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報紙需要設計【3】

——報紙的視覺化表達方式與發展趨勢

張中雷 

2013年11月22日11:1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CVI原理”

CVI(The Center of Visual Impact)為視覺接觸中心,這是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於1994年在《美育》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他認為一個有創造性的和諧的版面設計,就是要在版面上安排一個強有力的CVI,一個沒有變化的版面,不能引導觀察者向任何明確的方向移動。這個原理是創造版面強勢、提升注意力不可或缺的,意大利著名的《新聞報》(La Stampa),美國《The Washington Post》等報紙充分運用這一原理制造視覺強勢,給讀者留下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能產生深刻印象。

(3)“S形美感原理”

“這種理論認為,在任何豎長方形平面上,S形的圖案可以構成最優美的曲線。也就是說,把照片和標題這類使人感覺有分量並具有深色調的內容,在版面上構成一個S形,就會在版面上產生超凡脫俗的藝術效果。”⑥例如《Los Angeles Times》和《The Washington Post》的版面設計,圖片與深顏色文字構筑的S形,就如同“美女”的身體線條,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版面的美感。

(4)“煙囪技術”

顧名思義,這種技術是用“一組標題或照片在頭版的畫面上樹立起一個煙囪式的視覺圖形”⑦,例如下圖《The New York Times》和《The Washington Post》所展示的,給讀者制造一種立體感和清新感。

結合這幾份報紙的設計不難發現,這幾種早已提出的原理仍不過時,甚至成為西方報紙設計的主流原則。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