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闡明危機事件的內涵與特點,進而分析新聞媒體在危機事件報道中的功能與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當前危機事件中,新聞報道存的誤區進行探討,並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與應對策略,以期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危機﹔誤區﹔策略
中國處於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層出不窮。所謂社會轉型,是指由一種傳統的社會模式向現代社會模式轉變的進程。在轉型過程中,快速的社會分化和社會流動會使很多潛在的社會沖突不斷被激發出來。再加上中國地域原遼闊,地形復雜,是一個災難頻發的國家。這些年來,自然災害和人為危機事件時常發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危機的特點最大限度的契合了新聞價值的標准,也成為近年來大眾傳播媒介報道的熱點。危機事件給人們帶來恐慌,所以媒介在危機事件中的報道表現尤為重要。大眾傳播媒介作為社會的守望者,在為危機事件中能否客觀公正地報道,對於危機報道的功能發揮好壞是至關重要的。
一、危機事件的概述
1.危機事件的含義。“危機”一詞最初是一個醫學術語,指人瀕臨死亡、游離於生死之間的那種狀態。現代學意義上認為危機是決策者面臨的對其核心價值觀念造成嚴重威脅而又事發突然,在事態發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時間緊迫和所知信息很不充分的情況下必須迅速決策的諸多不利因素匯聚的一種狀態。直接誘發並表現上訴狀態的事件就是危機事件。荷蘭學者羅森豪爾特指出,危機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准則架構構成嚴重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
綜合看來,由於突發事件的出現,例如地震,水災,或人為造成的集體事件等等,而嚴重威脅人類社會正常的發展狀態。危機事件之所以能夠嚴重威脅其社會發展的正常狀態,是因為危機事件的固有特征。
2.危機事件的特征。(1)意外性:危機事件的爆發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沒有規律,沒有預兆。突發性及不確定性是危機事件最突出的特點。危機事件爆發的時間、態勢、規模,及影響的深度都是不可預測的。(2)破壞性:危機事件也被稱作災難性事件,不論什麼樣的危機事件,都必然會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給人類造成混亂與恐慌。對於社會和國家來說,危機往往具有連帶效應,引起一些列的后果,會破壞社會的正常秩序,威脅整個社會的發展,從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3)緊迫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傳媒力量的強大,通訊設備的完善,危機事件一旦發生,就會演變出擴散性的態勢。危機事件一旦爆發,其破壞性的能量就會被迅速釋放,並呈快速蔓延之勢,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危機會急劇惡化,使社會遭受更大損失。(4)新聞性:各種危機事件的爆發,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社會的危機事件層出不窮,極大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秩序。在對危機事件的治理中,人們發現危機管理和危機傳播與信息、傳媒有著密切的關系。大眾傳播的渠道成為大眾了解危機信息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大眾傳播也成為政府治理危機的一項重要手段。
二、媒體在危機事件報道中的功能
在很多危機事件爆發過程中,媒體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公共危機能順利解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媒體功能發揮的好壞。媒體在危機事件報道中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傳遞。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曾說,一切傳播行為以及傳播關系存在,就是為了以某種方式處理、分享和傳遞信息。在危機事件爆發的時候,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是非常強大的。公眾比任何適合都需要獲取有效的信息來作為其行動的參考,政府也需要搜集信息為危機處理的決策做出依據。因此,作為大眾傳播的工具,媒體成為人群和政府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旦危機信息的不對稱性,就會對危機處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帶來巨大的災難,甚至會引發多重型和復合型的危機。所以,媒體必須承擔起向社會和大眾傳遞有效信息的責任。
2.引導輿論。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就會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的輿論。大眾媒介要積極面對危機事件,把社會公眾對危機的輿論引導到有利於危機解決的方向上來。在公眾遭遇危機的時刻,公眾會具有非理性、從眾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有一致的取向於同一個方面,也會使這部分公眾的個體的情感趨向於這個方向,構成一種集體心理。所以媒體要發揮積極的作用,正確引導輿論。媒體可以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加大引導性宣傳,對於控制危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穩定公眾情緒。危機事件由於極大的破壞功能,不僅對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極大的破壞,還給社會心理帶來極大的恐慌。在對危機的處理中,如何穩定民心,是危機管理追求的最佳效果。
在危機爆發時,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是極其強大的,因此,媒體必須尊重受眾的知情權,充分滿足受眾對危機信息的需求。隻有形成暢通的信息傳播渠道和溝通渠道,公眾才會全面了解危機,隻有充分理解危機,才會逐漸消除恐慌心理。
另外,媒體必須向社會提供真實全面的信息。在特殊時期,有些媒體錯誤的瞞報,反而讓小道消息滿天飛,這是媒體的失職。媒體必須壓縮流言的產生和擴散空間,協助政府緩解民眾緊張情緒,減少由不確定性帶來的公眾恐慌。
4.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在危機爆發時,政府應該提供一些權威發布的信息,並應積極主動與新聞媒體溝通,提供真實信息供其發布。另外,政府應該充分考慮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引導媒體做一些針對性報道。危機發生后,應快速建立政府—媒體—公眾三者之間順暢的信息溝通路徑。實現政府與公眾之間良好的雙向溝通。
2003年非典的例子,媒體和政府曾集體失語,造成全國的恐慌。在事態發展嚴重時期,政府及時調整媒體傳播手段,每天及時在中央媒體公布災情,全面報道災情的發展,經過媒體的報道傳播,樹立裡良好的政府形象,收到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5.影響政府決策。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體是黨和人民群眾的喉舌,及時為黨和政府服務。媒體在保証信息及時公開的基礎上,媒體報道應該是全方位的。媒體向受眾提供全面的信息,還隨著事態的發展,跟蹤報道,並且更多的以採訪專家學者的形式,表達各方意見,有的時候還發表社論等評論文章表明報社觀點和態度。媒體的行為實際上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很大的幫助,影響政府的決策。
三、媒體在危機事件中的報道誤區
1.以“正面報道”為主的危機報道模式。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新聞報的政策採取以正面報道為主的報道模式,主要是強調政府不能過分渲染消極情緒,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報道引導社會,但是此報道模式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做報道的過程中隻報道正面就能起到積極作用。
正面宣傳應該是建立在對報道客觀全面的報道的基礎上的,如果不加選擇,完全的“報喜不報憂”而不報道負面的新聞,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在全世界觀看的年代,你不報道別人也會報道。”所以,媒介應該及時、公開、透明地披露,降低公眾獲取信息的成本,穩定民心。
2.部分媒體為追逐新聞利益而忽視人文關懷。當一名記者身處危機事件當中,是應該冷眼旁觀,把新聞報道放在第一位還是應該把見義勇為、扶危救難放在第一位。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新聞工作者要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能為了爭奪獨家新聞而犧牲當事人的利益。
一些重大的災難事件與恐怖事件往往充斥著死亡、血腥、殘忍、慘烈,當新聞工作者報道這類危機事件時該如何處理這些內容和畫面,這也一直是新聞倫理中最飽受爭議的部分。甚至有些媒體為制造轟動效應而夸大新聞事實,為爭奪受眾的關注度而將新聞事實夸大處理,甚至弄虛作假、捕風捉影。這樣不僅會加重危機事件,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令危機事件的處理更加棘手。
3.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缺乏有效性。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一直是政府最為重視的,並將其作為聯系人民群眾和改進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是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使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很難發揮應有的充分功能,甚至在近年來有弱化的趨向。
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新聞媒體的監督,一些危機事件就會被壓制,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必須加強輿論監督,隻有有效的監督才能提高對危機的處理。
四、改進媒體對危機事件的防范與應對策略
1.媒體要樹立化解危機的意識。當危機事件爆發,受眾對危機事件的關注超乎平常。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傳遞信息引導輿論,其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有些時候還直接影響危機事態的發展以及危機事件的處理。作為有責任的媒體,應該遵守報道的真實、時效以及科學性原則。媒體應該做社會的瞭望者。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危機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媒體在危機報道中應該以廣大受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價值訴求。
2.媒體要恪守新聞操守和職業道德。公共危機中,媒體要恪守新聞操守和職業道德。危機事件有其自身的特點,媒體在報道危機事件時,除了遵守新聞報道的一般規律之外,還要考慮危機事件的特殊性。對於所報道的危機事件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影響,媒體要充分考慮其社會效果,要注意報道內容的適度,要注意考慮媒體對社會承擔的責任。
因此,在危機報道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公仆,因此需要媒體在進行公共危機報道時自覺遵守新聞操守和職業道德。
3.媒體要加強與政府的互動合作。政府作為社會的主導者,在危機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意義。在危機事件報道中,媒體應與政府保持緊密舒暢的聯系,另外,政府也需要從媒體獲取信息,調整自己的決策。
在對危機事件的處理中,信息的溝通以及政府和公眾的溝通都是至關重要的。聯系政府和公眾最有效的橋梁即媒體。因此必須建立政府和媒體有效的良性溝通體制,這是政府能否解決危機的非常關鍵的因素。媒體對危機事件的報道也需要政府創造比較寬鬆的輿論環境,政府正確的媒體決策,才能使媒體在危機事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胡蕾,女,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新聞理論研究﹔胡孫華,男,長江日報黨政新聞部記者,主要從事新聞業務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百精.危機傳播管理——流派、范式與路徑[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游昌喬.危機公關——中國危機公關典型案例回放及點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趙麟斌.危機公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 趙志立.危機傳播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 宮秀川.國際上傳媒在現代危機管理中的作用[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4(1).
[6] 王來華.政府如何應對“輿情危機”[J].決策,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