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傳播中網絡輿論形成迅速,贊成一種觀點的人迅速增多,成為優勢觀點,反對該觀點的人會轉向沉默或附和,形成語言暴力“一邊倒”現象。本文通過材料收集、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等方式,結合國務院奧運首金賀電遭遇網絡暴力的案例,運用“沉默的螺旋”理論,對該現象進行分析,提出總結與建議。
【關鍵詞】語言暴力 自媒體 沉默的螺旋
一、理論基礎與實際狀況
伊麗莎白·內爾-紐曼驗証指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論:不贊同大多數意見的受眾,常常對有關議題保持沉默,這一現象往往會使主導性意見增強。在大眾媒介的宣傳之下,並以社會其他的強制性手段作為威懾力,迫使受眾隨大流,認同佔主導地位的觀點和態度。當發現自己屬於“少數”或者“劣勢”意見時,一般人會由於環境壓力而轉向“沉默”或者附和。﹝1﹞如果多數人都對國務院奧運首金的賀電持妄加批評指責的態度,那麼支持宣傳冠軍的人也會漸漸選擇沉默,沒有人去探索事實,從而增強了語言暴力。
網絡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發展了“沉默假設”的累積性這一特點,媒介的強大效果是從小到大的過程,自媒體傳播的力量將媒介的強大效果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經過一天的微博轉發,在近2萬條評論裡,許多網民未經驗証,就開始憤怒的譴責。在國務院奧運首金賀電之后,許多人轉發了“隻關注金牌數量的國度,也許是最不關注民眾體育的”這一類的評論。大多數人的意見一致,提出國家、政府“唯金牌論”的觀點,使人們不能冷靜地思考“唯金牌論”的真實性,也無力反對這一觀點。
二、調查結果分析
2013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共計5.64億,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3.09億,手機超越台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與此同時,由於自媒體傳播產生網絡語言暴力的現象也越來越頻繁,語言暴力“一邊倒”問題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
為得到第一手材料進行數據分析,我們制作了一份調查問卷在網上發放。統計表明:對於唯金牌論事件,有48%的人在網上進行過討論,超過40%的人是因為看到別人討論或看到相關信息才進行的討論,其中約有3/4的人在討論時不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隻了解一些信息。可見,自媒體傳播受其他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傳播過程中也沒有嚴格的考証,較傳統媒體而言,自媒體傳播更加隨意,缺乏對事件真實性的思考。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人對網絡暴力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語言暴力,在受到網絡暴力之后會產生不良情緒,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回擊,或者選擇沉默。
三、自媒體傳播中語言暴力“一邊倒”現象起因
(一)網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理性思考,更感性,個人主觀情緒強。
自媒體又稱之為“草根媒體”,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博客或者網站留言等發表自己的言論。發言者的素質不高,文化水平有限,知識面窄都可能形成語言暴力,再加上自媒體傳播的主觀性強,受情緒化感染大,容易缺乏理性思考。中國互聯網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整體趨於年輕化,學生和無業下崗人員構成的低收入群體成為網民的主體。這些人群在現實生活中受挫和打擊后,更易採取無需成本的網絡作為其抱怨和宣泄對現實社會不滿情緒的渠道。﹝2﹞在國務院奧運首金賀電事件之后,緊接著就有人對金牌獲得者進行造謠,微博、人人網、QQ空間等都出現了“隻關注金牌數量的國度,也許是最不關注民眾體育的”這類的評論,激起了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衍生出“唯金牌論”的觀點。
(二)沒有設定有效的身份鑒別功能,傳播自由度大
出於保護隱私的考慮,互聯網自建設之初,就沒有設定有效的身份鑒別功能,網絡匿名、自由的特點為網民提供了隱藏身份的機會。據了解,網易、新浪、騰訊等網站的評論都有“需要在登錄后發表評論,請填寫您的用戶名和密碼”等提示,但網站的注冊名數不勝數,一人可注冊多個用戶,匿名使得人們在網上的行為格外大膽。許多網民在網上公開、毫無顧忌地發表觀點,不擔心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這使得“跟風”的症狀加重,原本需要考慮清楚再說的話,由於身份不被人知曉,轉發、發表言論的思考時間大大減少。
(三)網絡語言暴力形成后較難控制,“把關人”角色受到質疑
據調查,百度貼吧、騰訊空間、新浪微博、西祠胡同等20種網上發表言論除了含有屏蔽文字,都是即發即見的。但是,除了一些政府特別加強管理的權威網站之外,大多數的網站、論壇的版主都是沒有受過專門輿論控制訓練。“同樣兩名中國選手,易思玲得了金牌,喻丹得了銅牌,但得到的待遇卻天壤之別,國務院發的賀電上沒有喻丹的名字,CCTV連一個對准喻丹的特寫鏡頭都沒有,當記者採訪完易思玲、想起喻丹的時候,她已經悄然離開,在這個不懂得尊重的國度裡,除了金牌本身,沒有任何偉大。”這樣一條並不符合事實的微博,在網上轉發卻已超過10萬次。﹝3﹞針對這種不實的微博,網站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抵制,比如“微博小秘書”,但是成效甚微。“守門人”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強調守門、把關行為的主觀性,網絡媒體上守門人的作用相對於傳統媒體有很大缺失,致使失實信息大量傳播卻得不到有效遏制,加劇了網絡暴力形成一邊倒的趨勢。
四、影響分析
(一)對當事人的生活造成無謂的困擾
網絡語言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就是當事人。前幾年爆發出的“人肉搜索”就是典型,近期也有大學教授吳法天與記者周燕微博“約架”事件、舒淇退出新浪微博事件,還有釣魚島事件中,康師傅在網上被說成日貨遭到抵制,輿論一邊倒的架勢將當事人推到風口浪尖,必然會對當事人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奧運首金賀電遭批判后,其他銀牌、銅牌得主與金牌得主的對比照在網上被晒出,網民在為他們不平的同時也打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給他們增加了壓力。
(二)忽視事件的真實性,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自媒體傳播中語言暴力“一邊倒”時網民轉發的事件背離現實,與實際狀況有很大出入。網名在情緒化感染下,對問題沒有理性的思考,容易忽視問題的真實可信度。從批判一個人到批判社會,不良情緒的滋生蔓延會影響社會的不穩定,讓偏激的情緒很快蔓延開來,越來越偏離事實真相,破壞社會的和諧。國務院對奧運首金的賀電遭到網絡暴力起源於一條並不符合事實的微博在網上被瘋轉至10萬多次。網民由此事件造就出“唯金牌論”,把被扭曲的體育精神強加,涉及到社會公平問題,更加引起人們對政府的不滿。
五、引導網絡輿論,重建網絡道德規范
自媒體傳播中語言暴力“一邊倒”現象不僅阻礙了網絡社會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可見,網絡道德規范的重建是刻不容緩的事。網絡道德規范的重建主要是更好地規范人們的網絡交往,增強人類的交往能力。﹝4﹞
(一)提高網民素質,增強自律意識
從個人層面,對於在自媒體中佔主要角色的網民,需要提高網民素質,增強自律意識。教育程度是造成知溝的主要原因,發言者的素質不高、文化水平較低都容易造成網絡輿論中語言暴力現象。因此,提高網民的整體素質,縮小網民的知識差距,有助於減少因知識造成的社會壓迫和不平等來源。同時,增強了網民看待問題時的理性思考,減少情緒化言論。此外,網民也需要增強自律意識,在網上發言時注意自己的言論是否合乎法律法規,注意到自己的言論對他人的影響,讓每個消息的制造者、傳播者都是信息的鑒定者。
(二)加強輿論管理,完善網絡社會的法律法規
從社會層面,必須對網絡輿論進行有效的管理,網絡暴力傳播的自由度大,反映的是信息監管不到位。控制這些信息的傳播是為了網絡社會的發展。加強對網站的管理,逐步推動網絡實名制,帳號注冊需要實名認証。成立專門的團隊,對網絡上的言論進行定期檢查,通過技術手段“過濾"網絡語言,及時清理那些反動的、格調不高的污言穢語,杜絕網絡語言暴力的流通。適用於網絡社會的法律法規需要繼續完善,“把關人”的身份需要被重視。當發現自媒體傳播中有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相關部門或個人應做出積極正面、符合實際的回應,遏制不實信息的傳播。在法律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網絡社會中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作者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
【參考資料】
1.陳龍.大眾傳播學導論.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93頁。
2.自媒體時代構建網絡道德的必要性 —以舒淇退出新浪微博為例.中國傳媒科技.2012年06期
3.庄慶鴻.國務院奧運首金賀電遭網絡暴力.中國青年報,2012 07月31日 08 版
4.宋元林.網絡文化與人的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