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8期

從《新聞聯播》看信息時代電視新聞的輿論引導【3】

張良君 賀叢周 劉陽

2013年09月05日16:26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接地氣的朴實文風感染人

電視新聞歸根到底是要群眾觀看,隻有觀看了才能談得上輿論引導能力。“走基層”報道的收視率普遍很高,為什麼觀眾喜歡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接地氣。在文風上具體表現在:

1.運用群眾語言

“走基層”報道的解說詞直接運用了群眾語言,方言、俗語、俚語、口語等在解說詞中大量出現,簡單朴實,比如“咱”“俺”“那個”“出息”“最擔心的事兒”“奔跑女孩兒”“無蓋兒井”等,這些口語化的語言使得《新聞聯播》語言親切隨和,給《新聞聯播》注入了新鮮活躍的基因,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調動了觀眾的情感,提升了節目的輿論引導力。另外,有些“走基層”報道由參與採訪的記者直接配音解說,他們不是專業的播音員,普通話不太標准,但他們的語言更接近群眾,親和朴實,用詞簡單,語速慢,且以現場串講的方式解說,使觀眾覺得更親近,能夠以更加隨意和愉快的心態來觀看新聞,播出效果好。

2.大量運用同期聲

“走基層”報道大量運用真實可感的同期聲,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可信度,拓寬了新聞的信息量。如“回家的禮物”系列報道有汽車站、火車站扛著大包小包帶著禮物回家的乘客,伴有方言的同期聲,傳遞出節日的溫情,弘揚了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百姓心聲”系列報道中工廠、礦地、車站、超市、菜場等地百姓的回答都是採用同期聲,尤其是鄭州市一位環衛工瞪著大眼睛沖著攝像鏡頭說:“嗯,家裡?看不到人啊?”這些同期聲反映了普通人的心願,傳遞了百姓的真情。又比如《流水線上的愛情:小韓結婚記》中小韓母親的調侃:“我們農村,有水有泥就是水泥路。”這種幽默風趣的大白話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性和親切感。2012年央視策劃的“走基層”特別調查《你幸福嗎?》完全採用同期聲,場景不拘一格,狀態各異,3550位採訪對象原汁原味的回答,袒露了中國民眾的幸福觀和人生態度,折射了當代中國的社會心態和來自民間的正能量。﹝3﹞36“走基層”報道正是由於大量同期聲的運用,才讓觀眾有了強烈的參與感,仿佛新聞中的人物就是我們中的一員,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對話,也使得《新聞聯播》不再那麼嚴肅,親和力增強了,輿論引導力也提高了。

3.故事化的敘事手法

故事化是目前新聞界使用較多的一種敘事手法,“走基層”報道的故事化敘事主要表現以下特點:

第一,講述基層普通人的故事。“走基層”報道不是報道“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聚焦基層普通人,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生動清新的“小新聞”,反映了群眾的心聲與願望,回應了社會關切的熱點,這正是人民大眾需要的新聞報道。﹝4﹞記者深入基層,蹲點採訪,跟蹤拍攝,認真遴選有情節有沖突的事件,全程呈現普通人的生活,全面展示普通人的創新創造,全景呈現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生動描繪基層的發展進步。《新聞聯播》的“蹲點日記”就是以“日記”作為故事的主線,採用連續劇的播出形式,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尋找“最美村官”、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等系列報道,把基層同類人的故事通過系列報道串起來,呈現他們的美好品質和高尚人格。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中國現狀的縮影,也是這個時代的縮影,真實地講述普通人的故事、真實地呈現普通人的生活,就是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也就能夠引起廣泛的關注和共鳴,既提高了欄目的收視率,也提高了新聞的輿論引導力。正如中組部巡視員曾賢欽所說:“尋找‘最美村官’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重視農村基層、關心愛護農村基層干部的氛圍,凝聚了農村干部隊伍服務群眾、干事創業的正能量。”網友也寫道:“中國社會需要此般正能量。”

第二,突出有“閃光點”的細節。《新聞聯播》“走基層”報道善於用細節來烘托氣氛,渲染情緒,增強報道的質感,尤其對有“閃光點”的細節加以強調,更能打動觀眾、更能提升報道的影響力。《廖佔富張興瓊:夫妻小學到隔山相望》中學生站在木架上寫字、張興瓊碗裡的剩飯剩菜、廖老師幫學生洗頭等,這些鏡頭反映了學校的簡陋、老師生活的朴素和對學生的關心,尤其是廖老師用不太標准的普通話平靜地說:“我畢竟是山裡人,都走了,山裡的孩子誰來管呢?”這一細節更能反映一個教師奉獻農村教育事業的高尚品質。《黃露露:帶上媽媽上學的日子》中黃露露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癱瘓母親的事跡很打動人,尤其是她為母親畫的“蘋果笑臉”以及照顧母親的“時間表”的細節,更凸顯了女兒對母親悉心照顧的良苦用心。《西部學生小餐桌》中孩子們吃不上雞蛋的艱苦打動人,但是發了雞蛋后孩子們藏起來帶給爺爺奶奶吃的細節更加震撼人心。《楊斌聖:用真心化解糾紛》中用數字細節表現基層干部工作的艱辛和堅持,一張1984年8月1日的工作記錄細節更加打動觀眾。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細節,強調的是在苦難生活中的堅持和依然綻放的笑容,更能體現出平凡中的偉大,更能打動人、鼓舞人、教育人,也彰顯了媒體的社會責任,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綜上所述,筆者得出《新聞聯播》“走基層”報道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成功啟示:傳統電視媒體應該深入持久地開展“走轉改”活動,把“走基層”報道作為一種常態化手段,真正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信息化條件下廣播電視新聞輿論引導規律研究”(12A022)﹞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系)

參考文獻:

﹝1﹞劉俊.探索規律創新手段——中央電視台“走基層”報道業務研討會綜述﹝J﹞.現代傳播,2012(4).

﹝2﹞鹿文釗.從央視“走基層”系列報道看電視新聞敘事的故事性﹝J﹞.中國傳媒科技,2012(8下).

﹝3﹞龔雪輝.央視《走基層》報道“改文風”的實踐與思考﹝J﹞.電視研究,2013(2).

﹝4﹞李元良.心裝老百姓做好“小新聞”﹝J﹞.新聞愛好者,2012(10下).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