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4期

城市台文藝節目低迷的破解之道【2】

胡 紅

2013年12月13日14:2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二、破解之道

1.著眼現實先“加艙”。如果把央視文藝中心比喻成一條大船,那這條船就是鋼駁鐵船,是電視文藝節目的“旗艦”,這樣的“鋼駁鐵船”城市台是沒有實力打造的,但城市台也有“小船易掉頭”的優勢,“擦邊球”不能打,“紅燈”不能闖,模仿克隆沒出路,但可以彰顯地方獨特的文化。城市台佔有豐厚的本土文化資源,可以把“小船”的“船艙”做大,裝進本土特色文化,然后加工成特色文化產品推向市場,鞏固核心競爭力。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又是濕地之都、麋鹿和丹頂鶴的故鄉、海鹽主產區和淮劇、雜技的發源地,還有多個被國家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各協會命名的特色文化縣、市、鎮,有紅色鐵軍文化、綠色濕地文化、白色海鹽文化和藍色海洋文化四種特色鮮明的獨特文化,恰當運用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是做不完的學問。鹽城台文藝中心創辦了《文藝新干線》和《鹽瀆藝韻》兩個文藝欄目,弘揚先進的本土文化,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收視率和市場佔有份額翻了一倍。

2.“借船出海”是條路。地方城市台人才不夠,可以向社會“借腦袋”﹔傳播空間、時間有限,可以向網絡借平台﹔影響力和美譽度不高,可以向央視、省級台和演藝界借名人、借影響。鹽城台向本市歌舞團、縣區文化部門借聘了3位退休的老專家,他們剛退休,身體健朗,在節目策劃導演、組織布局方面獨有專長,依靠他們,我們把央視尋寶節目組、過把癮節目組,周濤、朱軍等著名主持人請進鹽城,聯手做文藝節目。2011年的“淮劇大曲”活動,請來上海、泰州、淮安、寶應、金湖、建湖、射陽、阜寧、濱海、興化等10多個市、縣淮劇團名角、名伶和淮劇傳承人,演唱他們最拿手的名曲名段,並與群眾互動交流,相互切磋。后來做成了兩檔節目《淮劇大典》和《我演牙痕記》,都獲得了江蘇省電視文藝政府獎一等獎。

3.大投入劃不來。前些年,我們也曾花巨資向央視購買歷年春節聯歡晚會和有名氣的綜藝文藝節目,回來包裝歸類,編排播出﹔也曾積聚全台文藝人才,編創《快樂老人才藝大比拼》、《少兒才藝大PK》等節目,投入很大,收視率和市場佔有份額卻一直上不去。從央視購買回包裝的節目,觀眾已看了若干遍,“炒冷飯”不受歡迎﹔自創的老人、少兒才藝比拼節目,因本身水平不高,也不能吸引觀眾眼球。

4.立足本土造“木船”。在船文化中,木船最為悠久,也最具有特色。城市台文藝節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想克服規模難以提升、抵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實力不強的缺點,就得依托本土文化資源“造木船”,並巧妙布局。在布局中,對文藝節目的資源如何採購、如何加工生產、如何推向市場等,都要精謀細劃,節目開發后,再在改版微調中逐步完善提高,實現多次生成,多次售賣。在宣傳造勢上,從蓄勢、造勢到發勢多次演進,充分運用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媒體和網絡視頻、手機視頻、戶外傳媒、氣模廣告、高速視頻等新媒體,進行全媒體價值鏈運營,用資源置換的方式,實現多平台發布。

(胡紅:鹽城廣播電視台文藝中心主任)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