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視媒體的健康傳播--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

淺析電視媒體的健康傳播

——以食品安全信息報道為例

嚴自珍

2013年01月30日14:0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健康傳播的提出和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它屬於應用傳播學的范疇,是傳播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03年“SARS”事件的爆發,成為我國健康傳播研究發展的一個契機,從此以后健康傳播研究得到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關注,加上近年來的禽流感、基因安全、食品安全和各種醫患糾紛,無不牽涉到健康傳播,電視媒體加重健康報道的比例和投入,本文主要以電視媒體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為例,來分析我國電視媒體的健康傳播的主要特征、優勢、不足等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健康傳播發展。

關鍵詞:健康傳播﹔食品安全﹔電視媒體

健康傳播學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最早起源於美國,在“健康傳播學”這個概念還未出現前,被稱為“治療性傳播”。相較於美國,我國的健康傳播最早源於健康教育領域,並一直處於冷門狀態,直到2003年,“非典”病毒在中國爆發,出現了一場全球性的健康危機,以及后來的“禽流感”、“口蹄疫”、“H1N1流感病毒”、“三聚氰胺奶粉”等一系列危機事件的發生,讓大眾傳媒認識到對公眾健康觀念的報道和宣傳的重要性,同時也逐漸讓國內學者開始重視健康傳播。本文主要以電視媒體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為例,來分析我國電視媒體的健康傳播。

一、電視媒體對食品安全信息的傳播方式

(一)新聞報道

電視新聞中出現的食品安全信息一般就是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報道,一般地區性事件,如當地超市出售過期、偽劣產品,這樣的信息一般在當天新聞以簡訊為主要報道形式,如果是全國性食品安全事故,如:台灣“塑化劑”風波等一系列波及全國的食品安全事故,會通過專題、調查式報道等報道形式,進行深度剖析,讓受眾全面了解事件真相。通常,新聞中出現的食品安全新聞很多是負面新聞,例如:央視的《每周質量報道》,每期都會將一些有害食品進行曝光,對一些食品問題質疑、曝光,促使有關部門盡快解決問題。

(二)廣告傳播

廣告是電視中出現食品安全信息出現頻率最高的傳播形式,從本質上說,廣告也是一種信息傳播活動。但當傳播的信息與食品相關時,廣告便具備了健康傳播的功能, 即通過大眾媒介向受眾傳播與食品健康相關的知識, 進而影響人們對食品信息的了解以及促進人們對不良飲食方式的改變,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桂格燕麥廣告,它不僅是為自己的產品作宣傳,同時也告訴觀眾燕麥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粗糧,在人體營養結構中佔很重要的位置。廣告反復訴求,促進消費者食用更多的健康食品。

(三)訪談、互動節目

這裡談到的專家訪談節目是通過一些健康領域專家來傳授健康知識,讓觀眾對各類食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人們日益重視食品安全、飲食健康的今天,這類節目很受歡迎。比如: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節目中會談到各種食療養生的食品。還有杭州電視台的《做給你看》節目,每期推薦一些食品,並插播專家對食品營養以及飲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二、電視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的優勢

電視通過各種形式傳播各類食品信息,最終目的是為了觀眾可以更健康地生活。電視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與新媒體相比,最顯著的優勢就是真實、權威性。一些門戶網站雖然也有專門的健康板塊,但大多信息都沒有經過權威的把關,特別是有關飲食減肥的信息,很容易誤導女性消費者,給她們帶來身心傷害。

(一)及時、透明、全面傳播信息

電視通過簡訊、調查新聞、訪談新聞等形式對事件進行全面報道,讓觀眾對事件全面的了解,盡快緩解群眾的內心恐慌。報紙媒體一般都有幾個版面會刊登一些關於健康的信息,其中不乏食品安全、飲食健康的內容,但是由於版面有限,信息不夠詳盡具體,很難滿足群眾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但是電視不同,可以通過新聞、廣告、訪談等各種節目,來介紹食品安全、健康飲食信息,讓觀者更全面的接收信息。

(二)信息傳播更直觀、更具現場感

比起紙質媒體,電視最大的優勢在於與聲圖結合,比平面媒體更具生動性、直觀性。一些電視節目為了能夠更真實、具體報道事件,會採用隱性採訪的方式,如:《每周質量報告》——“如在“揭秘血燕窩”那期,對東南亞血燕出口商的暗訪,揭示國內偽劣血燕的真相。報紙對這些事件也經過深度報道,但是大面積枯燥或者專業的文字讓讀者覺得乏味。電視通過這種方式,那種昏暗、顛簸的圖像,模糊不清的對話和噪音,真實性不言而喻,新聞內容變得更具感染力,觀眾好像親身經歷了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

(三)信息傳播更權威、更真實

電視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是人們選擇它的原因之一。網絡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博客等形式將一些信息放到網上,且不需要追究責任。網絡上許多健康知識、飲食習慣都是存在問題的。一些門戶網站或者專業健康網站會出現信息雷同、炒作的現象。電視媒體則會邀請醫學專家,讓他們對健康信息准確、權威的分析,解開觀眾心中的疑惑,給予正確的意見。

三、電視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的不足

雖然“SARS”事件成為我國健康傳播研究發展的一個契機,加上近年來的禽流感、食品安全和各種醫患糾紛,無不牽涉到健康傳播,電視媒體加重健康報道的比例和投入,但是這種表面上的繁華熱鬧並不能掩蓋現階段媒體健康傳播存在的不足[1]。

(一)媒體工作者缺乏專業性

這主要是因為健康傳播理論嚴重滯后於健康傳播實踐的發展,許多美國高等院校傳播院系在上世紀就著手使公共衛生傳播工作者的培養向專業化方向邁進,而在我國的現行健康傳播體系中,既沒有充足的專業傳播人員,也缺少培養專業人才的機構。目前中國普通高校的傳播學院尚未單獨列出“健康傳播專業”,許多媒體工作者因為自身沒有專業的健康知識培訓,在信息把關中會出現判斷失誤。幾年前,偽養生專家張悟本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傳播者專業知識的缺乏,給觀眾帶來的誤導。

(二)偽健康傳播猖獗

隨著健康傳播的日益普及,一些偽健康傳播乘虛而入,打著“科學權威”的旗號進行大肆宣傳。就電視媒體來說,電視健康節目良莠混雜,出現了大量夾雜偽劣信息的產品。一些商家利用名人、權威效應,宣傳一些對人體有利無害的食品,特別是一些減肥藥廣告,長期服用對人的身體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此外,一些商家為了贏得信任,想法設法把產品廣告做的和新聞一樣,或直接與媒體聯手策劃產品新聞或企業新聞。受眾會陷入“軟廣告”陷阱,對產品的信任度也大大提升。但不管用何種形式,偽健康傳播的泛濫,會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很大危害。

四、提高電視媒體健康傳播效果的對策

(一)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性

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性,最根本是擴大健康傳播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健康傳播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多門學科的知識,隻有傳播學知識而沒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的話,健康傳播就沒有它的內容了,又回到了基礎傳播的層面上去。相反,隻有醫學和健康的知識,這些寶貴的信息就無法有效地傳送到目標人群中去,也失去了健康傳播的意義。我國現在各大院校很少設立“健康傳播學”這個專業,這也是我國健康傳播學的發展的不足和空白,隻有媒體工作者具備專業的健康知識背景,才可以對各種信息嚴格把關,准確傳達信息。

(二)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各種信息從四面八方傳遞給受眾,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中不乏許多虛假、有害信息的存在,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有利於受眾從各種信息中分辨真假,對一些廣告信息批判性的接受,避免被有害信息誤導,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力。比如美國,20世紀60年代也出現過類似的偽健康傳播泛濫的局面,亂而思治,美國政府和民眾都經歷過這個去偽存真、恢復健康傳播本來面目的過程,結束保健品泛濫、概念滿天飛的方法主要歸功於相關的系列立法和公眾媒介素養的提高。

(三)加強媒體行業自律

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媒體都應該記住,“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的准則,媒體應該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堅守社會良知,不能貪圖一時的經濟利益,就迷失方向,放棄把關權利,和一些不法分子或者商家聯合傳播一些危害人們健康的信息,降低媒體格調,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食品是人們生活中最缺一不可的東西,所以在食品信息傳播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制度,遵守職業操守,傳播有利於人們健康生活的信息。總之,從電視媒體對食品安全及相關信息的報道中看出,目前,健康傳播已經引起了大眾傳媒的重視,出現越來越多涉及健康信息的節目,媒體的報道內容形式的日益豐富。盡管如此,從電視媒體的食品安全報道依舊可以看出我國媒體在健康傳播方面的不足,主要就是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從而導致把關過程中出現失誤,以及使一些偽健康傳播有機可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將健康傳播學專業常規化,在各大高校建立建康傳播學獨立學科,真正的將傳播學和健康學結合起來,並且加強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我國健康傳播的發展。

(作者簡介:嚴自珍,女,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播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伸.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透視健康傳播[J].新聞窗,2007(4).

[2] 張自力.健康傳播學:身與心的交融[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趙曙光,李鼎,倪燕.中國健康傳播研究:2009-2010從媒體輿論到醫患溝通[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4] 張朋飛.中美健康傳播研究的不同與啟示[J].中國健康教育,2010(1).

[5] 鐘曉書,魏超.美國健康傳播研究回顧[J].中國健康教育,2010(1).

[6] 楊再華.偽健康傳播與公民媒介素養[J].新聞記者,2005(4).

[7] 謝志信.電視新聞報道中隱性採訪的原則[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5(1).

[8] 何伸.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透視健康傳播[J].新聞窗,2007(4).

[9] 秦潤施.論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下的健康傳播[J].新聞導刊,2009(4).

[10] 查燦長,李靜.試論廣告的健康傳播功能及其異化[J].新聞界,2007(6).

[11] 張自力.媒體艾滋病報道內容分析一個健康傳播學的視角[J].新聞大學,2004(2).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