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8期

從廈門縱火案看“社會情緒反向”下的輿論引導【2】

呂志雄

2013年09月06日14:2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二、“社會情緒反向”形成負向輿論的規律

控制輿論的前提,是要掌握輿論形成的客觀規律,按輿論規律辦事。控制“社會情緒反向”形成的負向輿論,必須把握其規律。

1.“社會情緒反向”及負向輿論產生的根源是能被社會公眾認可和接受的價值評判標准還沒有完全確立。當前,我國的社會轉型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從社會心態的角度來看,民眾的價值觀念越來越多元,能夠被全社會認同並共享的社會價值評判標准還正在形成過程中,對一個具體的社會公共問題的看法也隨之出現多元化趨勢,是非觀也隨之出現不明確的傾向。

社會轉型期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急劇變遷,利益沖突加劇,造成人們心理上的焦躁。社會轉型再加上不公平、腐敗現象等社會長期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一些民眾對自己所處的現狀感到不滿意,而具有相似感受的人就會產生相似的想法和情緒,互相感染,逐漸形成群體的極化,表現出共同的反應,形成“群體性怨恨”,潛在的怨恨一旦形之於情緒,就會出現“社會情緒反向”的現象。

輿論總是依附於一定的社會公共問題,即“輿論問題”。它是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有一定價值沖擊的新異性的、能引起人們爭議的社會公共性問題”。﹝3﹞39價值多元化,“輿論問題”也就容易借助隨時出現的公共事件而生成,“社會情緒反向”粘附其上,就將輿論扭向負方向。

在廈門縱火案發生后的社會情緒反向及負向輿論,就極富代表性。先是武斷地認為陳水總縱火完全是由社會造成的,接著就把積聚在心中對貧富分化、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的不滿發泄出來,從而拋開縱火案本身,是非顛倒,將陳水總視為同情對象甚至是悲情英雄,隨后形成了帶有攻擊社會性質的負向輿論。

2.負向輿論的形成具有瞬息爆炸的特點。傳統的輿論形成過程,一般都有一個時空擴展的過程。1985年,戴維森描述了輿論形成的九個階段:在個人交流中提出問題﹔討論普遍化,問題形成﹔一個社會團體注意到這個問題﹔黨派領袖指出這個問題﹔大眾傳媒和專業機構介入這個問題涉及的領域﹔有關這個問題的思想在簡化中得到普及﹔輿論出現﹔公眾通過個人接觸和相互作用,開始行動,解決這個問題﹔問題解決或問題變得為法律、習俗、社會規范所包容,問題消失。然而,信息技術的進步,拉近了人們的時空距離,也壓縮了輿論形成的階段性,負向輿論由於其極端的情緒化及排斥權威的特點,呈現出瞬息爆炸的特征。

新媒體時代到來,“人人手中都有麥克風”,普通人與傳統媒體站在了相同的起點上,傳統新聞傳播“把關人”在新媒體上已不復存在。美國新聞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盧因提出的“把關人”理論認為,“在信息傳媒中有大量的信息‘把關人’存在,符合‘把關人’價值標准的新聞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在傳統媒體運作過程中,‘把關人’的作用極其重要,所把的‘門’體現出權威性、規范性、系統性和專業性”。﹝4﹞而新媒體信息海量,為把關造成客觀上的難度﹔新媒體追求點擊率,主觀上放棄了把關。於是,反向情緒在新媒體上便有了廣闊的表達平台。同時,反向情緒在新媒體上表達又有“去抑制行為”的特征。網民“在表達意見的同時,無須顧忌自己的身份、地位、名聲等,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表言辭激烈的言論,也無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正是網絡的這些特性使得網絡輿論更易出現暴力傾向,這是網絡所獨有的現象”﹝5﹞。廣闊的平台,激烈的言辭,使反向情緒表達具有極強的沖擊力和渲染力。沖擊力和渲染力越強,越能吸引更多同樣情緒的人,感染很多原本情緒並不明確的人。沖擊力和渲染力成為推動負向輿論加速形成、加快蔓延的主要動力。

同時,新媒體帶來的便捷高效表達,讓極端化的反向情緒有了更加便捷的表達渠道、更加寬廣的釋放空間,又給負向輿論加速形成、加快蔓延提供了外在條件,使其能在難以想象的短時間內完成問題提出、討論普遍化、思想簡化等過程,並在排斥權威無須權威的情況下形成輿論,並使其形成的價值取向成為新媒體上一部分人或群體的規范。

廈門縱火案偵破后,新媒體上的輿論形成就顯示出明顯的瞬息爆炸的特征,7日案件發生,8日公安部門宣布偵破案件后,新媒體就開始傳遞陳水總的有關信息,出現了陳水總縱火是社會所逼這樣的言論,並在當天就完成了思想簡化——有怨氣找政府,同時,也出現了黨同伐異的行動,一旦有譴責陳水總、站在政府立場說話的言論,就一定會引來滿天“磚頭”。

3.負向輿論場具有可變性。輿論場是“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從而能使許多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無數個人要求和意見隻有在場的作用下,經過多方面交錯、協調、組合、揚棄,才能形成一致性的共識,輿論便成為這種場的產物”。﹝3﹞40“社會情緒反向”的表達言辭激烈,攻擊性強,以很強的渲染力,迅速形成輿論,然而,也正是由於這個特性,決定了負向輿論場不是穩恆場而是可變場。

輿論場有穩恆場和可變場之分。“不隨時間變化的場叫穩恆場,隨時間變化的場叫可變場。”﹝2﹞129由於“社會情緒反向”形成的負向輿論,在其形成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充分的意見交錯、協調、組合、揚棄,而是採用黨同伐異的方式達到統一,其形成的簡化思想必然難以為大眾所接受,隨著輿論波及面的擴大,也必然會出現輿論場能量的減弱和喪失。

廈門縱火案之后的新媒體負向輿論,在新媒體上興風作浪僅數天時間,就隨著紙媒的介入、討論范圍的擴大而銷聲匿跡了。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