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從信息採集開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

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從信息採集開始

劉 輝

2013年01月30日15:3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自網絡媒體誕生之日起,其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從最初的報網互動到后來的報網融合,再到如今的報網競合,這一發展趨勢現如今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即傳統媒體(報業)與網絡媒體各有所長,無法取代,雙方應在競爭中彰顯各自特色,同時又形成合力,共鑄輝煌。要實現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競合,信息採集做為媒體生產的第一環節首先必須予以轉型,傳統媒體應對現有信息採集方式予以更新升級,讓稿件從採集源頭“動”起來,以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移動媒體﹔媒體競合﹔傳播形態

一、引 言

1969年,阿帕網在美國加州誕生,從此,一個嶄新的時代——網絡時代不可逆轉的到來,並開始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及信息傳播方式。1997年,隨著四大骨干網相繼建成,互聯網全面進入中國。如今,中國的媒介的傳播方式已由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佔絕對主流的形態演變成為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等多種媒體形態共生並存的形態。而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手機網民數量大幅上升,達到3.88億,手機首次超越台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1]。

當以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洶涌之勢發展壯大,攻城掠地之時,做為曾經佔據傳媒主宰地位,並仍佔據巨大優勢地位,累積了豐厚行業資源的報業來說,其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

無論何種媒體形態,信息採集都是其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首要環節,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因為信息採集的方式、速度、深度、厚度直接決定了該媒體的傳播形態及前程未來。在目前多種媒體形態並存期,報業隻有數字化轉型才能進入新媒體傳播,而新媒體也隻有更多的依恃報業的源頭優勢,也才能使自身更加強大。如何從觀念和技術手段上對信息採集環節加以解決優化,不但對於傳統報業媒體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網媒、移動媒體及其它新型媒體的經營、發展和開發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傳統媒體信息採集的特點

傳統媒體的社會定位以及其傳播介質的單一性、固定性以及傳播手段的單向性決定了傳統媒體的信息採集有以下幾個特點:

1.權威可靠。相對固定的記者,穩定的採訪渠道,嚴格的審核審批制度保証了傳統媒體信息源頭的純淨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高品質﹔

2.目的明確。傳統媒體以其長久的歷史,穩定明確的受眾群以及固定的版面、欄目,使信息採集在一開始就有非常明確的目的。記者採訪時會根據報紙的版面欄目獲取信息,制作稿件。

3.介質單一。傳統媒體的傳播介質各有不同,報紙的文字圖片,廣播的音頻,電視的視頻各有千秋,但也互不兼容。因此,記者所採集的信息種類也是單一的。

三、新媒體(包括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的信息需求

首先,本文要明確一個概念,即何為新媒體。“新媒體從狹義上定義是繼報刊、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之后,基於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媒體,通常也被稱作數字化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機航媒體、戶外液晶、移動電視、電子報刊等等,並且更多新的形式不斷涌現。從廣義層面定義,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的big five,電視、雜志、報紙、廣播、戶外之外的所有媒體形式(媒介即信息,隻要能傳達信息的即為媒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新媒體發展速度遠遠超越傳統媒體,並且呈現出融媒介、整合營銷的大趨勢。[2]”

本文將以網絡媒體(互聯網媒體)及移動媒體為例,說明新媒體在信息採集方面的一些特點。

網絡媒體從誕生之日起,其傳播方式、傳播介質、傳播受眾的特征就決定了其信息海量、自由互動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在信息採集方面的獨特需求:信息海量化。網絡媒體及移動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中傳播載體的時間(廣播電視)空間(報紙)局限,可無限量發布信息,實現了信息的海量發布﹔信息發布即時性。新技術的應用使網絡媒體及移動媒體的信息加工更加便捷,信息發布更加快捷,實現了信息的全天候、無間隙即時發布﹔信息互動性。網絡媒體及移動媒體的信息發布具有互動性,實現了網站——網民——網站無限重復的交叉傳播模式。但同時,網絡媒體在信息採集上又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足。

首先,除了部分網絡媒體外,絕大部分網絡媒體沒有獨立採訪權,其所發布內容主要是轉載稿件﹔這就決定了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在獲取信息方面對傳統媒體有著很強的依賴。其次,網絡媒體缺乏傳統媒體強大的採編人才優勢。網絡媒體在信息獲取方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直接導致了網絡媒體的嚴重同質化,千網一面的現象非常普遍。以西安新聞網為例。目前西安新聞網共有6個新媒體發布平台:其中包括,兩個網站:西安新聞網和西安文明網。一個數字報發布平台,三個移動發布平台:西安手機報、西安新聞網微博客、西安新聞網手機客戶端。與傳統媒體不同,這些傳播平台各自的功能、傳播手段、傳播對象不同,對信息的獲取除了共同的海量需求外還有多樣化的需求。

首先,從信息數量上看,目前網站的特色稿件、原創稿件主要來源於《西安日報》及《西安晚報》已見報的稿件,囿於人員等主客觀因素,網站自己採寫的稿件數量非常小。盡管“兩報”每天有大量原創稿件向網站提供,但這些稿件對於可海量發布信息的網站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轉載稿件也無奈地成為網站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次,從信息類型上看,目前來自於傳統媒體——《西安日報》和《西安晚報》的稿件類型隻有靜態的文本稿件和圖片,沒有音視頻信息,不能滿足網絡媒體“動感十足”的全媒體要求。

第三,從信息時段上看,信息時效差。目前傳統媒體的信息採集方式雖然滿足了報紙這個靜態完成時載體的需求,卻遠不能滿足網絡這個動態進行時載體的需求。因此,做為網絡媒體目前從傳統媒體獲取的信息均是滯后的、片斷的、不連貫的信息,而這些都並不符合網絡媒體的傳播特點。

四、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競合從信息採集開始

自網絡媒體誕生之日起,其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從最初的報網互動到后來的報網融合,再到如今的報網競合,這一發展趨勢現如今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即傳統媒體(報業)與網絡媒體各有所長,無法取代,雙方應在競爭中彰顯各自特色,同時又形成合力,共鑄輝煌。

要實現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競合,信息採集做為媒體生產的第一環節應首先必須予以轉型,傳統媒體應對現有信息採集方式予以更新升級,讓稿件從採集源頭“動”起來,以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這種轉型首先是觀念的轉變。其一,傳統媒體的內部稿件發布平台應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由封閉轉向開放,使集團所屬不同媒體可各取所需﹔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傳統媒體的記者必須改變隻為一家媒體供稿的固有思維模式,而是要形成為多家不同媒體供稿的思維模式﹔其次,傳統媒體的記者必須改變一次採訪,一次成稿的採訪及寫作模式,而是要養成一次(或多次)採訪,多次寫稿、發稿的習慣。這注定是一次艱難的創新,但媒體新業態的不斷發展和傳播態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已使這一構想成為了現實。據了解,在這方面國內已有一些媒體進行了先行嘗試。比如說設立全媒體記者。所謂全媒體記者簡言之是指一個記者身兼數職,集採、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於一身。但在實踐中,全媒體記者卻不僅僅是多種技能的簡單疊加,而是在思維方式全面更新前提下的技術升華。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多家報業集團採用了這一方式。即記者不僅隻用手中的筆,而是實現了新聞的“1+1+1”,即筆+相機+攝錄機﹔記者也不再局限於隻向一家媒體供稿,而是同時向集團所屬多個全媒體終端發布,如紙質報、手機報、多媒體數字報、電子移動報、戶外視屏等。

目前,南方及山東等新媒體發展較快的報業集團已掀起組建全媒體記者隊伍的熱潮,智能手機、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成為全媒體記者的標配。如揚子晚報、湖北日報、寧波晚報、杭州日報等都組建了全媒體的採訪隊伍。全媒體記者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採集的固態思維,以多種不同形式,對一個新聞事件進行一次性、多層次、動態化採集,實現了稿件的“一次採集、差異化加工、多終端和全媒體傳播”,可同時滿足報紙、網絡、移動媒體的不同需求。

應該說,全媒體記者只是信息採集的第一步,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全媒體記者尚需邁過“四道坎” 即技術門坎、轉換思維方式的門坎、採訪難度以及溝通門坎、體能之坎[3]。

雖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競合注定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全媒體記者也只是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的一個起點,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以實現轉型。但是,這種轉型和競合對傳播方式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 “未來的信息傳遞模式將成為立體的多媒體,即記者採訪的文字、圖片、錄像等率先在報業網站上實時發布,然后是報紙上的全面報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預測。報紙和網站的粘度將大大增強。[3]”

當報紙的文字風格越來越傾向於短句和口語化,網絡語言的使用的頻率更高,報紙將得到更多網友的欣賞熱捧﹔而當網絡上有了更多報紙所無法傳遞的圖像、聲音等內容時,網絡將更加豐富多採。無論未來的技術發展會提供怎樣的傳播可能,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依恃,相互取長補短都將使其自身得到最大化的發展。

(作者簡介:劉輝,女,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新聞網總監,主任記者,主要從事新媒體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01-16

[2] 劉東明新媒體節上的發言[R].2012-04-19.

[3] 張蔚蔚.一個全媒體記者轉型的實踐與思考[J].新聞實踐,2010(3).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