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正在使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更使得資訊的傳播速度和范圍猛增。傳媒業正進入新媒體時代,而新媒體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又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作為傳統媒體廣播、電視的主角------主持人,他的形象定位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何適應時代的需求,如何應對就業的激烈競爭,是每一個媒體人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以下稱作藝播生)而言,新媒體時代即帶來了空前的事業發展空間,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專業挑戰。因此在校期間,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提升各項專業綜合能力,將變得尤為重要。
有學者論:“所謂主持能力,不是一種純粹統一的技能,而是由職業的學識能力和多種技術能力多維集束支撐的綜合力。”
新媒體時代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廣播和電視、移動電視、網絡、觸摸媒體等。就是要求主持人的能力不光有鏡頭前的藝術表現力和寫作撰稿能力,還要有構思創意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公關廣告等綜合能力“集束支撐”起來。可是本人作為藝播專業的本科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深感到學校部分專業理論課的內容設計,專業教學設備的使用,以及各項實踐實習活動,都與新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差距,經本人研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 專業教學內容陳舊,文化知識領域的教育涵蓋面窄,教學模式單一。
現在全國絕大部分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採用的都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進程的格局,基本上是培養播音員的理想模式,大體上是廣播訓練多,電視上鏡少﹔有稿播音實踐多,節目主持實踐少。學生專業基礎相對薄弱,知識面偏窄,實踐能力弱,學生對節目整體駕馭能力不夠,缺乏根據節目性質和任務進行自我調整的能力,更不具備構思創意,協調溝通的能力。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供藝播生選修的科目,知識面較窄。
(二) 新媒體各種專業工具、軟件、設備的使用技術較弱。
播音主持專業需要有現代化的視、聽、錄、播、演、攝控設備,目前學校有關設備尚無法具備與電視台同樣真實的播音主持環境,課本使用的教學軟件滯后於新媒體各電視台或網絡公司的使用軟件,使學生學而無用。
(三) 教學實踐的內容、場所較單一,職業技能不全面。
學校和課本上有關的實習、實踐的場所,大綱要求都是傳統媒體的報社、電視台和廣播電台,而忽略了其他新形式的媒體公司和門戶網站,
(四) 外語交際水平較低,跨文化的交流水平受限。
學校隻在低年級開設英語課,且聽說能力的訓練幾乎沒有,考試也不做要求。因多數藝播生英語入學水平較低,所以到畢業時也不能用英語進行流利的採訪和交流,有的學校固步自封,缺少和其他高校的國際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都隻能禁錮在狹小的圈子裡,猶如“井底之蛙”。
以上存在的問題,學校和教師雖然已意識到,也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了許多改革,但是因各校辦學模式和專業師資及辦學條件的影響,卻沒得到很好的解決。作為在校學習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大學生,要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不能坐等學校、老師的改革,而應剖析問題所在,按照自己實際情況,謀求解決的對策,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以達到職業所求的學識和各項技能兼備的專業綜合力。就上述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對的主要策略是:
(一) 利用各種資源,拓寬文化知識領域的學習面,盡最大限度的選修各種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課程。
有學者認為:“節目主持人不是一個純粹統一的職業,而是一個由不同職業構成的工種概念,”這就要求我們在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知識之外,要充分利用網絡、書刊、雜志和其他媒體廣泛涉獵文教、衛生、金融、經濟、法律、旅游、文體等各方面知識,可以不用對各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一定要有知識的廣度和寬度,要能了解各領域的前沿發展,要能找准各行各業各種新聞的切入點,因為新媒體條件下,主持人和受眾的交流更加廣泛,手機短信、微博、微信和各種網絡互動非常頻繁,語言的溝通和新聞輿論的引領成為主持人的主要任務,如果知識不全面不具體,就不能和你的受眾有很好的交流,談話會陷入僵局,採訪不能進行,不光不能勝任“輿論領袖和觀眾代言人”的角色,而且會把自己陷入尷尬和被動的境地,最終丟掉心愛的工作。因此,藝播生要博覽群書,努力打造自己的各類知識“航母”,適當參加感興趣的和能勝任的職業技能考試,把自己變成具備綜合知識的學者型主持人。
(二) 通過業余學習和實踐,掌握多種專業工具、軟件、設備的使用技術。
藝播生多數是文科生,對計算機相關軟件學習使用,廣播電視的播音和攝像設備的使用能力較弱,再加上有些學校的教學專業設備較少,專業設備使用的教學老師沒有,學生幾乎在學校根本見不到當下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以及門戶網站平台使用的設備,更談不到使用了。基於以上情況的對策,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綜合院校計算機系師哥師姐的資源,向他們請教學習相關的最新編輯軟件的下載使用,參加攝影社團提高自己的攝像攝影技術。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有計劃的到當地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以及媒體公司實習,了解最新各種專業軟件、設備的使用,通過完成具體的實習採訪任務,以及短片的制作,切實能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大二的寒假和暑假我分別來到青島電視台生活頻道的《生活在線》和《青島全接觸》實習,在採訪后的新聞短片編輯制作過程中,我發現電視台使用的是“大洋”、“索貝”和“蘋果”這些非線性編輯軟件,而我們學的是“會聲會影”和“Premiere por ”等影片編輯器,於是虛心向電視台老師學習請教,這些軟件的使用和不同片子的剪輯、編輯技巧,幾條新聞片制作下來,我已成為剪輯的“熟練工”。
新媒體時代也使得廣播業越來越多的涌現出類型化的音樂台、新聞台,因此主持人硬件設備操控能力應急待提高,例如:地方音樂台有一個特殊的播歌系統——RCS播歌系統。隻要在播出之前先將需要播出內容進行排序,並告知系統此節目的持續時間,即可在需要播出時進行自動播出。同時RCS系統會准確的計算出此首歌的前奏與尾奏,為了收聽的連貫性,要求主持人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表達最多最准確的內容,這些都需要主持人對RCS系統和歌曲全方位的學習和把握。因此今年的寒暑假我的規劃,應該重點去廣播電台,學習相關的設備使用。
(三) 現有學校的教學實習只是局限在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等傳統媒體單位。網絡門戶網站和數字媒體公司等單位較少涉獵,或者因所學知識不足而不能勝任。
要改變這種定位習慣,主動出擊到門戶網站實習,了解網絡媒體的運營過程,熟悉網絡媒體主持人的任務,在做中學,學中做,努力鍛煉自己的構思創意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廣告公關能力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
(四) 加大外語交流能力訓練,創造機會走出國門,增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平台的廣泛應用,使得”地球村的村民”,有了更廣泛的交流機會。媒體主持人面對的觀眾或聽眾形形色色,受訪對象或網絡溝通對象有可能就是外國人,如何用外語流利的溝通和交流,不光聽說讀寫的外語運用能力要提高,跨文化的宗教、人文和政治體制知識,也是藝播生要增加的“專業加餐”。因此要充分利用國家和地區﹔學校間的合作交流,對外研修的機會,走出國門,吸取多元文化的營養,了解跨文化的民俗民風,為更好的勝任新時代的媒體工作做好准備。下學期我已報名參加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的研修交流活動。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確實在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機遇的同時,也給藝播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隻有切實的分析新媒體時代專業的特點,重新制定學習目標,尋找適宜和可行的學習對策,並有計劃的付諸實施,才能不虛度四年的本科求學年華,才能在未來,最大限度的享受事業有成給我們帶來了的快樂人生!
(作者系:陝西科技大學外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中國主持人專業教育問題探究——兼上戲主持人專業十年辦學思考》,
孫祖平 《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新媒體時代下門戶網站主持人研究初探
李楊 《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2年 第6期 |
3、吳洪林 《主持藝術 》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 2006.
4、高貴武 《論電視節目主持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