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韓國電影話題之作《鳴梁海戰》將於11月28日登陸中國,創國內引進韓片最快速度。昨日,《鳴梁海戰》導演金漢?與高群書、劉儀偉進行了一場中韓電影對話,金漢?透露這部投資200億韓元(約1.2億元人民幣)的電影,演員片酬隻佔10%,這讓高群書、劉儀偉感慨在中國簡直不敢想,“中國排名前20的演員報價全部都在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上。”
金漢?:大部分錢花在場面上
雖然金漢?此前曾執導過《極樂島殺人事件》、《最終兵器:弓》等大熱電影作品,但接觸“李舜臣”、“鳴梁海戰”這個在韓國家喻戶曉的題材,依然“壓力山大”。金漢?介紹,電影《鳴梁海戰》側重於呈現李舜臣在危機下的心理變化,從而最終戰役時刻的“必死即生,必生即死”精神才具有情感沖擊力。
對於61分鐘超長的海戰場面,金漢?道出了設計初衷:“觀眾喜歡震撼,我就打造場面。大部分錢都花在這裡了。最終觀眾表示好看,說明策略對了。”導演還對大片巨制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熟悉的英雄,他們的精神一直都能給人感動。但現在年輕的觀眾可能對單純的歷史人物不感興趣,他們喜歡大場面的效果,所以把英雄和大制作結合起來也能成功,當然制作資金一定要達到合理科學的使用。”
高群書:我們的古裝戲很多都是宮斗
盡管主演陣容明星雲集,但金漢?表示,影片制作成本大部分用於道具還原及場景布置上,演員部分僅佔10%,這一數字也讓高群書、劉儀偉驚嘆在中國簡直不敢想!高群書說:“我們的古裝戲很多都是宮斗,好的古裝片既好看,還要有意義,所以商業化好看的元素很重要。”劉儀偉則贊同金漢?的觀點:“動作、場面是觀眾比較喜歡的,然后才能添加上一些意義。不是說我們不能碰古裝戲,是我們思路有問題。首先要好看。”對於韓國電影近年取得的成績,金漢?認為離不開每個電影人的勇敢和團結,這也是他通過《鳴梁海戰》這部電影想傳遞的意義。比較中國電影市場,高群書表示,“我們作為電影人其實很羞愧,沒有拿出好的作品來,現在滿市場的腦殘奇葩,轉型期亂象叢生。韓國借鑒了好萊塢科學的工業體系,而且和自己的市場結合得非常好。”
金漢?透露,計劃將《鳴梁海戰》拍成三部曲,在續集中將有更多中國元素,同時會有一名中國演員飾演明朝將軍鄧子龍。文/本報記者 肖揚
鏈接
《鳴梁海戰》以1597年“鳴梁大捷”為背景,講述韓國民族英雄李舜臣將軍率12艘戰船以弱勝強、戰勝330艘日本戰船的故事。該片作為韓國首部海戰題材電影,總計投入近200億韓元,創下韓國影史最高投資成本紀錄。影片今年7月30日在韓國上映后,打破《阿凡達》此前在韓國創下的最高紀錄,成為韓國影史最賣座影片,相當於每三個韓國人就有一人觀看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