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習近平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會議上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的理論引發的在對非傳播的方式方法的思考,以中國國際傳播的現狀和對非傳播中國好聲音的必要性為基礎,以國際台豪薩語廣播為例,結合當前的傳播工作,在了解自身優點優勢的同時,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積極制定對策,用科學並適合的方法來傳播中國好聲音。
【關鍵詞】:國際傳播﹔傳播中國好聲音﹔與時俱進﹔創新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習近平強調,對世界形勢發展變化,對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我們要加強宣傳報道,以利於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作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力量,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國際台)一直堅持 “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道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的宗旨,不斷創新和突破,以傳播中國文化為手段,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而作為向非洲地區傳播的主要窗口,國際台豪薩語廣播也在與時俱進,創新傳播方式和方法,為中國在國際傳播中爭取話語權,傳播來自中國的好聲音貢獻一份力量。
一、當前中國國際傳播的現狀
國際傳播是指特定的國家或社會集團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面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受眾所進行的跨國傳播或全球范圍的傳播[2]。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國際傳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各國都將其視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取國家話語權的重要方式。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使得信息可以得到自由、迅速並廣泛的傳播,國際傳播也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實現了全球化發展。
在當前新形勢下,“中國內容、國際表達”成為中國國際傳播的主要特點。所謂“中國內容”,是指中國國際傳播積極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教、軍事、體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不斷增加中外交流以及與中國有關的國際事務的內容[2]。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中國越來越重視在世界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越來越積極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世界展示中國。而世界各國也普遍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並且強烈希望了解中國。因此在中國的國際傳播中,對“中國內容”的傳播也就成為對外傳播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利用當前難得的機遇,傳播中國好聲音,把一個客觀真實、和平發展的中國介紹給世界各國,努力營造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
所謂“國際表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指根據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接受習慣、信息需求等,有針對性地設計傳播形式﹔二是盡可能地通過國際人士、傳播對象國家人士的視角表達和解讀中國內容﹔三是借用國際慣例和規則等對中國事務和問題進行解釋和說明[2]。在中國積極傳遞信息、傳播文化的過程中,要科學把握對外轉播方式,要清醒地認識中國發展的實際,並且要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要充分考慮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價值觀的受眾的接受程度,以受眾最易接受的方式來傳播中國好聲音,展現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在對非傳播中“傳播中國好聲音”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中國與非洲之間的傳統友誼和友好合作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建立以來,雙方的合作有了新的發展,同時中國在非洲的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對非洲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但是西方媒體在對非傳播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媒體在非洲的國際話語權相對較小,因此加強中國對非傳播能力在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
(一)有利於促進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的發展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確立之后,中非之間在發展傳統友誼的基礎上,各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有了新的長足發展。中國積極向非洲各國展示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向非洲傳遞有利信息,同時非洲各國也迫切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發展,從中汲取經驗。因此中國媒體加強對非的傳播能力有助於非洲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發展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的內涵,有利於促進雙方友誼和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有利於正確樹立中國在非洲的良好國際形象
一般來講,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持負面影響的比例相對較高,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表現出贊嘆和憂慮,對中國的政治通常表現出否定和誣蔑,對中國的社會進行了局部的負面放大,在文化科技方面則以描述為主。各國對中國負面形象的報道,主要集中在“中國威脅論”、人權等幾個方面[3]。由於目前西方媒體在涉非事務上依舊佔據主導地位,中國的國際形象在非洲地區受到極大的影響。雖然中非之間基於友好的歷史合作傳統,但西方媒體潛移默化的樹立中國的負面形象,勢必會造成中非之間不必要的誤解。因此加強對非傳播能力,對消除中非關系的外部壓力,正確樹立中國在非洲的良好國際形象有著深刻的意義。
(三)有利於化解中非之間的誤會,增進了解
受到西方主流媒體的影響,部分中國媒體有時也會盲目跟從西方媒體,對非洲的貧窮、落后、戰亂、疾病等新聞大肆報道。再加上一些非洲媒體也會轉載西方主流媒體涉華的負面報道,一些非洲媒體從業人員受西方意識形態和新聞觀念的影響,勢必會對涉華報道存在誤解和偏差。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非傳播能力,有利於應對和反擊西方媒體的壓力和挑戰,化解中非之間的誤會,從而進一步增進中非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為深入發展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
三、豪薩語廣播的“與時俱進”
目前國際台用5種語言對非洲廣播,包括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和非洲當地語言豪薩語和斯瓦希裡語。 國際台豪薩語廣播於1963年6月1日開播,目前每天向包括尼日利亞、尼日爾、喀麥隆、加納、貝寧、多哥等國在內的西非地區播出。豪薩語廣播除向非洲聽眾客觀報道中國新聞和包括非洲在內的國際新聞外,還通過《魅力中國》《老外看點》《中非彩虹》《體育世界》《婦女兒童》《聽眾信箱》《聽眾點播》《中國旋律》《每日漢語》等欄目向非洲聽眾介紹中國各民族的生活,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以及中非之間的友好交往,同時向非洲聽眾介紹中國文化和中國的流行音樂、民族音樂。1995年12月,國際台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建立了記者站。 2004年10月1日,豪薩語網站正式發布。 豪薩語廣播的聽眾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亞、尼日爾、喀麥隆、加納、多哥、貝寧等西非國家,而網民則主要分布在美國、德國、英國等國。 自1963年開播以來,豪薩語廣播一直在探索創新傳播思路,以貼近非洲受眾的需求為目標,努力提高對非宣傳能力,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下做到“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調整播出內容和方式,使得豪薩語廣播在我國對非傳播能力的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傳播內容的“與時俱進”
在豪薩語廣播建立之初,豪薩語廣播部的節目分為三個部分,即中國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中國時事或者國際縱橫以及兩個專題節目。新聞版塊中,國內新聞的比例遠遠大於國際包括非洲新聞的比例,並且國內新聞的選擇也傾向於國內媒體統一選擇的類型和內容,對內性較強。同時,豪薩語廣播部制作的專題節目包括“中國少數民族”、“衛生與健康”、“中非彩虹”、“學中文”、“中國文化”、“社會生活”、“中國百科”、“經濟縱橫”、“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旅游”、“聽眾信箱”等,從節目標題上就可以看出,專題節目大多冠以“中國”的字樣,目的是向廣大聽眾朋友介紹中國社會的最新發展變化。而且制作專題節目的工作人員都為國內工作人員,在選材、制作節目時大多會以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角度進行工作。但是如此直接、大量、缺乏貼近性的傳播“中國內容”,極大地忽略了受眾在收聽節目時的感受。
豪薩語部在與聽眾及時溝通的基礎上,決心對節目內容進行深刻改革。經過內部討論,外部調研,豪薩語部於2011年對廣播節目內容進行改版,新版豪薩語廣播節目更加注重選擇符合中國立場,能夠更好地反映非洲現狀的新聞、熱點時事和其他資訊,並通過軟性談話類專題和音樂節目,讓聽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除保留《每日漢語》等受歡迎的部分傳統節目外,新版豪薩語廣播增加了《魅力中國》《Fatimah故事屋》和《婦女兒童》等多檔軟性節目。同時增加了駐外記者發回的報道,並充分發揮外籍員工的作用,讓每一名外籍員工參與節目的策劃、採訪和制作,努力使節目從內容到形式更加貼近受眾的需求。新節目自改版以來,受到聽眾的極大關注,紛紛來信、致電來表達對新節目的喜愛。
(二)傳播方式的“與時俱進”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媒體傳播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在新時期國際傳播發展的大背景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在不斷迎接挑戰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自身的革新。
圍繞國際台“構建現代國際廣播體系”的發展戰略,豪薩語廣播部也積極投身創新傳播方式方法的工作中。由單一的傳統廣播傳播方式,逐步發展為廣播與在線同步傳播。2004年10月1日,豪薩語網站正式發布。在及時更新新聞資訊的同時,也同時發布廣播專題節目的相關內容。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豪薩語也及時更新網站資源,在發布文字稿的同時,也配以圖片和音頻,以增加網站的豐富性,並且增加了網友留言的版塊,及時與在線網友溝通,得到了受眾的廣泛認同。除了在網站上發掘創新資源,豪薩語廣播利用當前最火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博”來提升自身的品牌地位。2013年國際台豪薩語廣播部在facebook上創建了賬號,創建后僅一周,粉絲就突破了一千。受眾都願意用這種快速、簡潔、直接的方式與豪薩語部及時溝通,大大提升了國際台豪薩語廣播在受眾地區的影響力。
(三)本土化傳播的“與時俱進”
本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和特征,是當今世界媒體集團在全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之一。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受眾需求,傳媒業在全球化擴張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本土化道路[4]。在筆者看來,本土化傳播不僅僅是研究如何提高傳播貼近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受眾的思維方式來接受傳播的內容,消除由於文化的差異而造成的誤解。
豪薩語廣播在這50年的發展中,也著重以“本土化”傳播為發展方向,力求以受眾更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傳播。傳播內容的選擇上,以貼近受眾的民族文化和習慣為基礎,要有鮮明的本土化特征,使得受眾更願意來傾聽來自其他國家的聲音。提高外籍員工的數量,有利於縮小語言語境上的障礙,把握文化上的細小差異,更易於了解本土受眾的思維方式和接受程度。同時建立海外記者站,直接、迅速地熟悉和了解受眾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環境,再加上聘請海外報道員,使得豪薩語部的本土化傳播得到快速的發展,受眾對其的認同度也逐步提高。
四、未來如何在對非廣播中“傳播中國好聲音”
(一)加強主流媒體內容建設
主流媒體應遵循新聞傳播規律,保証新聞報道的即時性、獨家性、權威性和無遺漏性,盡量做到世界大事發生時首發有我,第一時間、現場、獨家報道重大突發事件,全天候及時報道國際新聞,做到突發事件的“先聲奪人”。廣播是我國對非洲地區主要的媒體傳播窗口,應該一直堅持“新聞立台”,增加國際和非洲新聞的首發率,對國際熱點和突發事件盡量做到先發、快發,並及時把中國的觀點和立場傳播出去,使我們的聲音在國際輿論中佔據有利地位,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二)傳統傳播手段與現代新型傳播手段相結合
在當前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環境下,除了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傳播能力,更要重視加大運用互聯網、手機等現代新型傳播媒體手段,做到傳統傳播手段與新型媒體手段相結合的全媒體綜合傳播。即在對非廣播中保持傳統廣播手段傳播的同時,應積極開拓創新思路,加強數字廣播、網站宣傳、博客分享等現代新媒體傳播能力,吸引受眾參與互動,滿足受眾多方面的需求。同時加大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融合力度,發揮傳統媒體長期積累的內容、品牌等優勢,運用新型媒體手段促進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共同發展。
(三)創新傳播策略和方式
在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新形勢下,中國國際傳播應突破陳舊的對外宣傳模式,不應局限於傳播中國事務,應強調用中國價值審視國際事務,通過全球的報道傳遞中國價值。國際台豪薩語部在信息傳播的同時,應創新傳播策略,運用合適的傳播方式來傳播中國聲音。應改變“以我為主”和“盲目灌輸”的表達方式,充分考慮受眾的需要,採用受眾更易接受的方式把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成就、價值觀念等融入國際傳播的內容之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效果。如2013年國際台豪薩語部與影視譯制中心合作,譯制了中國首部豪薩語版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豪薩語版《北京愛情故事》於2013年9月18日起在尼日利亞國家電視台豪薩語頻道播出。這是對非傳播創新傳播策略和方式的一次大膽嘗試。節目播出以來引發當地收視熱潮,觀眾對這部反映當代中國青年情感與奮斗經歷的電視劇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劇中所展現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讓非洲觀眾大開眼界。在非洲觀眾的一致贊譽聲中,中國的良好國際形象也悄然建立在非洲人民心中。
(四)與海外媒體開展交流和合作
加強與海外媒體開展交流與合作有利於進一步了解受眾地區的需求,採用合適的傳播方式傳遞信息,貼近受眾生活和習慣,吸引受眾目光,從而提高中國媒體在海外的傳播能力和構建良好的國家形象。如在為做好中國首部豪薩語版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的前期宣傳推介工作中,國際台豪薩語部通過尼日利亞本土知名調頻電台制作推介節目,面向豪薩語目標受眾對電視劇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熱推廣。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知名調頻電台ASOFM的脫口秀節目《周五的禮物》中,除播放了《北京愛情故事》的精彩配音片段和主題歌曲外,還首次嘗試了尼日利亞與北京之間的直播連線採訪,由在華工作的豪薩語配音演員向尼日利亞聽眾介紹了他們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脫口秀節目播出后,立刻收到當地聽眾的熱烈反饋。幾十位聽眾電話聯系國際台駐尼日利亞記者,表達對電視劇的強烈期盼。這些都為提高對非廣播的影響力和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礎。
總之,發展國際傳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外傳播是黨和國家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一步,是為了和西方媒體在國際輿論環境中抗衡的有效措施。我們必須在了解自身優點優勢的同時,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積極制定對策應對,這樣才能建立起一個向世界傳播中國好聲音的有效平台,在國際上樹立中國和平發展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爭取國際話語權,為中國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張亞楠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西亞非中心豪薩語部編輯,記者,助理翻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新華網,2013-08-20.
[2] 王庚年.中國國際傳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N].人民日報,2013-09-12.
[3] 門洪華,周厚虎.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及其傳播途徑[A].世界新格局與中國國際傳播[C].姜加林,於運全.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4] 王庚年.國際傳播:探索與構建[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