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蘆山"420"地震"頭七":太陽,照耀在蒙頂山上--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寫在蘆山"420"地震"頭七":太陽,照耀在蒙頂山上

王東亮

2013年04月27日07:0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田間帳篷小學裡,孩子們開始恢復往日的歡笑。 本報特派記者 方非攝

  ▲在蘆山縣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心理輔導活動驅散孩子們心中的陰霾。

  蘆山縣龍門鄉五星村幸存的劉依依依偎在奶奶身上,祖孫倆回憶曾經的家。

  熱水燒開,今天的泡面比哪頓都香。本報特派記者 方非攝

  26日清晨,蘆山縣迎來了難得的晴天。一大早,山溝溝裡的苗溪、蘆溪、向陽村都升起了裊裊炊煙。7天前,那陣地動山搖造成的傷痕,正在慢慢撫平。蒙頂山巔,和煦的陽光撥開雲層,將一片金色洒向巴蜀大地。

  一

  清晨5時,天剛蒙蒙亮,卻到了分別時刻。武警四川省總隊第一支隊副政委古林,從兜裡掏出一枚煮熟的雞蛋。“記者同志,帶在路上吃吧。”古林告訴記者,這枚雞蛋有不同尋常的來歷。

  “老鄉、老鄉,有人嗎?需要幫助嗎?”4月23日傍晚,在蒙蒙細雨中,武警部隊一支5人救援小分隊在清仁鄉進村入戶,挨家挨戶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前面路邊有個老人,小組長任紹強警覺地發現她似乎不太正常,趕忙帶領救援小分隊健步跑去……

  這位老人是蘆山縣清仁鄉橫溪村村民張玉華,是鄉裡的五保戶。老伴去鄉政府登記,她自己守著民政部門發放的救災帳篷卻無力搭建。看著老人焦急、無奈的目光,任紹強向救援小分隊下達了立即幫助老人搭建帳篷、搬運被褥的命令。

  先撐支杆,后搭篷布,小組長任紹強簡單分工,在一塊開闊地域迅速展開帳篷搭建。

  “同志,我家就一件雨衣,這裡還有一些塑料布你們先披上,不要感冒了。”看著救援小分隊搭建帳篷,老人忙把雨具向戰士遞來。

  “大娘,謝謝你,我們能挺住,您快避雨,不要著涼了。”戰士蔣輝婉言拒絕了大娘的好意。

  “同志們,迅速一點兒,雨下大了,汪超、賈磊去搬地磚和木板,甘拯武、穆昌俊隨我搭篷布。”任紹強指揮隊員有條不紊地鋪設地磚、架設木板,一個帳篷迅速搭建完成。

  “孩子們辛苦了,每人至少吃三個!” 張大娘不知從何處端來一筐熱氣騰騰的雞蛋。

  “謝謝您大娘,我們不餓,包裡還裝著干糧呢。”戰士們異口同聲的回絕了老人的好意。

  “這麼大的雨,你們來給我搭住的地方,感謝你們呀!”張大娘語氣十分懇切。

  “大娘,還是您留著應急時吃,這幾天發的大多是干糧之類的食品,您老正需要這些雞蛋補充營養。”任紹強再次拒絕了老人的雞蛋。

  “這、這讓我說什麼、說什麼好呀,你們都是好人呀,你們不吃,我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求你們了,求你們了。”說著,老人雙膝跪倒在地上,額頭幾乎貼到地面,哭著說道:“你們不吃,我就不起來了。”

  “我們吃、我們吃,您老快起來、快起來。”任紹強趕忙攙起老人,接過她手中的筐。

  揣上雞蛋,向老人敬禮時的官兵,誰都分不清臉頰邊,流下的是雨水還是淚水。

  二

  龍門鄉五星村雙石橋九組中心,路側的房子已經在地震中變成殘垣斷壁,院中的瓦礫沒有一塊是完整的。兩台震后趕來幫忙的黃色挖掘機,至今仍停留在原本是頂棚的水泥預制板上。

  48歲的劉鬆勁,在地震中不僅失去了住所,還永遠地失去了襁褓中的孫子和孝順的兒媳。“五個月零十天。”哄孫子的160多天,老劉歷歷在目。抹了一把眼淚,他抬頭北望,“現在,他們都上山(埋葬)了。”

  兒子劉亞地震前一直在拉薩打工。地震當天,他急忙趕回老家,卻沒能和妻兒見上最后一面。家裡的房子,徹底坍塌了,連妻子和兒子的照片都沒能找出一張。

  打開手機,劉亞已將原本是桌面背景的兒子照片撤下,沒人的時候,對著存在手機裡的妻兒照片默默流淚。

  農村長大的劉亞,婚姻很是時尚,與妻子通過手機網聊相識、相愛,攜手走進幸福的婚姻殿堂。今年3月16日,劉亞離家返回拉薩務工時,望著嬌妻和一雙兒女,還滿心幸福。卻沒想到,僅僅一個月后,一家人竟陰陽兩隔。

  早飯做好了,老人打開政府發放的盒裝方便面沖泡而食。劉亞坐在一邊,憐惜地抱起大女兒劉依依,一口一口喂起了水煮荷包蛋。懷中的女兒,被他寄予了無限的期望:“以后一定送她讀書、念大學,她不是一個人,身上還有媽媽和弟弟的影子。”

  三

  “我家的電視機真神奇,爸爸每天看足球,今天卻在演京劇……”村旁帳篷學校裡,傳出琅琅讀書聲。學生不是一個年級的,老師不是一個學校的,但二十幾個人都很認真。

  “我是蘆陽中心校的,文艷秋老師是蘆陽小學的,駱光輝是升隆中心校的。”帶著學生背課文的間隙,王露佳告訴記者,他們3位老師來自3個學校,向村裡申請了兩個帳篷,把村子裡二十幾名學生歸攏起來,繼續按計劃上課。

  “誰也不曉得哪天才能復課,我們就慢慢上嘛!”駱光輝手握著一名二年級小男孩的右手,糾正他寫字的姿勢。“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寫好,以后出去了,這筆字是你的門面呢。”

  “老師,我們來了。”剛知道這裡可以上課的賴敬宇和4個小伙伴一起走進帳篷學校,各自掏出書本,認真地讀了起來。和他一起來上課的,還有剛出生4個月的小狗毛毛,它總是用自己毛茸茸的身子,在小主人的腳丫和小腿上蹭來蹭去,還不時隨著小主人的讀書聲叫上幾聲,仿佛它也是來上學的。

  “孩子們讀書,讀好書,將來把家裡建得漂亮、結實一點。”文艷秋拉著一名初一女生的手,低聲啜語。“我要念理科,將來學好地理,搞地震預報去。”女學生的聲音不大,卻很堅定。

  十幾公裡外,蘆山中學板房學校裡,高一、高二的學生也在上課,靜悄悄的教室裡,隻聽得見筆尖劃過紙張唰唰唰的聲音。教室外牆上,紅底的標語上印著“地震把大地震出裂縫,我們用愛心將它填滿”。

  太陽漸漸升起,照進板房學校,照進帳篷學校,照在學生們的身上,一片金光燦爛……

  那陽光,播撒溫暖,照亮希望。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