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公開選片人名單 日看片達5部

曹玲娟

2014年05月06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自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誕生以來,每年6月的上海,都是影迷狂歡的節日。本地影迷徹夜排隊購票,外地影迷請假赴上海觀影,參展影片的吸引力可見一斑。但每年300多部影片是如何挑選出來的,一直不為外界所知。

  5月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公布了國際A類電影節評獎背后的選片機制,新一屆電影節的選片人名單,也以政府公告的形式正式對社會公開,國際A類電影節選片人機制幕后細節,得以撩開神秘面紗。

  百人團隊來自業內各領域,日看片達5部

  據介紹,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原有選片程序的基礎上,制定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管理條例》,完善了“選片人機制”。影片選片人負責在所有報名影片中選出適合“金爵獎”“亞洲新人獎”的參賽影片,以及適合各類專題影展的參展影片。組委會統計,今年參與到電影節選片工作的選片人團隊人數近百人。

  組委會透露,選片人主要來自中國內地,由從事電影管理、電影研究、電影主創、電影院線、民營影視制作、媒體與影評、影視教學、行業協會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和從事電影相關行業的業內人士組成,來自各個領域,覆蓋面廣,選片角度也更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上海10所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承擔了影片的初選工作,主要負責技術處理、基礎梳理及分類工作。

  春節過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局促的辦公室裡,就能看到這些選片人忙碌的身影,他們的看片節奏非常緊張,密度高、強度大,有人每日看片量要達到5部。

  側重選取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影片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參與電影節選片工作的王佳彥,曾先后擔任上海電影發行公司電影廳經理、上海電影發行公司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影城副總經理等。在每年的上海電影節選片工作中,老王主要負責參展影片審看,影片市場價值評判,並負責300多部參展影片和800多場放映的排片工作。

  “300多部影片排哪裡,排多少,怎麼排,是技術活,更是藝術活,把影片看透是為了更好地排片。”至於選片標准,王佳彥說,“符合國情、世界知名、老百姓喜聞樂見且有一定藝術特色的影片,我都會建議展映,關鍵是利用好電影節平台,讓廣大觀眾看到平時無法看到,來自不同國家、流派、類型、風格的影片。”

  除了王佳彥這樣的資深電影工作者,電影節的選片人中還有石川等資深電影學者。曾經多次選中“金爵獎”獲獎影片的蔡劍平是資深日本電影研究者,曾譯有川喜多長政自傳《我的履歷書》等作品,2013年“金爵獎”最佳影片《警界黑幕》、2012年“金爵獎”最佳劇本《盜鑰匙的方法》就是由他選送。

  對於金爵獎的選片標准,蔡劍平說,“好的電影要引起共鳴、打動人心、敲擊靈魂,但電影還是視覺藝術,講究鏡頭語言和表現形式,光有一個好想法、好故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推薦商業與藝術兼備,且有較高的可看性的片子。”

  明年將增50位市民選片人

  通過選片人選片,組委會最終將確定300部左右參展影片,17部左右金爵獎推薦候選影片和12部左右亞洲新人獎候選影片。目前,國際展映單元的策劃基本確定,除競賽單元外,今年共設12個影展單元,包括官方推薦、首映盛典、向大師致敬、聚焦中國、地球村、多元視角、4K修復、觸摸3D、歌劇電影、兒童電影、經典再現、露天電影等。

  為鼓勵選片人推舉優秀影片的積極性,組委會建立了獎勵機制——選片人推薦的電影無論是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或是在其他國際電影節獲獎,都能得到追加獎勵。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結束后,組委會評獎部將對選片人的選片工作進行考核、評估。為選片工作做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可獲得獎金獎勵,而經綜合評估不合格的選片人,將不再續聘。

  電影節組委會表示,上海國際電影節公開選片人制度和名單旨在進一步加強、規范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參展電影的選片工作,把上海國際電影節辦成世界一流的電影節,致力於吸引國內外大片、佳片參賽和參展,以挖掘和培育亞洲影視新人為己任,著力助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

  此外,組委會透露,明年起選片人機制將進一步完善,擴大選片人甄選范圍,並向社會開放,在老百姓裡再選50位市民選片人。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06日 12 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