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購影票5%流入基金 電影專資"好賬"還是"壞賬"--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觀眾購影票5%流入基金 電影專資"好賬"還是"壞賬"

2013年05月15日08:15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日前,媒體爆出電影行業一項不太為人所知的政府性基金——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簡稱“電影專資”)。根據這一政策,消費者每購買一張電影票,其中的5%會流入這項基金中,用於支持補貼電影制作和放映。

據統計,自1991年設立以來,該項基金累計收取了約30億元。隨著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的猛漲,電影專資也在同步膨脹,除了管理和補貼范疇的“模糊”之外,電影專資是否仍然適應越來越市場化的電影產業,也成輿論焦點。

收還是不收,這是個問題

電影專資最初設立的目的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資助范疇的影片,主要圈定在“表現黨、國家、軍隊重大歷史事件,或以黨、政府和軍隊領導人業績為主要內容的重大歷史故事片﹔鴉片戰爭以來,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革命斗爭為題材的重點歷史故事片﹔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為題材的重點故事片,以及一些兒童片、紀錄片、科教片和少數民族電影譯制”等。具體使用方向,則規定60%部分主要用於資助電影拍攝,而40%部分主要用於地方電影院的補貼。

從來源上看,這項基金來自票房,即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埋單,也可以理解為電影行業企業的繳費。長沙影迷沙先生表示,在目前市場化的背景下,這項收費無異於“死馬當成活馬醫”,“我個人認為,這項收費隻能造成惡性循環,補貼那些票房不好的國產片或者主旋律電影隻有一虧再虧,這筆錢根本沒有發揮再投入產出的價值。”而關於這筆錢的功用,2011年著名導演馮小剛也曾經在全國政協召開的一次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專題協商會上“炮轟”過,他在發言中指出,這項收費加重了電影行業企業的負擔,應該減免企業繳納,改由財政補貼。

“收錢”對國產片具有積極作用

從媒體報道的定義中,這項基金具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色彩。隨著目前國家電影市場的發展繁榮,這項本來著意於“行業自救”的基金未免顯得不合時宜。在市場化的背景下,優勝劣汰,讓市場來選擇成為了更多人呼吁取消這一收費政策的立足點。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某影業公司長沙地區發行經理羅女士,她表示,電影專項資金本來是用於推動電影事業的發展,雖然目前電影市場由當初的計劃經濟時代走向了市場化路線,但畢竟中國的市場環境不一樣,設立專項基金,能給中國電影提供更和諧的競爭環境。“按照這個制度設立的規定,補貼電影院的專項資金是採取先征后返的辦法 ,影院當年放映國產影片的票房要達到45%以上才可以返﹔達到50%以上,返還放映國產片上繳的全部﹔45%-50%之間,返還80%﹔不到45%,但比上年度有增長,返還50% 。這其實也就是對國產電影的扶持。”

除了扶持國產電影之外,電影專資從進口大片中“摳”回來的錢也不少,“這是一個國家大政方針,通過電影專資政策,我們可以從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裡拿走的票房裡,每年摳回上億元用於扶持國內電影產業發展。”一位廣電系統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

羅女士認為,這項政策的關鍵點在於先征后返才能刺激影院給國產片更多空間 ,“從反面來說,影院沒有了專項資金的壓力,那麼對進口片是一種釋放,會加大中小成本國產片的壓力。”

貼制作還是貼放映,專項資金很迷茫

2002年開始,電影專資的功能發生了改變,據從事電影專資工作的官員介紹,一方面由於電影制作獲得的社會投資在增加,另一方面國家財力的提高也為“主旋律電影”提供了額外的專項撥款。因此,電影專資的主要功能都轉為對電影院的補貼。這一補貼,開銷最大的就是前文所述對新建電影院的三年電影專資的“先征后返”補貼政策,主要包括對新建電影院的補貼、對電影院技術改造的補貼、對電影院放映國產電影的補貼等。不過,到了2012年年底,電影專資又調轉了槍頭,開始補貼電影制作,對於3D、IMAX格式的國產影片,票房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可按照票房數量的檔次,獲得最高至1000萬元的獎勵。

在行業內部看來,這幾次方向的調轉似乎並沒有讓大多數從業者受益。補貼影院方面,長沙某影院市場部負責人彭女士表示,沒有電影專資的壓力,全部放國外大片,賺的錢會更多,“而且,電影專資補貼不是單方面從國家拿錢,而是交了錢返給自己。”而發行經理羅女士則認為,這個補貼主要是針對制作方的,和發行沒什麼關系。補貼電影制作方面,電影制作人戢二衛則對媒體表示,從政策內容來看,補貼傾向的是大制作、大預算的商業片,而在電影行業裡,這種電影往往是最不缺錢的。樂正傳媒研發咨詢總監彭侃也指出,符合要求的電影,往往投資規模上億。國內有此實力的電影制片公司,隻有馮小剛所在的華誼兄弟等少數幾家行業龍頭公司。

取消與否,

長沙電影票價都不會有影響

從票房分賬到電影專資,影迷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對這些政策或制度的探討,最終能給現實觀影帶來怎樣的影響。羅女士認為,取消專資繳費而改為國家財政補貼,影院和片方都會受益,但前提是“國產電影當自強”,“今年的電影格局已經呈現了很好的態勢,一季度全國總票房達到52.4828億元,其中國產片佔到69%的份額,票房比去年增長了119%。對於影院來說,基本上都能達到50%國產片放映比率,進而享受電影專項基金返額的福利。”

影城的反應則更加積極,彭女士表示,本身現在電影發行和影城運營這一塊成本都在增加,如果將繳費改為國家財政補貼,那麼影院和制作發行方就不用再從票房裡面“割肉”,也不必為了獲取補貼而偷票房,競爭也慢慢走向公平化,這無論是對電影制作還是對影城運營都有長遠的好處。“但對於觀眾來說,好處並不明顯,本身目前來說,我們的票價跟一線城市的還是有差別的,目前票價基本上都是最低價了。” (記者 李倩)

相關新聞: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