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樣,今年的央視“3·15晚會”照例曝光了多家問題企業,蘋果、周大生、江淮汽車、大眾等多家知名企業紛紛“中槍”。但當晚掀起軒然大波的,卻是藝人何潤東一條痛斥蘋果產品售后服務的微博結尾一句詭異的“大概8點20分發”。
就是這看似有著豐富潛台詞的簡單幾個字,不僅把何潤東置於尷尬境地,連童話大王鄭淵潔,微博名人“叫獸易小星”、“留幾手”等幾位“微博大V”也被卷入其中,因為他們都在當晚8點20分左右發布了質疑蘋果售后服務的微博,且都打著“3·15在行動”標識。
“槍手”謎團還沒解開,假唱風波又被掀起。《忐忑》演唱者龔琳娜在微博中稱:“3·15打假晚會,聽了晚會上幾首歌,都是假唱,怎麼還能‘相信就是力量’?造假不分大小,撒謊就是從一點一滴學會的。”
盡管“微博大V”們一再澄清此事跟錢沒有半毛錢關系,但“3·15晚會”還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打假晚會都跟著一起造假了。這讓我們如何想?”有網友無奈地說。
對於“何潤東事件”,央視至今不願出面表態,而網上的猜測和爭論卻因此一再發酵。單聽一面之詞,公眾近期內自然也就無從知曉真相。
從麥當勞、家樂福到中國電信,1991年開播以來,央視“3·15晚會”曾揭穿了不少無良商家的騙局、陷阱和黑幕,素以嚴肅、權威、力度大而著稱,但這次卻因一條微博墮入層層迷霧,難道“3·15晚會”的公信力不如從前了嗎?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比“大概8點20分發”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對質量的追求如何成為消費者可以天天享受的權利,打假維權如何成為市場常態,而不僅僅是一年一度消費者和媒體的狂歡。
從“毒奶粉”到“地溝油”,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到拖欠貸款、逃廢債務、合同違約,從價格欺騙、服務欺騙到虛假廣告、促銷陷阱等形形色色的商業欺詐,從証券市場中的虛增利潤、內幕交易到網絡世界中的盜版侵權、網絡水軍、釣魚網站,從高考作弊到假文憑、假學歷、假論文,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那些被我們稱為“假”的各種問題和現象,一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揮之不去的一股暗流。作為我國第一部以“誠信”為題材的電視系列片,中央新影集團推出的8集電視系列片《誠信——中國行動》近日的播出,讓誠信問題成為兩會的一大焦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更是把搜集到的60多種含非法添加劑的食品帶上兩會,以現場秀的方式揭露非法添加劑的劣行。
20多年前,央視“3·15晚會”可以說是舉國關注,當天晚上遭到曝光的企業立刻就會遭到全國人民鄙視,產品也會從此臭名遠揚。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3·15晚會”的維權大刀到底該向誰的頭上砍去?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晚會內,究竟又能曝光多少問題?那些更多沒有被曝光的問題是否也會因此被“高度重視並予以解決”呢?
可以肯定的是,僅靠一台晚會已經遠遠不能完成打假的重大使命,而消費者“一年沉默一天狂歡”的維權現狀,也正像今年央視“3·15晚會”中那個寓意深刻的省略號,是我國維權環境惡劣、相關制度缺失的體現。
為什麼中國的消費者總是要靠媒體的曝光來維權?為什麼隻有把事情“鬧出動靜”才會被關注?為什麼工商、質檢等部門每年非要趕在“3·15”這一天集中處理一批消費者受害的事例,其他300多天為什麼不行?這些年,類似的公眾發問不絕於耳,可是走到今天,中國消費者的維權之路仍舊步履艱難。
有人說,對於消費者而言,“3·15晚會”是個形式遠大於內容的節日,對於扶優除劣都沒有任何貢獻,因為企業每年想的都一樣,那就是別在“3·15”之前被人找上門來。對此,連晚會上被曝光的企業都心照不宣:隻要躲過這幾天的風頭,一切又可以重新開始了。而每次遭遇曝光之后,那些問題企業用來回應央視“3·15晚會”的,基本也是老三樣:道歉、喊冤和沉默。一年一年,周而復始,對此造假的、維權的、曝光的都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據報道,今年被晚會曝光的周大生金飾道歉之后仍然在正常銷售,而“3·15晚會”曝光的第一家企業、被眾多公眾人物痛斥的蘋果,並沒有像江淮汽車那樣應聲停牌,其股價反而在晚會之后的美股交易時段中上漲了2.58%。
媒體不是立法和執法部門,長期以來作為打假、維權一面旗幟的央視“3·15晚會”也不例外。消費維權環境的改善,僅有媒體曝光和企業道歉是不夠的,要靠完善的制度規范和有效的監管。當然,央視及所有有良心的媒體對問題企業的曝光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消費者的維權,但是我們更希望看到消費者的問題一經發生,就能依靠相關制度法規在有關企業那裡得到妥善解決,而不必非要苦等每年的“3·15晚會”。(記者 吳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