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步伐加快,數字電視技術飛速發展,使得城市台的文藝節目受到極其嚴峻的挑戰。央視的、省級衛視的文藝節目,都在城市台落地播出。視聽新媒體的文藝節目更是五花八門,點播、錄播、集中歸類傳播等應有盡有。城市台的文藝節目處境艱難,要想突出重圍,不僅要靠政策、靠創新,也要看實力、看拼勁,更要看謀劃布局和“借船”、“造船”出海的能力。
一、問題所在
1.名氣叫不響,受眾分流快。城市台的文藝節目大多創辦時間不長,由於人力、物力、財力的局限,節目策劃、內容、形式、包裝大多缺乏原創性,主持人也沒有多少實力和名氣。過去沒有數字電視,不轉播央視各套和省級衛視節目,也沒有視聽新媒體形形式式的挑戰,所以在一個地方還能生存發展。現在情況不同了。據央視索福瑞調查公司在鹽城市的樣本戶調查,本地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和市場佔有份額與前三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0%和40%。電視文藝節目就更慘了,央視三套播出的眾多文藝節目,搶佔了本地大多數觀眾的眼球,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也是城市台文化節目的無敵殺手。鹽城台2011年常態播出的電視文藝節目《快樂非常道》、《快樂多看點》、《快樂大PK》和《將愛進行到底》,平均收視率隻有0.8%左右,2012年初不得不忍痛全部砍掉。據業內同行交流,全國所有的城市電視台廣告創收全面“走綠”,只是下滑的程度不同,但誰也沒有逃脫處境維艱的困境。
2.內容顯老套,創新步伐慢。地方台的電視文藝節目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是節目研發機制不健全,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和文藝素養跟不上時代要求。以往的文藝節目,要麼克隆模仿,與央視和省級電視台文藝節目大同小異﹔要麼土得掉渣,還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要麼過於前衛,光考慮到年輕人的欣賞習慣,忽視了中老年觀眾和廣大市民、農民的欣賞需求﹔或是自以為“天高皇帝遠”,地方台文藝節目不上星、不上網,國家廣電總局和省級廣電主管部門看不到、查不著,於是便“闖紅線”、“打擦邊球”,搞一些過度娛樂化甚至“三俗”的東西,使觀眾心生厭煩。地方台雖然也年年大講“創意、創新、創造”,但說來容易做來難,人才、機制、設備、資金投入和地方文化資源利用等制約因素很多,對電視文藝節目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如電視新聞節目、電視社教節目和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好人好馬、好槍好炮”大多分不到電視文藝中心,導致文藝節目創新步伐緩慢,競爭力微弱,就是想購買節目重新整合包裝,也不能如願以償。內容陳舊老套,缺乏新意,注定不會有競爭力。
3.形式難突破,缺乏吸引力。電視文藝節目的表現形式至關重要,一個好的節目形態,往往能長盛不衰,像央視的《星光大道》、《非常6+1》、《回聲嘹亮》等。城市台文藝節目大多形式單一,嘉賓難選,互動乏力,能走進鏡頭的人沒有什麼“星光”,大多是當地一些文化名人和文藝骨干,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所辦節目形式跳不出央視和省級電視台文藝節目的窠臼,觀眾看到似曾相識的節目沒有名人、明星襯托,勢必興味索然。
4.廣告在下滑,改版無實力。城市台文藝節目收視率低迷,精明理智的廣告商紛紛撤走廣告,不願投資。沒有經濟實力,再好的改版策劃也無法實施。幾個排名靠前的省級台佔了電視廣告的絕大部分,城市台廣告收入環比都在下降,而網絡視頻市場廣告收入則環比在增漲,這說明廣告市場的“蛋糕”正在被各種形態的新媒體分割。城市台電視文藝節目幾乎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
5.人才留不住,想引引不來。文藝節目的策劃和主持人水平高低決定著節目質量的優劣,這幾年,這類人才跳槽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的在城市台內部往新聞頻道、法制頻道流動﹔有的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台或省級台參加應聘,有的跳槽到網絡新媒體。你相中的他不願來,他想來的你又不看中,這種狀況使我台文藝中心長期處於人才匱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