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劇“走紅”原因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研究指出,電視劇不是單純的商品,它負載著特定人群特殊的“文化經驗”和“感覺結構”,隻有編碼者與解碼者的文化經驗和感覺結構相互交流碰撞,內化在電視影像中的意義才能激活並釋放。[1]美國與亞非拉等國巨大的文化差異理應為美劇的傳播帶來巨大障礙,然而事實卻是美劇似乎跨越了這些文化障礙,成功完成了對世界電視節目市場的佔領。美劇風靡全球的原因何在?
1.觀眾情感與心理需求的映射與出口
首先,美劇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美劇的劇情五分鐘一個懸念,增加了觀眾對故事情節探索的好奇。
其次,美劇吸引年輕人,因為它代表了他們的心聲,映射著他們的夢想,成為他們的情感撫慰劑。每一部美劇都有獨特的戲劇沖突,哪怕主人公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我們也相信他肯定會逢凶化吉。在夾縫中生存的年輕一代,需要精神世界的宣泄,需要一點激情、一種懸念、一種強烈的互動和冒險般的心理刺激,需要通過對身邊人物的真實體驗去洞悉社會,看清自己。美劇懸念重重,主人公歷經苦難,最終逢凶化吉,讓年輕人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真實狀態,其直接刺激的影像不僅讓觀眾獲得了愉悅感,還讓觀眾含蓄地釋放著自己的情感,在消遣中彌補著現實的創傷,並重樹對生活的憧憬。
此外,美劇中的人物大都具有很明顯的偶像特征,他們都是有故事、有追求、有品格的人,不論是《欲望都市》中的凱莉•布雷蕭,還是律師瑪蘭達,抑或是公關經理薩曼莎,這使精神苦悶缺乏生活目標的青年人找到了效仿的目標,樹立了自信。
還有,在改革開放中摸索前進的中國社會對人們的個性發展存在一定的制約,而美劇的出現使人們看到了自由的價值。《欲望都市》第一季一直以個人口吻敘述整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四個好朋友對性與幸福之間的關系娓娓道來,把性話題放上了台面。該劇最初在中國播放時,很多觀眾都無法接受,這部美劇展現的性精神和個人生活精神給國人以強烈震撼。
2.精品內容與“約會式”編播
美劇年產量一般不超過5000集,其中大半是在日間播出的肥皂劇,能上晚間黃金時段的主流電視劇(包括電視網首播的情節系列劇、情景喜劇、電視電影和首輪辛迪加電視劇集)總共不過2000集,[2]這相對於中國電視劇動輒上萬集的年產量來說無異於微型生產。美劇產量雖小,卻題材豐富、精品不斷。在這2000集電視劇中,無論哪種類型電視劇的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經典,如情景喜劇《老友記》、都市生活劇《絕望主婦》、警匪劇《越獄》、科幻劇《英雄》、冒險劇《迷失》、歷史劇《羅馬》等。
在美國電視劇制作流程中,編劇是核心,好的劇本是整部電視劇成功的關鍵。與中國編劇的單打獨斗不同,美劇編劇通常是團隊作戰。據了解,美劇編劇會分別從幾個層面進行劇本創作,不同的編劇根據各自掌握的專業知識,分別負責不同的情節線索及高潮部分的設置安排,最后將各自創作的故事內容,想方設法銜接成一個統一體。由此形成的劇本,主輔線自然交替,節奏緊湊有力,不給觀眾一絲喘息的機會。美劇講究故事和對白,因此設計情節框架的主筆佔有絕對主導地位。《越獄》的責任編劇有5位,即使身為總編劇的保羅•蘇克林也隻負責了其中5集的劇情編寫。他們在專業知識的構成上非常考究,不會拿“口水”充篇幅,如邁克為自己注射胰島素以使血糖升高,用牙膏和除草劑混合成為強酸,以及他身上暗藏玄機的巨幅文身等,一系列情節包含了大量的醫學、化學、土木工程以及心理學等知識,讓劇迷大過求知癮。這種多層次、專業化的編劇模式,使美劇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都大大提高。即使劇中偶有情節出現破綻,也不會影響全劇的觀賞質量。
為了完善劇情,美劇對編劇的要求也是近乎苛刻,傳說中的“美劇葵花寶典”要求“三分鐘一個高潮,五分鐘一個懸念,八分鐘懸念需要破解。甚至會要求到第五分鐘,結構、問題、主要角色必須出來……每過幾分鐘都有明確要求,有清晰的流程”。[3]而在大量涉及專業題材的美劇中,其對技術性真實、准確的高要求令其他國家的同行驚呼不可思議。
“約會式”的“季播”方式讓美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觀眾直接掌握著電視劇播放的話語權。美劇一般是按季播出,並且採用邊寫邊播、邊拍邊播的形式,每周一集,完全以受眾的審美情趣為主,隨時根據收視情況調整內容。觀眾和電視劇在無形中建立了一種“約會”意識,而支撐這種“約會”意識的是優秀劇集帶來的品牌效益。
如果一部劇集收視率不高的話,沒多長時間就會下檔,沉澱下來的隻能是精品,可以進入下一季的播出,因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粗制濫造的劇集充斥大眾熒屏。但能進入下一季播出的電視劇也並非高枕無憂,新上映的電視劇將與老的電視劇在新一季的播出中進行搏殺,同樣隻有經得起觀眾挑剔的作品才能繼續進入下一季。因此,能出現在全球觀眾面前的美劇均無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