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4期

大數據對電視產業意味著什麼?【2】

陸地 靳戈

2013年12月13日13:50        手機看新聞

二、新思維帶來的新變革

(一)“大數據”對電視節目評估的啟示

中國電視市場近年出現的各種問題,電視節目的評估體系一定逃脫不了責任。上世紀90年代初引入中國的收視率評價體系盡管功效顯著,但面對二十年間頻繁涌現的社會新現象,明顯捉襟見肘。

首先,收視率評估體系存在價值缺陷,不能滿足建立文化強國的要求。作為文化商品,電視節目兼有五種價值:播出價值、文化價值、娛樂價值、宣傳價值和經濟價值。[3]收視率作為一種定量評估方法,隻能評估某一電視節目的經濟價值,對於其他四種價值,尤其是文化價值的評估無能為力。中共中央第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缺失文化價值的評估,何談文化價值的建設?

其次,收視率評估體系存在操作缺陷,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收視率評估建立在統計學抽樣理論的基礎上。抽樣的前提是假設樣本能夠反映全局的情況,這是在“小數據”時代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傳統的收視率調查測評布點主要在大中城市,每個城市隻有300—500個樣本戶。且不說這幾百個樣本數能否反映全局情況,根據統計學原理,樣本的研究每深入一步,樣本的誤差就會明顯增加。比如,如果要研究某一城市30歲以下女性電視觀眾的觀看習慣,實際樣本數量至少減少一半以上。用一兩百個樣本研究一座人口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城市的收視狀況,無論抽樣多麼科學,總是難免管中窺豹。

最后,收視率評估體系存在系統缺陷,不能反映電視節目的網絡傳播情況。無論是傳統的日記卡法還是最先進的測量儀法,收視率隻能評估電視節目在有線網絡和無線廣播網絡的收看情況。這種模式在尚未大面積普及互聯網的時代是可行的,但是如今網絡視頻已經將傳統電視節目播出市場圍得水泄不通,電視節目的傳統市場日益萎縮。網絡播出渠道的力量已經足以和電視播出渠道相抗衡,如果僅以電視收視率評估某一節目的經濟價值,無疑少算了網絡傳播這一大塊。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