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7期

央視新聞調查《頭號難題》的啟示【2】

胡培新

2013年11月15日15:24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三、制度表達潛移默化,人物塑造細致入微

電視觀眾正變得越來越挑剔,所以媒體需要用誠意去給大家講故事,用講故事來講政策。

“頭號難題”沒有硬生生地對包案制度、蹲點制度、隊伍建設做過多釋義。退休包案負責人想讓熊家搬新居的心願、新任包案負責人解決信訪積案的時間表、蹲點工作有成效的芮紅衛被調任信訪局副局長等事實的呈現,讓觀眾對這個縣的舉措了然於心,不難看出嘉善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和制度建設的靈活性。

同時,對關鍵人物芮紅衛的基層工作表現呈現得非常具體,沒有半句套話。基層干部設身處地為老白姓辦實事,以往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結論,而這一次是過程,是紀實。比如“她請熊家父女來自家聊天,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幫助生病的熊海峰轉院”、“怕熊海峰的老伴暈車,備了咸菜”…… “如何去選擇、捕捉那些具有表現力的、能深入本質的、能深入人的內心世界的細節①”至關重要,細節是走基層報道的靈魂所在。幾段同期採訪中,芮紅衛有眼淚打轉的委屈,有看見轉機的喜悅,還有她行事歷上密密麻麻的的記錄。

此外,記者採訪了遷進新居的熊家鄰居,他們入住了漂亮的小洋房,靠出租房子每月能額外收入一千多元,附近的羽毛球館和健身中心正在建設中……這一切與熊海峰的窘迫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體現了拆遷改造后的民生改善。

政策的好處在哪裡?如何才能讓各方利益都接受,讓政府的決策順利推進?作為主流媒體,我們的責任究竟在哪裡?最明智的方法是培養把自己想象成宣傳對象的習慣,以挖掘所有可能引起他們注意的途徑②。在節目的實際制作中,應從簡單的新聞式處理過渡到事實的深入解讀和分析,幫助群眾理解政策,展現改革帶來的改變,從而使政策順利推進,帶動社會發展。這篇“頭號難題”的主創在片子播后告訴筆者,他們不能當一個急於完成任務的記者,蹲點時,攝像機子一上身,一扛就是十多個小時。他們深知這扛著攝像機的肩膀,要學會擔當,去體會、反映難以言傳的真實。而這份真實,需要新聞人頂得住壓力、背得起責任、放得下功利,不唯遠、不唯苦、隻唯實。

 節目播出后,很多網友轉發了這句結束語:“每一處中國基層,都會有自己的“頭號難題”,隻有深知其難、直面其難,才會葆有敬畏之心,才能架起理解之橋,才能找到解決之道。最能打動人心的,不是成功之時的掌聲,而是為難之處的求索。最有借鑒意義的,不是終局之時的總結,而是過程之中的磨礪。”

日前這組報道的“詳細版”,已分集在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播出,還配發了評論《拆遷,關鍵就在“利益”和“溝通”》。從記者的調查看,嘉善這起事件,是一個打破原有利益、尋找共同利益和滿足不同群體適度利益的過程,是一個防止不當公權力和防止不當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也是新聞工作者踐行“三貼近”、深入“走轉改”的生動體現。

參考文獻:

① 朱羽君:《現代電視紀實》,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版

② 拉斯韋爾:《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展江譯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單位:浙江電視台錢江頻道)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