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1期

錯覺圖像在動畫創作上的應用研究

劉曉夏

2014年11月24日11:2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錯覺圖像是在靜止圖像中賦予了兩種以上的意義,使觀看者獲得截然不同的圖像信息,或者對觀看者內心產生與認知相違背的矛盾的圖像,在這種信息傳遞真真假假的過程中,令觀看者產生一種視覺上的驚奇感與趣味性。本文利用著名的錯覺幾何圖像及生活中常見的錯覺經驗為題材,整理出適合應用於動態影片的錯覺手法來進行動畫創作,通過在圖像內容方面破壞觀看者的習慣心理認知程序,達到視覺矛盾、趣味、想象、驚奇的表現效果,從而實現配合故事劇情走向對觀看者的心理慣性認知沖突,以期符合動畫作品所預期的觀看反應。

關鍵詞】:錯覺圖像﹔錯覺手法﹔動畫創作

人們在觀看事物時,常會以個人的習慣認知和學習經驗得來的概念,快速地把物體認定成自己所熟知的事物。錯覺就是利用人們會習慣的將熟悉的影像概念經驗投射在觀看畫的同時,利用造型、色彩的延續性、相似性或空間意念的模糊性、再加上非邏輯性圖像等,有意的制造出暗藏玄機的效果。觀察者在初次看時會以為是自己所熟知的影像,隨后才發現原來還有另一種意象隱藏其中。日常生活的錯覺有很多,自古以來也有很多藝術家,刻意把錯覺和誤會融入藝術裡,使觀看者產生趣味性和解謎的驚奇快感[1]。

當今動畫創作的媒體素材種類日新月異,創作技巧與表現手法也隨著計算機繪圖技術與數字多媒體媒介的發展而呈現多樣性。將“錯覺”這種注入游戲精神的視覺藝術特性帶入動畫創作作品中,將錯覺圖像與作品場景或角色印象進行結合,來表達創作者內心所匯集的生活經驗、感受與領悟,以期加深觀看者對動畫作品內容與視覺的印象。

一、錯覺圖像的起源

現代心理學所定義的“錯覺”是指不為病理上異常條件或心理變動所影響狀態下產生的一種知覺現象。實際上這種錯覺是受到某種對象物所給予刺激的影響,在常態的狀況下所產生的一種錯誤的感覺,錯覺圖像則是指視覺上的錯覺,利用線條或圖形的大小、方向、角度、曲線等圖形構成要素,以誘導觀察者的視覺產生分歧及預期的視覺反應為目的,讓觀看者掉入創作者事先預測及誘導視覺分歧作用的設計作品中。這些錯覺藝術作品雖然未必具有深刻的內涵,但是從廣義的藝術定義來看,錯覺圖像的確開拓了人類另一種視覺領域[2]。

錯覺圖像最早出現在十七世紀的歐洲,當時曾流行過一種游戲畫,將人形或其它圖像隱藏在普通的風景畫面中,這種圖像又被稱為“畫謎”。隨后出現的歧義畫、雙重意象畫則是另一種錯覺圖像,對同一個畫面,在不同的視覺意識范圍內,可能產生多種意義。例如:從整體畫面觀察,或者對局部畫面觀察,將出現不同意義的畫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奴隸市場及隱藏其中的伏爾泰》﹔“正倒立共存圖”是一種通過調整觀察位置來展現不同畫面的錯覺圖像,而“多義圖像”是指對同一個畫面有兩種以上的判讀法的錯覺圖像﹔漸變圖像則是以一種暗喻的手法對形狀類似處開展聯想、將存在被結合的相似點予以並列,或者通過變形、融合等方法產生新的形狀,較為著名的如荷蘭版畫大師埃舍爾的作品《天與水》[3]﹔埃舍爾在后續的創作中,利用人的視覺錯誤,以不可能的結構、悖論、循環等為特點,將錯覺圖像的范圍從平面延伸到三維空間,代表作為《瀑布》《上升與下降》[4]。目前在心理學上所發現可被稱為的“錯覺圖像”已經超過200多種。

二、錯覺手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錯覺藝術家在研究如何欺騙大腦來產生錯覺感受時,通常先提供眼睛一個過去熟悉的信息路徑,然后另外再制造了其他的信息路徑與意義,引起的視覺上的錯覺。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利用到錯覺,例如:覺得自己身材不夠高挑的人,喜歡選擇深色衣服或避免穿縱條紋的衣服,才能顯得較瘦些。錯覺圖像是利用生理和心理等因素,來影響觀察者的圖片判讀,使其產生視覺判讀的錯覺,其形成錯覺的表現手法大致有四類。

(一)利用觀察者以往經驗影響

觀察者對圖形的知覺往往會受以往經驗的影響,新的影像會被前期的記憶痕跡所干擾,錯覺圖像傳遞了有別於先前印象的形狀信息,以進入反差的心理認知程序從而產生錯覺。這也是錯覺形成相當關鍵的因素。

(二)利用人的視覺傾向

人的視覺傾向有力求簡單及化簡為繁的特性。對於構造簡單的造型,容易接受與認知,而對復雜的造型,則盡量以簡單的構造來把握。錯覺圖像制造兩種以上的意義供觀察者判讀,改變了原來單純化的視覺,使錯覺產生成為可能。

(三)運用圖形與背景的反轉

假如視覺刺激包含兩個或更多區隔區域,我們會優先選擇經驗中刺激的部份。被明顯看到的為圖形,其余為背景。錯覺圖形的形象與背景之間是可逆的,兩區域均可被視為形象,從而產生錯覺。

(四)借助其它知覺刺激

人們對某類知覺刺激,會受到時空上與該刺激相近刺激的意義所影響,包括大小、形狀、位置、色彩、色澤以及明暗等關系\看的角度或其出現的距離等,例如線條圖形其長度、方向、弧度及線條走向等被錯誤接收,使得肉眼觀察結果與儀器所測量的結果不一致,產生肉眼誤判的結果。尤其在刺激曖昧不明、模糊不清時,錯覺就產生了。

三、錯覺手法在動畫創作的主要應用

錯覺圖像以往多以平面繪畫的方式呈現,而動畫因受現實時間的限制,判讀必須在短短幾秒鐘即產生錯覺的視覺效應,這與靜態的錯覺圖像在判讀過程中不受時間的限制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錯覺手法的選擇上,需歸類出適合在動畫作品中表現的錯覺類型,使錯覺在動畫表現上能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在連續性的畫面中,若需要使觀察者能清楚得到錯覺概念轉化圖形的安排與傳達的信息,所採用的錯覺手法放棄需要長時間探索的多意圖形類型,選擇較單一,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判讀及保持心裡認知差異的特性,選擇以光影融合、透視角度、擬態等為主要的表現手法。

(一)視覺融合表現形式

融合是復合意象圖形最常用的手法,也與現實生活的錯覺經驗性質相近,主要是以兩種以上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物質放在同個視覺點上,通過相近的顏色,或符合自然邏輯的視覺與知覺的程序,形成有趣的錯覺效果。在動畫的應用上則較其他錯覺手法容易判讀,除了讓觀看者不會在一開始就察覺到錯覺的鋪墊外,在畫面的安排引導下,當發現錯覺圖示呈現時,心裡才有前后認知差異的驚奇感受。表現的類別上有可分為相異物融合、模擬融合、生物的物質化、無生命物的活化等。

(二)視覺群化表現形式

畫面上的同質形狀,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則在距離上鄰近的東西,容易結成一群。或畫面內不同之圖形,若在性質上具有類似性,就會出現“群化”現象。視覺群化分為近接群化、類似群化兩種形式。”近接群化”是指畫面上同質的東西散落時,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則在距離上鄰近的東西,即容易結成一群,造成連續性的混淆效果﹔”類似群化”是指對畫面內不同之圖形,若在性質上具有類似性的條件,利用圖形的重復性與連續性,就容易讓畫面產生群化的錯覺效果。

(三)矛盾現象表現形式

矛盾現象錯覺是利用人們的主觀認知判斷所觀察到的畫面,制作成在真實空間中不可能存在的圖形,當觀察的人發覺到自己主觀上的把握與對象物之間產生沖突時,就會有驚訝與不可思議的錯覺感受。此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畫面,在不同的位置及空間結合在一塊時,因位置、大小比例、相似形狀等因素,畫面結合成一個有趣的新的組合畫面,這種“借位視覺”也是常用的表現形式。

(四)擬態或擬真表現形式

擬態在自然現象中常常看到,在這種生存壓力下,動物會演化出各種欺騙策略,利用保護色、警告色、擬態色彩等來進行偽裝,例如偽裝成形態的枯葉蝶,令人將其誤以為是樹枝上的枯葉。因此將偽裝、模擬的這種特性應用在錯覺的手法上,制造出以假亂真與讓人恍然大悟的趣味效果。

四、結 語

本文通過對錯覺圖像及其表現手法的整理,挑選出適合動畫創作的錯覺表現手法及形式,以視覺的趣味及豐富的意象融入其動畫創作中,提供觀看者感受有別於一般判讀動畫的方式。這種詼諧有趣的視覺游戲,引導觀看者深刻思索隱藏在幽默圖像背后的意涵,既非寫實,也不完全是抽象,而是具有豐富的隱喻、暗示,著重在象征的比擬。這種對觀看者的心裡認知與視覺呈現有別於其他動畫作品不同的感受,不但能投射創作者自我思維的心理特征與真實表態,加強與觀看者的互動交流,也能在作品的意境上加入更多人文層面的思考。(劉曉夏為湖南廣播電視台 制作調度中心后期制作,四級文學編輯)

 

 參考文獻

[1] (英)E.H.貢布裡希.藝術與錯覺[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 王世龍.平面之上,創意之外——平面廣告設計中的“視錯覺”藝術[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3).

[3] 劉宏,李哲媛,許超.視錯覺現象的發展和研究進展[J].智能系統學報,2010(24).

[4] 李芷萱.埃舍爾的錯覺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2.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