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1期

我國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的實証研究

——基於廣東高校的調查分析

侯迎忠 王嘉馨 韋婷婷

2014年11月21日13:2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是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而目前我國高校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缺乏系統的規劃和健全的體系,這一點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以廣東部分高校為例,採用問卷調查等實証方法,對高校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現狀與培養機制進行實証調查與綜合分析,從在校大學生對目前課程設置的評價,對優秀對外傳播人才應具有基本素質的理解,對現實教學環節存在缺陷的認識,以及對本專業教學的建議等方面進行歸納分析,並針對廣東省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對外傳播﹔人才培養﹔高等教育

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依托珠三角與港澳地區的地理區位優勢,在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相對於內地更加自由開放的媒介環境也使得廣東的對外傳播事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目前廣東各級外宣機構和對外傳播媒介的人才現狀還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的現實需要,如何在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對外傳播廣東,推介廣東,進一步樹立廣東良好的國際形象,關鍵在於培養能夠積極應對全球化與數字化挑戰的對外傳播人才,要想讓廣東能抓住發展機遇,提升其整體的區域競爭力,就必須完善廣東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因此,建立健全廣東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方面的研究應當成為學界與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迫切需要關注與探討的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

基於此,筆者以廣東為例,對省內部分高校對外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實証調查與綜合分析,以此深入了解廣東省高校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現狀,為完善廣東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提供現實參照。

一、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關於對外傳播領域的研究,側重於實務操作和經驗總結,特別是如何對外宣傳報道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塑造地方政府形象和國家形象,較少討論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問題。對於地方對外傳播機構的自身發展及運行機制問題更是少有涉及,專門針對廣東對外傳播策略方面的研究更少見,代表性的論文隻有來自業界的《外宣的力量——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李守進談對外傳播》[1],以及學界郭光華教授的《先行先試:廣東外宣工作的啟示與思考》[2]和唐佳梅的《廣州亞運會的對外傳播策略分析》等[3],這些成果一方面系統回顧了廣東外宣事業改革發展的歷程,同時也歸納出當今廣東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存在著“專業設置不明確、培養目標不清晰、課程設置不專業”等問題,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劉笑盈和趙卓倫的論文《關於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機制培養的思考》[4]和程征、張妍妍的論文《如何培養國際傳播后備人才》[5]中也有深入探討。

另外,楊忠鈺在其論文《對外傳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中還提出對外傳播人才需要實踐方面的學術素質(包括外語能力、多媒體網絡能力、新聞業務能力)和理論方面的學養素質(包括政治素質、知識儲備、團隊精神)[6]。這些都可看做今后我國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變革和模式發展的方向。

二、研究方法與樣本選擇

本文以廣東省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為研究背景和參照體,以廣東省對外傳播類專業本科在讀生為調查對象。本研究選取廣東省高校(中大、廣外、廣大、汕大、深大、暨大等)在校大學生作為抽樣范圍,通過網絡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實施時間為2013年6月∼7月,共收回有效問卷353份,獲得的樣本個人特征分布如下,年級分布:大一學生佔44.32%,大二佔18.18%,大三佔28.41%,大四佔9.09%﹔專業分布:新聞傳播類佔94.32%,國際關系類佔1.14%,外語和對外漢語類佔4.55%。

三、研究的主要發現

1.大部分廣東省對外傳播類專業大學生選擇本專業進行學習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雖然有五分之一的學生並不是自己選擇就讀本專業的,原因包括“父母要求建議”(9.09%)和“學校調配”(11.36%),但是還有過半數的被調查對象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出的選擇(62.5%)。部分大學生就讀此類專業是因為當前的“就業情況好”(5.68%)或者“專業熱門”(4.55%)。這表明,大多數此類專業大學生在學習對外傳播方面知識中會保持較高的主動性。

2.關於對本專業的喜愛程度,隻有很小一部分被調查對象不喜歡自己所就讀的專業(5.68%),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對此類專業有一定的興趣和好感的。其中,“喜歡本專業”(35.23%)和“在學習之后培養出興趣”(31.82%)的被調查對象數量相當,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專業“沒什麼特別感覺”(27.27%)。可見此類專業在讀大學生對專業課程有一定的學習熱情。

3.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過半數的大學生認為專業課程設置現狀“還行”(64.77%),滿意專業課程設置的大學生並不多(9.09%),還有部分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對本專業課程設置不滿意(26.14%)。他們對專業課程設置的滿意度表明被調查對象對課程改革的期盼,也表明廣東省高校對外傳播人才培養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4.針對收獲最大的專業課程這一問題,隻有少數(34.09%)被調查對象認為收獲最大的課程是對外傳播類以外的課程,大多數大學生能夠從對外傳播類專業課程裡得到較大收益。其中,選擇“公共關系”(19.32%)“對外傳播”(12.5%)“新聞英語”(18.18%)及“國際傳播”(15.91%)的被調查對象數量相差不大。

5.關於對外傳播人才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近半數被調查對象認為“具有國際視野和思維”(44.32%)是對外傳播人才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認為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流利的外語水平”(20.45%)的和“良好的人文素養”(21.59%)的數量相當,認為“專業知識和背景”(13.64%)是基本素質的受訪者比例最少。可見,具有國際化溝通交流視野和思維方式的人才比較受歡迎。

6.針對當今廣東省高校對外傳播專業教學方面的問題,過半數被調查對象認為現在的教學“廣泛而無深度”(57.95%),還有不少學生認為“缺乏實踐”是最主要的缺陷(27.27%)。認為“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是現今教學缺陷的被調查對象較少(10.23%),隻有極少數人認為最大缺陷在這三個選項以外(4.55%)。這表明,高校在實踐培養,教學內容,教學深度等方面有待改進。

7.在國內高校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的投入方面,很少有被調查對象認為高校對此方面足夠重視,極少數被調查對象認為培養方面投入已經達到“充足”的水平(3.41%)。另外,少部分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投入少”(18.18%),認為“投入較少”(40.91%)及“一般”(37.55%)的被調查對象數量相差不大。由此可見,廣東省高校有必要提高對於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的投入。

8.關於對高校培養的建議,相同數量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和“進行跨專業學習”(30.68%)。部分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應當“多請名人進行講座交流”(19.32%),少數被調查對象建議學校應該“重視專業基礎理論教育”(11.36%)。還有較少數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可以從其他方面改善對外傳播人才的培養。

9.針對被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過半數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願意從事對外傳播相關的職業(60%),少部分被調查對象認為自己不會選擇此類職位(33.33%)。由此可見,多數被調查對象在學習了對外傳播專業之后還對此類職業保持熱情。

四、討論與建議

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對外傳播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調查顯示廣東高校在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經費投入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環節缺乏理論深度和實踐層面的培養等等。針對目前的現狀與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在以下方面完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機制。

首先,要牢固樹立“國際化、復合型”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理念,規范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新聞職業素養、能熟練應用外語,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能應對全媒體時代國際傳播新挑戰的全能型對外傳播人才。

其次,要建立規范完整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及課程體系,滿足社會對高層次對外傳播人才的需求。將新聞傳播、外語、中西文化、人文社科、新媒體應用技術等相關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具有國際化特色的專業通識教育,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對外傳播人才的現實要求。

第三,著力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跨文化傳播意識。這裡的國際視野並非簡單來自於對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經濟等課程知識的掌握,它還應當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內在素養,應該貫穿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辦學思路、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每一次實踐、每一次閱讀中逐漸建立起國際化的思維方式,最終將其內化為自身的重要素質。

第四,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目前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首要的是加強學界與業界的聯系,鼓勵高校教師和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媒體,多進行校媒互動﹔其次是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及專業實踐等方面合理安排並監督實施。其三是教學過程中多增加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中。總之,對外傳播人才的培養牽涉到觀念層面、機制層面、教學與實踐層面以及整個教育規劃與課程體系等各方面的因素,需要教育部門、教育者、人才本身共同作用。同時,來自社會需求的對外傳播機構也應當給人才培養一些指引和方向,以此為形成良好的對外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共同努力。

(侯迎忠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對外傳播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嘉馨、韋婷婷均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新聞專業學生)

參考文獻

[1] 李守進.外宣的力量——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李守進談對外傳播[J].對外大傳播,2006(11).

[2] 郭光華.先行先試:廣東外宣工作的啟示與思考[J].當代傳播,2010(6).

[3] 唐佳梅.廣州亞運會的對外傳播策略分析[J].當代傳播,2010(2).

[4] 劉笑盈,趙卓倫.關於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機制培養的思考[J].對外傳播,2012(2).

[5] 程征,張妍妍.如何培養國際傳播后備人才[J].對外傳播,2012(6).

[6] 楊忠鈺.對外傳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J].對外大傳播,2005(12).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