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作者桐華:中學是個瘋丫頭--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步步驚心》作者桐華:中學是個瘋丫頭

永遠不要讓別人的否定打倒自己

宏虹 李麗萍

2012年12月10日08: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中學時代,她成績優異,喜歡讀書寫作,卻在老師的勸說下學了理科,因為擔心學文不好找工作﹔高考時,她抱著好就業、工資高的想法,以全省第9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后,她進了深圳一家銀行,干起了在世人眼裡金光閃閃的金融工作。

可她最終成了一名作家,一部《步步驚心》不僅讓她廣為人知,而且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在新近公布的2012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她以305萬元的版稅收入名列第16位。

決定人生走向的,最終還是不帶任何功利心的興趣。

正如桐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所說:“無可否認,成名帶來了財富。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當我開始寫作時,我是把故事貼在網上,沒有一分錢的收入。我也從沒想過去投稿出版。我不缺錢,所以我並不在乎寫東西是否會帶給我金錢。我願意如此做,是因為我喜歡講故事,我享受這個過程。”

現在想起中學時代的事都想大笑

中學時代留給桐華的記憶顯然是深刻的,否則她就不會寫《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這部講述青春和成長的小說,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

和中國青年報記者談起中學時代,桐華首先想到的是每年暑假剛開學時打掃教室衛生的情景。那時候的大掃除,最后往往演變成兩個班級甚至多個班級的打水仗事件。有時候,女生也會參與,打得渾身濕淋淋的,於是就找個被太陽晒得滾燙的水泥台子,坐下或者躺下晒太陽,不到放學衣服就全干了。

有兩次打水仗的故事讓桐華記憶深刻。

“我記得有一次打水仗,打得非常激動,有個男生從我們的教室二樓把一桶水潑下去,本意是潑同學,可沒想到校長正好經過,結果可想而知——全班都被臭罵。”

而另一次打水仗的經歷讓桐華“現在想來,都想大笑”。

那是桐華上高中時候的事了。因為參與混戰的班級太多,四層樓“水漫金山”。樓道的牆皮都浸濕了,卷起了皮,讓校長發了脾氣。后來,各班男生都被班主任揪去罰站,成了一道很壯觀的風景。桐華所在班的男生不肯招供是誰先開始的,於是年輕的女班主任就讓每個男生去打水,然后干脆利落地給他們每人從頭到腳澆了一桶水——“看上去是體罰,不過我們當時可真沒覺得,大家都忍著內傷歡樂呢!”

這也正是很多人讀完《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后的感受,即使成長過程中有傷痛、迷茫、憂愁,但長大后回頭再看,那仍是最美好燦爛的青春歲月。

“土氣狂傲”的中學女生

桐華說自己中學時“應該算是很土很土那種類型的女生”,完全不關注時尚、明星,那時候同學們都追星——比如收集明星海報,課間談論明星八卦,對明星動向了如指掌,但她覺得那是浪費時間,還“不如看看原子的結構,或者去讀金庸和古龍的小說”。

桐華說自己“土”的另一表現是,學校的校服不好看,“全年級幾百號人中除了幾個男生穿,別的女生都不怎麼穿,就我整天穿著難看的校服來回晃蕩。”

不過,由此可以看出,桐華上學時頗有點特立獨行,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土氣狂傲”。

比如,身為一名好學生,她卻選擇坐教室最后一排的最角落位置,上晚自習時有時坐在地上,靠著牆看書或思索。有時候老師來巡查,以為她逃課了,結果發現她鑽在桌子底下。“其實當時那麼做,不是尋求任何與眾不同,而是我覺得那種狀態讓我精力更集中,我是在真正地學習。”

比如,即使面對老師,她也堅持己見。在政治課上,老師講唯物主義,她偏說唯心主義有理,並和老師辯論了大半節課,“我不記得自己說了些什麼,但估計言辭有些鋒芒。”桐華說,“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老師的大度”。

桐華是那種很遵守自己定的規矩的人,隻不過這個規矩,有時候會和學校的規矩不一致。比如,她覺得午休對自己很重要,多睡5分鐘很重要,所以她經常遲到,甚至有時候一個下午都不去上課。她覺得寫某些作業是浪費時間,就選擇不做,所以她也有不交作業的不良記錄。

不過,對於桐華種種看似離經叛道的行為,她的父母並沒有過多干涉。“我媽媽基本完全不管我,大概她知道,我其實很有‘自己的道理’,我不是好逸惡勞不去上課。”

在桐華的記憶裡,父母尤其是爸爸一直有點把她當男孩子養,小時候做一些略帶危險的事,爸爸歷來持鼓勵贊成態度,“他把我養得比較‘野’”。

盡管父母管得很少,但桐華覺得,他們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信任和壓力,其實影響並不小。所以,雖然父母基本不過問她的學習,甚至有時候連考試了都不知道,但桐華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博覽群書的理科高才生

和所有走上寫作道路的人一樣,學生時代的桐華非常喜歡讀書。

對於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出的問題“那時候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誰對你的影響較大”,她的回答是:“我看書很廣,什麼都看。瓊瑤的,金庸的,古龍的,托爾斯泰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我自己覺得所有的書都對我有影響,隻不過影響不是一下子呈現的,而是綜合交錯地呈現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說哪些作者的書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應該是古龍和托爾斯泰。”

此前,桐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小學時就看完了《紅樓夢》,初中時把當時能找到的外國名著都看完了,高中開始看《儒林外史》、《孽海花》、《官場現形記》一類的古典小說,隻有《三國演義》無論如何也讀不下去。

愛閱讀、愛寫作的桐華,在中學時曾想過學文史哲類專業,但這個念頭在分文理科時就被老師打消了。老師說,理轉文很容易,文轉理難如登天,“你聽說過很多理科生后來當了作家,你什麼時候聽說過文科生后來成了科學家的?”

雖然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學了理科,但桐華的文科情懷一直存在。高考后,爸爸想讓桐華報清華,但她自己想上北大,因為覺得北大更有人文氣息。

高三,當同學們都奮戰在題海中時,桐華還時常津津有味地讀小說,可成績卻未受絲毫影響,仍然穩居第一。其中的原因,聰明是一方面,學習方法也很重要。

小說主人公的學習方法就是桐華的學習方法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提到了不少學習方法和心得,被讀者摘錄出來,比如:

高中三年的關鍵是高一和高二,所有的知識都已經在高一和高二學完,高三只是一個系統化、條理化的過程,如果在高一、高二就把所有知識都真正吃透、刻進腦海裡,高三當然不用費力。

詩詞不需要每個字都理解,隻需記住它,某一天、某一個時刻、某個場景下,其意會自現。

難題其實歸根結底都是考思路。題目在精,不在多,做得多了,腦子反倒亂了,糾纏於細枝末節。我可以花半個小時,把10道作業題全應付完,卻花費兩個小時隻研究一道幾何題,我會在腦海裡反反復復思考它為什麼要這麼做,關鍵不是解法,而在於為什麼要這麼解。

英文是一門語言,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說,你整天默背默誦,再用功都是事倍功半的笨辦法。你應該大聲讀出來,不必刻意強求自己背下來,隻需要反復讀,以琅琅上口為目的,時間長了,你自然會培養出語感,有了語感,你做選擇題時,有時候完全不用理會語法,隻需讀過去,你的舌頭會告訴你哪個選項正確。

桐華曾承認,在她所有作品中,隻有小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的羅琦琦有自己的影子,那麼,羅琦琦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桐華的學習方法。

當年沉浸在小說中時,桐華肯定未曾想到,如此廣泛的閱讀會為將來的寫作打下基礎。如今回望自己的中學時代,桐華想告誡中學生:“珍惜當下的時間,現在的每一天都會影響未來的生活﹔珍惜現在的朋友,因為等有朝一日回頭時,會發現你們所能在一起的時光隻有現在﹔愛自己,相信自己,永遠不要讓別人的否定打倒自己。”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