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快樂男聲》選手左立翻唱了民謠歌曲《董小姐》,無意中讓這一作品得以走紅。
“這兩天我已經接到16個採訪電話了……”電話那頭,傳來十三月唱片CEO盧中強的聲音。他的“紛擾”,源自《中國好聲音》一位選手翻唱了十三月旗下民謠歌手萬曉利的《狐狸》。這位歌手雖然未獲導師青睞,成為本季節目中首位“零轉身”學員,可《狐狸》卻受到關注,成為借選秀節目“逆襲走紅”的又一首民謠歌曲。
從《董小姐》、《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我能?》,到《南方姑娘》、《狐狸》,這個夏天登上選秀舞台的民謠歌曲幾乎是唱一首紅一首,但緊隨其后的卻是爭議。有人感嘆,“小眾作品大范圍傳播是好事”﹔也有人直言,“民謠流行了就惡俗了”。
爭論 民謠大眾化會“失味”?
關於選秀歌手翻唱民謠歌曲,“豆瓣”上的討論異常熱烈。有人表達失落:“以前覺得《董小姐》好聽,現在依然覺得,只是以前像是自家媳婦,現在變成大眾情人了。”還有人干脆將民謠比作高貴的姑娘,“如今卻被放在大街上被人調戲著”。此類觀點一出,立刻引來反駁:“你喜歡一首歌,也不能因為更多人喜歡就討厭這首歌了吧,除非你的初衷是為了証明自己和大多數人不同而聽搖滾或者民謠。”
這樣的討論,在民謠音樂圈裡也掀起了小小的波瀾。《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原創作者阿肆說,自己以前或許會介意歌曲中所傳達的“某種很個人的情緒”被“爛大街”,但現在不這麼想了,因為好音樂是值得被更多人聆聽到的。“原先喜歡那些音樂的人可能會覺得現在人人都在聽了,自己的品味被大眾拉低了,但這其實是一個很狹義的視角。”在她看來,“小眾音樂融入大眾,還是大眾品味滲透小眾”,現在尚無從定論。
還有一些網友擔心,民謠的過度大眾化會破壞其原本應有的氣質和品味。“如果以后大家提起民謠就是《董小姐》和《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那真不是好現象,這些只是民謠小品。而民謠涵蓋甚廣,從鮑勃·迪倫、瓊·貝茨,到台灣的羅大佑、胡德夫,大陸的李志、周雲蓬等人的作品,都可以稱之為民謠。”一位網友說。
擔憂 民謠手走紅會“失格”?
民謠火了,會不會對民謠音樂人的創作產生影響,也是不少歌迷關心的問題。一些人擔心,“有些人過慣了苦日子,寫著接地氣的歌,突然火了,改變了生活,也就寫不出曾經的東西了。”還有人認為,“小眾音樂創作者大多帶著特立獨行又些許孤獨的品味,一旦火了很可能再寫不出那樣的歌了,沒了那時候的經歷和心境。”
民謠歌手周雲蓬從未關注過選秀節目,但這位“局外人”認為,“如果民謠通過這些節目能被更多人了解、接受,確實是一件很好的事。但這對民謠界的整體來說並沒多大影響——只是這幾首紅了而已,並不會帶動大眾對民謠的整體關注。”在他看來,“出現好的作品、出現新的作品,民謠輸入了新鮮的血液才能有突破。舞台並不重要,不管是選秀還是什麼,隻有歌好才是真的。”
有人覺得,民謠逆襲躥紅,只是電視傳播的一場“臨時性狂歡”,周雲蓬的話語中也有同樣的意思:“選秀的影響是一時的,我周圍的那些朋友甚至很少看電視,更不會關注選秀節目,他們以后還是會堅持自己的風格。”也許,外界的擔憂真有些像是杞人憂天。從目前情況看,那些因為自己作品走紅的民謠音樂人,並未一夜之間變成大眾明星,他們謹慎地接受著有限媒體的採訪,並且更傾向於電子郵件回復問題,而不願拋頭露面。
預言 流行樂壇正在“失守”?
其實,選秀歌手翻唱民謠作品並不算新鮮事。在盧中強的記憶中,早在2007年,《快樂男聲》選手姚政就曾唱著萬曉利的《媽媽》奪下濟南賽區第一名。“今年就有些不同了,幾檔音樂選秀節目都是因為小眾民謠而產生了話題。”他以《董小姐》為例,歌迷不僅挖出了歌中“董小姐”的故事,還挖出了翻唱歌手的八卦。盧中強開玩笑說:“一個本身有點兒狗血的故事,再加上一個很狗血的翻唱事件,制造了足夠的話題性、關注度。”
至於為何今年民謠頻頻被放置於聚光燈下,盧中強覺得首先是一個客觀環境的問題:“華語歌壇的創造力正在逐步歸零,創作進入完全模式化狀態,千篇一律,有些歌詞甚至爛到了低幼水平,人們的耳朵極度審美疲勞。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個性、特色的小眾民謠,會讓人們耳朵一亮。”比起一味地飆高音、玩轉音、秀技巧,民謠更接近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參加音樂選秀的主力軍是90后群體。“他們更加特立獨行,更加求同存異,他們可能也會覺得華語流行樂壇的現狀是那樣無趣,於是將目光轉向民謠,參加比賽翻唱民謠便也不足為奇。”盧中強說。他甚至預言,未來民謠音樂出現在音樂選秀中的幾率會越來越高,“民謠是一座大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