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4期

全媒體融合 多形式監督【2】

呼明虎

2013年12月13日14:20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三、關注民生話題,創新輿論監督形式

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創新,“向人民匯報”已經逐漸形成常態開放的民意搜集機制、即時暢達的壓力傳達機制、公開透明的跟蹤督辦機制,探索出了一條適應新時期特點的人民監督政府的現實路徑。2012年述職評議選擇的是與百姓生活聯系密切的學校、醫院、鐵路、民航、城市公交、旅游、殯葬、銀行、通信、供電、供水、有線電視這12個公共服務系統。對這些行業老百姓日常與他們聯系很多,對他們的服務和工作態度有真實的感受,因此可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市衛生行業述職直播現場,一位市民通過電話質問:“今年10月1日早晨,父親心臟病發作,撥打120,整整打了50分鐘才打通。雖然父親最終救治成功,但還是希望參加評議的領導給個‘說法’,為什麼電話這麼難打?”在每場直播中,這樣的咄咄逼人的問題不少。

參與述評的行風監督員是搜集民意的熱心人。他們把半年多明察暗訪到的問題帶到了直播現場,擺在參加述職評議的局長、行長們面前,替民眾發聲。2012年“向人民匯報”現場,多次播放行風監督員暗訪所拍的視頻,使現場氛圍顯得凝重。在交通行業述職評議直播現場,播放了一段“出租車司機和公交車司機當街開罵,交通行業參評前一天在中央門汽車站某地還存在‘黑車’” 的暗訪視頻,相關負責人面對直播鏡頭鞠躬道歉。

目光聚焦之下,責任無處回避。據不完全統計,在2012年“向人民匯報”直播活動中,有近80萬人次的觀眾、聽眾、讀者、網民直接或間接提出問題建議。有了充分的民意聚集,才會有精准的民意表達、有力的民意監督。

四、搭建溝通平台,實現有效對話機制

維護公眾利益是媒體的職責。新聞媒體應從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群眾關心什麼就報道什麼,群眾想說什麼就代表他們表達什麼,搭建好群眾和政府的橋梁,構建一個公共領域,成為公眾發表意見的平台,讓各種觀點在此表達和交流,逐漸形成公眾的意志,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向人民匯報”既是評議,又是展示。每檔節目開始,有五分鐘的行業短片介紹,接著是被評議單位的領導上台匯報。在市民的問題單中既有政策法規的咨詢,也有工作情況的追蹤,有行風建設的質疑,也有為民服務的拷問。通過現場互動、現場測評、專家點評、領導表態等程序安排,節目著力打造一個即時暢達的壓力傳導機制,意在通過“民意壓力”的切實感知,向評議單位傳遞一個信息:作為公權部門、公共服務行業,不僅要向上級負責,更要向人民群眾負責。

(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