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
焦雄屏(左)與陳意涵
今晚,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將在台灣宜蘭舉行。前日,前金馬獎主席焦雄屏出席了“真情與傳承———台灣電影穿越三十年的內生力”文化沙龍,作為過來人,她對目前金馬獎的制度提出“投訴”:一是主席職位應該輪換,二是在評委方面應加入外國權威,而不是隻由來自內地、香港和台灣三地的電影人組成。此外,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的陳意涵也亮相活動現場。
建議1:金馬主席應該輪換
明年,金馬獎將迎來50歲生日,這個華語電影圈最具權威的電影獎之一,近年的評選結果卻屢次被人質疑。擔任過兩屆金馬獎主席的台灣著名制片人焦雄屏,就對目前金馬組委會的組成結構有不同的看法。除了焦雄屏擔任的那兩屆金馬獎主席職位外,近年的多屆主席都是由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擔當,對此,焦雄屏直言:“金馬獎主席應該不斷有輪替。我上任時致力於評審制度的公平化、增加國際化的格局、開發市場,也首次引進大陸電影。后來侯孝賢接任后,開設金馬學院,這都是很好的。每個負責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盲點,不同的人輪替會讓金馬獎有更多新的創意和能量。”
建議2:評委團要有外國人
今年的金馬獎評委中,侯孝賢破天荒地請來上屆影帝劉德華擔任評委會主席。
金馬獎的評選過程對外界來說還是有點陌生,以今年金馬獎評選程序為例:初審由唐謨、李泳泉、梁良、登徒、衛西諦5位內地、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影評人及電影學者負責海選出參賽影片﹔復審評委由業界人士組成,多為金馬獎曾經的得主或入圍者,包括孔勁蕾、史明輝、吳米森、林育賢、林良忠、林強等,他們選出入圍名單﹔最后劉德華將作為評委會主席,跟作家張大春,導演梁修身、張婉婷以及演員蔣雯麗組成5人評審團,決定各大獎項的最終歸屬。
對於目前的評審制度和評委組成,焦雄屏也有不同意見:“在我當主席的時候,我會在最后的決選評委裡加入一名國際人士,這代表了金馬獎的國際視野。”至於評委組成由三地平分一事,焦雄屏並不否認有這個慣例,“當年我們也會平衡,邀請評論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當評委,然后就是對地方進行平衡。但我不知道現在是怎麼回事,他們沒再邀請國際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