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深夜,騰訊微信的再次故障,似乎成為了“易信”奇襲的最佳機遇。不過,這款由中國電信與網易“聯姻”的產品轉眼便遇上了尷尬局面——大量用戶反映,他們下載安裝的“易信”,並非最新推出的上述“類微信”產品,而是另一款同名同姓的即時通信軟件,“易信”用戶數,白白送給了別家。
無論安卓系統還是蘋果系統,名叫“易信”的產品都有四五款之多,其中幾款的定位還十分類似,作為后來者,新推出的“易信”是否存在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呢?專家表示,應對此問題須盡快注冊商標。
微信宕機易信被“分羹”
前晚11點左右,有網友反映,微信再次出現了大面積的網絡故障,同一天,一款意在叫板微信的即時通信產品宣布上線,大量用戶抱著嘗鮮的心態,選擇下載注冊“易信”。但意想不到的是,不少用戶卻“串錯門”了。
昨天大量網友反映裝錯了軟件。原來,安卓系統上這款同名同姓的“易信”,也是即時通信產品,各項功能十分接近,但這款產品的更新日期是4月,開發商是北京金誠和訊科技。
記者隨后發現,名叫“易信”的產品還真不少,在蘋果APPSTORE中,就能搜出4款產品,在安卓端有5個名為“易信”的應用。
盡快注冊才能“名正言順”
在手機端上所有的“易信”產品中,中國電信推出的這款產品是最后“報到”的,是否存在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呢?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佔領告訴記者,這就要看此前是否有企業以“易信”為名,在相同的類別注冊過該商標,按照產品定位,“易信”應該屬於第38類信息傳送或第42類計算機軟件產品。隨后,記者在中國商標網上查詢發現,的確已經有類似的注冊信息,上述北京金誠和訊科技於去年9月12日提交了“易信”圖文商標申請,但目前尚未過初審。趙佔領表示,這並不算作侵權,但有一定風險。
趙佔領表示,“對於最新的這款‘易信’,最重要的是盡快注冊申請商標,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否則一旦被其他‘易信’捷足先登,就會面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將來可能會牽涉到知識產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