些有關數學的專業論壇上,記者也看到王驍威在留言探討數學問題。在一個論壇中,他稱自己從初二就開始自學高中階段的數學。

  究竟該如何看待王驍威及其所做的工作?

  此前,韶關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簡國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盡管王驍威所破解的數學難題與“孿生素數”猜想、“梅森素數”猜想、“奇完全數”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較為簡單,“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運用較為基礎的數學理論破解數學難題,仍然難能可貴”。

  記者採訪的大多質疑者也認同這一評價。彭翕成說,他傾向於相信王驍威並非重復發表,“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能刻苦鑽研,並最終解決問題,是值得高度贊揚和肯定的。”他也希望有高校願意接收他讀研,“讓真正喜歡做研究的人來做研究”。

  丘成棟也表示,從論文通過了雜志的評審並已經發表來看,相信是王驍威獨立完成的。他說,在此前的郵件中,他也鼓勵王驍威應該繼續學習,不斷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因為在中國,一個本科生能自己找個問題做,並做出點東西,確實該鼓勵。”

  記者所採訪的每位研究者都對王驍威獲得大肆宣揚報道表示不解。

  寫下長篇質疑文章的彭翕成並不傾向於把王驍威往壞處想,讓他不忿的是,俄羅斯人隨手發在網上的東西,中國人卻在媒體上大肆宣揚,號稱破解“世界難題”,“我只是看不慣某些媒體啥都不懂,瞎嚷嚷”。

  林賢祖也把問題的根子指向了媒體,他說,真正的科學思想在中國還未扎根,公眾的科學素養還比較低,被誤導的事情時有發生。“媒體,公眾,包括很多學術界非基礎數學領域的人士都被誤導了。對於一個學生,適當的鼓勵是應該的,但夸大的報道和渲染對他的成長其實是很不利的。”

  “秋水無涯”則稱:“媒體的大量報道(幾乎總是不專業的)片面地放大了劉路們的成績,對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公平,對劉路們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沒有幫助。至於通過吹捧幾個‘少年天才’來含沙射影地攻擊國內的體制,我覺得這沒什麼意思。”

  丘成桐也在郵件中告訴記者,他反對媒體在一個研究者成熟之前即對他的工作進行吹捧。蔡天新則表示,不明白為什麼對這類東西“隻有中國的媒體和讀者會感興趣”。

  丘成棟說,媒體應該低調,如果這個事情在美國發生,根本不會被報道。“媒體報道太多會對他的成長不利。做研究特別是數學研究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簡國明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向外界宣傳王驍威之前,學校並不了解這個猜想以前就有人獲得過同樣結果,他說,目前,學校正在對王驍威的東西作進一步的了解。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