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北上風光不再? 賀歲檔大片未達市場預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香港導演北上風光不再? 賀歲檔大片未達市場預期

周南焱

2013年01月31日07:41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賀歲檔已經過去大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為數眾多,《血滴子》、《大上海》、《十二生肖》、《一代宗師》已先后上映,接下來《西游降魔篇》也將在大年初一進入院線。然而,與前兩年不同的是,盡管今年香港導演們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但除了成龍搏命演出的《十二生肖》,其他影片的票房普遍失利,《血滴子》、《大上海》更是血本無歸。最近一年來,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絕大多數未達到市場預期。北上內地拍片多年之后,他們為何票房號召力下降,越來越風光不再?

症狀1

故事老舊,自我復制嚴重

導演劉偉強、王晶、陳可辛、王家衛,主演周潤發、洪金寶、成龍、周星馳、梁朝偉,每個名字都跟經典港片緊密相連。然而,被出品方號稱要拿10億元票房的《大上海》,最終票房不到1.5億元。劉偉強、陳可辛聯手打造的古裝片《血滴子》,票房更是不到預期目標2億元票房的一半。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雖已取得2.6億元票房,但與其高昂的成本相比,隻能說差強人意。隻有成龍的《十二生肖》取得了8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香港導演執導的合拍片,近一年來大多不如人意。如馬偉豪拍的《河東獅吼2》最終票房隻有7400萬元,只是預計票房的三分之一。馮德倫執導、逾2億元投資的功夫片《太極》上、下兩部票房最終隻拿下2.7億元,連成本都難以回收。《大魔術師》與《逆戰》雖然票房過億,但成績依然沒有達標。杜琪峰導演的《奪命金》及《高海拔之戀2》的票房也僅在2000萬元左右,這與上一年他拍的《單身男女》有天壤之別。

前幾年賀歲檔,除了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大導演,市場基本上被香港導演佔領,今年形勢卻大不相同,一部《泰囧》就把同檔期的《血滴子》、《大上海》全部拉下馬,香港導演的影片開始陷入信用危機。“《血滴子》、《大上海》的故事十分老舊,所有的元素都是過時的,在市場上必死無疑。”影評人曾念群認為,《十二生肖》同樣很老舊,成龍回歸自己動作喜劇的套路,賺錢靠的還是他當年打下的觀眾基礎。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部分香港導演的自我復制非常嚴重。《大上海》還是主推老品牌,《血滴子》的題材早就拍過好多遍了,周星馳的《西游降魔篇》還未上映,也是延續當年《大話西游》的品牌,想在內地市場上再取一杯羹。曾念群認為,內地年輕觀眾經過好萊塢大片的洗禮,口味喜好與觀賞水平跟十年、二十年前截然不同,而香港導演的影片遠遠落在觀眾的欣賞趣味后面,還在復制昔日的港產片,遭遇票房滑鐵盧並不奇怪。

症狀2

題材保守,討好內地觀眾

導演陳嘉上曾經自豪地稱:“市場沒有動作片的時候我拍了《飛虎雄心》,沒有喜劇時我拍了《逃學威龍》,沒有情境喜劇時我拍了《小男人周記》。”然而,繼《畫皮》成為2008年國慶檔票房大贏家之后,他在內地拍的全是《畫壁》、《四大名捕》這類古裝大片,看不到絲毫題材創新的跡象。香港導演北上內地拍片,至今接近十年,內地已成為他們謀生的主戰場。但他們執導的合拍片,基本上不是古裝就是民國題材。

導演徐克前幾年嘗試過現代題材《女人不壞》、《深海尋人》,均不成功之后,又回到老路拍起《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龍門飛甲》等系列古裝大片。爾冬升先后執導和監制的《大魔術師》、《消失的子彈》,也全都是民國戲。在今年將要上映的影片中,《忠烈楊家將》、《四大名捕》續集等仍然是古裝題材。這些電影算不上爛片,只是相對於這些香港一流名導自身創作而言,紛紛走向保守的題材未免可惜。

“香港導演創作同質化現象很嚴重,古裝動作片太多,現在又轉向民國題材,但仍然主打動作元素,像《大上海》就是這樣。”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說,香港導演也試圖在片中加入一些新元素,像《血滴子》、《四大名捕》都添加了懸疑元素,但劇情非常弱,仍然依靠動作戲支撐,而動作戲如今很難拍出新鮮感,最多隻能用3D技術來制造噱頭。

兩地文化上的差異,導致香港導演還沒有摸准內地觀眾的口味兒。趙衛防分析,像《泰囧》這樣的當代題材影片隻能是內地導演拍出來的,流露的是內地的價值觀。《血滴子》這類古裝片也想轉化,融入內地價值觀,結果並不成功。影評人韓浩月也說,《血滴子》、《大上海》都想討好內地觀眾,更像是港產商業片和內地主旋律電影的雜交。此前《十月圍城》獲得過市場成功,但今天的觀眾對這類影片已經不買賬。

出路

堅持港味,誠意創作有市場

在香港導演市場失利的同時,內地年輕導演開始崛起,佔據賀歲檔越來越大的份額。今年賀歲檔,《泰囧》、《快樂到家》都是內地年輕導演的作品,以小博大,成為市場黑馬。內地影視公司越來越重視培養內地導演,趙衛防舉例,光線影業去年推出內地青年導演發展戰略,取得很大成效,徐崢、趙林山都以導演處女作順利進入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內地導演最明顯的優勢就是作品接地氣,如《失戀33天》、《搜索》、《泰囧》這些現實題材影片更貼近內地觀眾的生活,實現票房口碑雙贏。相比之下,香港導演的長處在於積累了商業類型片的豐富經驗。“香港導演別硬去接內地地氣,那樣一味迎合內地觀眾,反而丟掉了自己的特色。”曾念群說,當年港片能引領類型片潮流,影響了東南亞甚至好萊塢,恰恰在於香港導演富有創作激情,堅持自己的類型片風格。實際上,去年上映的諜戰片《聽風者》、警匪片《寒戰》、文藝片《桃姐》這些影片都具有濃烈的港片風格,在內地市場上取得了票房成功。“香港導演隻要創作有誠意,別丟掉港片的獨特味道,就會有自己的市場。”曾念群說。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