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博以其強大的攻勢在社交媒體上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且開創了微傳播的這一新型的傳播方式。與此同時,媒介批評在微博上立足、開辟了一塊新陣地。微博和媒介批評的雜交和碰撞使得媒介批評話題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普通公眾獲得了媒介批評的話語權,並且公開即時、交流性互動性強。當然,在微博上的媒介批評還有待改進,需要理性、客觀、規范的態度和辯証、全面的思維。
關鍵詞 微傳播 媒介批評 特征分析
引言 2006年Twitter的誕生意味著微博在地球的降臨。從2007年中國第一家具有微博色彩的飯否網開張,到2009年國內門戶網站新浪網首次推出微博服務,再到2010年國內迎來了微博的春天,微博經歷了萌芽、成長和發展壯大的過程。自誕生之日起,微博本身的功能和特點使得微博成為公眾青睞的自媒體,其在我國的語境下擔當了獨特的角色。綜合來看,微博成為一條紐帶,它將我國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名人明星、公眾等鏈接起來,為傳播界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在我國,微博成為網絡媒介批評的陣地之一是其在我國生根發芽的意外收獲,在微博的傳播架構下,媒介批評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征,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特征。
一、概念界定
1、微傳播:
“微傳播”是指以微博為傳播中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博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媒介傳播的一次革命,微博不同於以往媒介傳播方式,它將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的傳播方式集合為一體,變成了信息傳播的多重方式。相對於大眾傳播,微博將實現分眾傳播的變革,受眾基於自身的需要和動機具有更強的選擇性,同時微博上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是所有擁有微博客戶端的網民。微博信息的“4A”發布,即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的便捷性使微博在媒介批評中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微博以其“短”、“頻”“快”的特色使得以微博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進入微傳播時代。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網民規模為 3.31 億,較 2012 年底增長了 2216 萬,增長7.2%。網民中微博使用率達到了 56.0%,較上年底增加了 1.3 個百分點。 微博用戶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到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微博用戶規模將繼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微博用戶的不斷增長反應出我國媒介的傳播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全民參與微博使得全民進入微傳播時代。在中國較為獨特的環境下,微博也成為匯集民意、反應民情的重要渠道,微博的監督功能越來越凸顯。
根據施拉姆的“傳播路徑選擇公式” :
可能的報償/費力的程度=選擇的或然率
從分母上來看,微博使用便捷,用戶隻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在客戶端上獲取信息,渠道更加簡易;從分子上看,微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並且信息量足夠大、足夠迅速,人們使用微博獲取信息就成為最容易獲取信息的路勁之一。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們通過微博獲得同樣的信息需求,成本底、效益高,容易成為選擇的對象。微博在信息傳播上兼顧了及時性和便捷性,成為人們選擇的可能路徑。這種可能性的增大為全民進入微傳播提供了條件。
2、媒介批評:
在我國,媒介批評是舶來品,它從引進之日起不同學者就有不同的定義。王君超認為,“媒介批評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的判斷,它是對新聞傳播媒介系統及其各要素進行批評的過程”。 這個定義強調媒介作為一個系統,系統包含的要素很多,而且是一個廣泛縱橫的網絡系統。將媒介作為一個系統對待就意味著媒介的外延很大,包括各種媒介、媒介從業者、各種媒介產品、媒介行為、媒介形象等。
媒介批評隨著媒介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拓展著自己的新陣地,在當前網絡無處不在覆蓋環境下,媒介批評在網絡中,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微博成為媒介批評的新陣地,打破了傳統媒介批評的格局。媒介批評在微博平台上的拓展使得媒介批評不在成為新聞專業期刊和傳統媒體的“特權”,媒介批評主體得以大規模擴展,普通民眾和專業的媒體工作人員具有同等的話語權,可以參與到媒介批評中。媒介批評的話語權回歸受眾、回歸公眾,這帶來了媒介批評話題的多向互動,並且反饋隨時隨地,信息回流更加便捷,成本變小,效益變高,即時性提高。
自2010年來,微博上不斷出現了一些用戶,將報紙版面鏈接到微博上進行點評。新浪微博上較早發起媒介批評話題的有“微博評報團”、“報紙觀察”、“傳媒老王”等用戶。此后,一些傳播學者、傳媒業界工作人員紛紛開設微博發布關於媒介批評的內容。以“報紙觀察”為例,它的定位是“最具影響力的微博媒體資訊自媒體”“最受媒體人歡迎的‘彪悍’微博”。該微博注冊於2010年11月1日,不定期發布媒介批評的內容。“報紙觀察”評報相對專業,理性的聲音為微博上的媒介批評開啟了先河。
二、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特征
微博以其獨特優勢在媒介批評的領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作為一個平台為媒介批評提供了新的發展環境,必然會出現明顯的特點。微傳播下的媒介批評呈現出以下五個特征:
1、微傳播媒介批評內容的多樣化。
微博語境下的媒介批評的內容豐富、多樣。以“報紙觀察”的微博為例,“報紙觀察”的批評內容來源主要為兩種:一是紙媒所發的作品,該微博小編將報紙上出現的問題用簡短的語言指出,並配發報紙版面的圖片。當然,“報紙觀察”以報紙批評為主,主要針對各個報紙上出現的明顯的失誤和不當,如新聞標題使用的不當、新聞選題,版面編排的整體效果、圖片使用情況、報紙廣告刊登等﹔二是傳媒行業的最新動態,包括媒介現象、媒介行為、媒介從業者等業界的新現象。微博的裂變式傳播使得微博內容在發布上也呈現出多樣化,微博所關注的內容多且分散,關注的領域廣闊,信息隨時發布,且發布便捷、更新快,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報紙出現的問題和業界出現的行為公之於眾。相對於傳統專業媒介批評的刊發周期長,微博上的媒介批評即時且有效。
2、 微傳播下媒介批評呈現的專題化。
網絡媒介集合網絡技術、媒體新技術的多種傳播方式,信息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迅速傳播和獲取。微博信息傳播的文字限制在140以內,但它的短文字不會限制它傳播的時空性,它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將長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和其它的網址連接起來。因此,一條微博不僅僅包含媒介批評話題的當前現狀,它可以將與此事件相關的縱向發展和橫向比較都展現在用戶視野范圍中,用戶可以了解到媒介批評的的各個方面。鏈接將其功能變得很強大,微博中的媒介批評的信息傳播與互動呈現出專題化、集中化。
3、微傳播下的媒介批評的不定性。
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不定性表現在信息發布時間不定,內容、主題不定,媒介批評主體不定,信息擴散、反饋不定等。這與傳統媒體批評內容集中、主題明確、媒介批評工作人員相對確定集中的特點有很大的不同。
發布者可以在任意時段將觀察到的具有批判價值的的內容發布在微博上,每個時段發布的微博內容可以相承接也可以毫無關聯,內容選擇上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隨意性,而傳統的媒介批評要想在在期刊或大眾傳播媒介上傳播開要經過選題、定稿、刊播等復雜而漫長的周期工作,顯然,這種復雜的程序不僅使得傳播滯后,而且不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微博中的媒介批評主體的不定性表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媒介批評傳播的傳者和受眾。
4、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語言零散、碎片、有失規范。
索緒爾指出人類語言分為兩個成分:一個是平常所說的語言,它是一切語言行為的整合要素﹔而是言語(speaking),即使用語言的具體行為(actes de parole)。微博在語言的使用上具有網絡語言的特征,微博的使用本身具有是明顯的個人特征,微博上的媒介批評話題也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而語言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傳承文化、規范行為的功能。但微博語言簡潔、個性、直觀、不規范性等的特點一定程度上支離語言承載的符號系統,媒介批評語言就會偏離正式的語言規范,這將不利於媒介批評的系統全面發展和優秀價值、觀點的傳承。微博語言的使用具有明顯的行為特征,兼帶口語、手機符號和電腦鍵盤符號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微博語言多樣、新穎、詼諧、模糊甚至粗俗。微博語言在媒介批評話題的使用過程中所表達的意義多樣、復雜,用零散碎片的語言對媒介進行批評使得一個嚴肅專業的話題變得情緒化、觀點復雜、含糊不清。
5、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缺少性。
微傳播下的媒介批評呈現出多個方面的缺失性,這種缺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把關人的缺失﹔二是媒介批評科學理論的缺失﹔三是媒介批評價值標准的缺失。
微傳播語境中媒介批評的主體是寬泛的網民,缺少具有專業素養和理論基礎的把關人,而科學的媒介批評應該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並且要圍繞媒介批評的價值標准進行批判。在微博中媒介批評中,部分網民用戶缺少基本的理論觀念和價值標准。由於微傳播容易出現“速度傳播”,很多信息的更新快,轉載量大,針對媒介出現評判的言語簡短,沒有充分的理論觀點作為論証的支撐,缺少必要的價值批判標准。出現這種現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微博本身的簡短、即時、便捷特性等,使得微博信息的發布在文字上要盡量壓縮,在內容上要盡量新、快。而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微博發布者調動理論使用和價值思考的過程。其次,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很多“粉絲”是普通受眾,他們沒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對媒介行業中出現的失誤或不當不能用辯証和批判的思維思考,盲目跟從,缺少理性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助長其在問題前的“網絡集體狂歡”心理。
三、關於微傳播下媒介批評的幾點思考
媒介批評在微傳播中找到自己的新陣地是媒介批評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積極、有益嘗試。微博做為新的傳播技術,將傳統的媒介內容以新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做到了“新”與“舊”的結合,這種結合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媒介批評話題本身需要辯証思維和理性思維,媒介批評不是一味地批判,看待媒介行為應該一分為二,全面客觀、有破有立。其次,需要建立有特定的專業組織來承擔媒介批評的責任,我國還沒有專業的媒介批評組織來承擔其職責。專業的媒介批評組織可以發回輿論領袖的作用,通過微博引導網民理性、科學地參與媒介批評的話題。此外、媒介行業需要加強自律,注重自我檢查,自我監督也是媒介從業人員進行媒介批評的重要職責。
(作者系:山西大學文學院新聞系)
注釋:
1.互聯網信息中心官方網站,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何道寬譯。
3.超:媒介批評:起源•標准•方法.,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