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24小時滾動新聞

《無人區》熱映能否重燃國產西部電影之火?

2013年12月09日10:4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無人區》熱映能否重燃國產西部電影之火?

  新華網西安12月9日電(記者薛艷雯 張紫?)由寧浩執導、徐崢和黃渤領銜的賀歲檔電影《無人區》上周首映以來,甩下一眾港片和好萊塢大片,票房穩居第一。

  該片講述了一名律師赴新疆某邊遠城市為一名盜獵者辯護,卻在歸途反被追殺,一路遭遇舞女、走私販、警察各色人等。這出荒涼戈壁逃亡之旅讓觀眾大呼過癮之余,也喚醒了中國影迷對國產西部電影的記憶和期待。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暢快淋漓的西部片了,黃沙漫漫,快意恩仇,直指人性最深處的秘密。”安徽合肥的姚軍從電影院走出來說。

  同是聚焦廣袤西部,好萊塢的“西部片”又稱“牛仔片”,多是美國“西進運動”英雄牛仔躍馬馳騁持槍格斗等﹔國產“西部片”則主要突出視覺的西部形象,情節、人物、題材、拍攝手法各異。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社會“尋根文化”盛行。西部,華夏文明“母親河”長江和黃河發源地,還有歷經周秦漢唐等輝煌朝代的古都西安,傳奇的黃土高坡、大漠草原、戈壁荒灘、青藏高原……給了想重拾文化傳承的中國電影人源源不絕的靈感。

  作為西北首個電影制片基地,西安電影制片廠是西部電影的發祥地。老廠長吳天明1983年講述當代陝北農民命運的《人生》被視為西部片的開山之作,並讓影評家鐘惦棐提出了“西部電影”的概念。

  此后西影廠等制片單位涌現出《老井》《野山》等一批作品,國內外銀幕一時勁吹西部烈風。這些作品讓中國電影發聲於世界影壇,也造就了張藝謀、陳凱歌、顧長衛、鞏俐等中國電影明星。

  “當時西部片用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影像和敘事,直面老百姓現實生活,”西北大學廣播電影電視系教授張阿利說,“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對外國人來說仍是神秘的,這些電影成為了解中國的窗口。”

  上世紀90年代后,西部片在電影潮流中遇冷。直至近年來,一些導演重新注視這片有硬漢有血性的土地,西部片再現生機。

  2004年陸川執導的《可可西裡》講述了青藏高原可可西裡地區巡山隊員阻止盜獵者屠殺藏羚羊的故事,是中國創作人用好萊塢資本和制作發行標准,制作本土故事並進入國際市場的成功例子。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所謂的“西部片”,實際上只是在西部拍的電影,沒有形成真正的類型。還有一些西部片,像2007年捧得金熊獎的《圖雅的婚事》和去年王全安根據陝西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白鹿原》,還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盡管如此,《無人區》的熱映仍有望重燃觀眾對西部片的熱情。“如果把人與自然的對抗共存作為更核心的東西,也許還能成就一部分西部片”,長期研究中國影視的上海師范大學講師許迪聲說。

  “西部很適合電影表現,比城市林立的東部更能釋放力量。隻要拍得好,西部片可以在國產片與好萊塢的競爭中成為一個有特色的發展方向,”張阿利說。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