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11期

恪守職業道德 加強隊伍建設 維護媒體公信力

——寫在第15個記者節

鄭保衛

2014年11月26日08:1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近年來我國新聞戰線取得了許多成績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當前我國新聞界在遵行職業道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危害及產生原因,我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須從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加強新聞法治建設、強化新聞道德委員會職能、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四個方面來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維護媒體公信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媒體公信

今年11月8日,已是第15個記者節,回顧這些年來我國廣大新聞工作者在服務人民、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方面努力履行職責、完成使命所取得的成績和所做出的貢獻,讓人欽佩和贊賞。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這就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站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立場去傳播信息,報道新聞,引導輿論,服務社會。

自記者節設立以來的15年中,我國新聞工作者不負黨和人民的囑托,忠於職守,勤奮敬業,努力工作,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職業樂章,留下了一個個生動的感人故事。

在抗擊非典中,在抗震救災中,在伊拉克戰爭前線,在各種突發事件現場,我們的記者不顧生命危險,克服艱難險阻,總是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准確地傳遞信息、報道新聞、反映和引導輿論,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和稱贊。許多災區百姓把記者同解放軍、武警、公安人員和醫務工作者一起稱作是“最可愛的人”。

在近年來開展的“走轉改”活動中,大批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民間、深入生活,同人民群眾在一起,了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反映他們的呼聲願望,報道他們的勞動業績,頌揚他們的高尚品德,這種真正“接地氣、知民情、通民心、達民意”的行動贏得了百姓的認可和信賴。

在反對各種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斗爭中,新聞工作者以“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精神,不懼權勢,頂住壓力,拋開個人利益得失,勇敢地揭露問題,同搞腐敗和不正之風者進行堅決斗爭,抨擊了腐敗行為,捍衛了社會正義,維護了人民利益,踐行了做“社會捍衛者”的職業承諾。

我國廣大新聞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作為一個同教師、護士一樣受到社會尊重的職業工作者(國家所設立的職業工作者節日中隻有教師節、護士節和記者節),是受之無愧的!

我們回顧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總結經驗,發揚成績,以求更大的進步和發展。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新聞界還存在一些不正之風,是背離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的,是有損於“新聞工作者”這一光榮稱號的。這些不正之風不但嚴重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影響了新聞工作者的形象,危害了新聞事業的發展,而且也嚴重妨礙了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順利地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

因此,弄清當前我國新聞界在行業作風和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其危害和產生的原因,對於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明確職責、擔負責任,發揮好積極功能和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我們紀念記者節的一種特殊方式。

本文將從分析當前我國新聞界在遵行職業道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危害及產生的原因入手,提出當前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維護媒體公信力的對策建議。

一、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表現形式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特別是在新聞傳播引入市場機制,實行市場化運作之后,不規范的市場秩序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新聞傳播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力,加之一些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自身放鬆要求,隨波逐流,不注意職業道德修養,致使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現象頻頻出現,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形象嚴重受損。這些年來,被稱為新聞領域“四大公害”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低俗之風、不良廣告等不正之風,一直在困擾著我國新聞界,而近年來又出現了新聞敲詐等新的違反職業道德的現象,這更是突破了新聞職業道德的底線,觸犯了法律,成為附在新聞體內的一個毒瘤。另外,一些新聞工作者放鬆對自己的思想和政治要求,偏離新聞工作指導方針,違反宣傳紀律,導致出現政治方面的導向錯誤。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敗壞了新聞工作者的聲譽和形象,大大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在社會上和群眾中產生了惡劣影響。

認識這些不正之風的表現形式,分析其產生原因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條件。

(一)虛假報道屢禁不止

“新聞要真實”是個連普通公眾都知道的道理,但在我們的媒體上,虛假報道卻屢屢出現,屢禁不止。從2001年開始,《新聞記者》雜志每年都評出“十大假新聞”。研究發現,在前10年評選出的100條“十大假新聞”中,據統計,“新聞事實完全失實者達到71%,部分失實者達到29%”[1]。這說明在新聞隊伍中有些人根本不把新聞真實當回事,連新聞要依據事實進行報道這一最基本的要求也置之腦后了。

這些年新聞界治理虛假報道不可謂不下功夫,有關部門組織的專項治理活動一個接一個,但是“新聞打假年年打,虛假新聞年年有”,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二)低俗之風難以根治

“低俗之風”也是新聞界長期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在我們的一些媒體上常常充斥著淫穢媚俗、血腥暴力、煽情炒作這類新聞與信息。特別是在網絡媒體上,有些人完全背離事實,故意制作一些低俗、離譜的標題來吸引網民,提升點擊率。

這些年,中央曾多次提出要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低俗化和娛樂化的傾向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而且還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有的媒體甚至在報道一些嚴肅的政治性事件時也玩起了娛樂,讓人啼笑皆非。

(三)新聞尋租時有發生

新聞尋租是一個舊話題,它包括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等多種形式。當下,一些新聞記者拿自己所擁有的採訪權、報道權同一些個人和單位進行利益交換,以換取錢財。有的編輯記者收受紅包后,全然不顧事實信息有無新聞價值,完全按照對方的意圖和要求來採寫“新聞”﹔有的編輯記者收了他人錢財,甚至故意隱匿事件真相不作報道,或是停發已經採寫好的新聞稿。

新聞媒體的傳播權是一種由社會與公眾賦予的公權力。這種權力要求新聞媒體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公共義務。新聞媒體利用公權力從事尋租活動,是一種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四)新聞敲詐歪風蔓延

新聞敲詐是近幾年新聞界影響最為惡劣的一股歪風。所謂新聞敲詐,是指以媒體曝光和刊播批評報道相要挾,迫使對方提供錢物好處,或變相在媒體上刊發廣告和提供贊助的行為。

新聞敲詐,通常有真記者以權謀私、假記者冒名敲詐、記者站違規運作、真假記者聯手敲詐等幾種形式。其做法已經觸犯了法律,而不只是新聞職業道德問題了。

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單位就聯合印發過《關於開展打擊“新聞敲詐”治理有償新聞專項行動的通知》。但新聞敲詐現象卻依然屢屢出現,而且有不斷蔓延之勢。今年3月,中宣部等9部委又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的通知》,緊接著中宣部又召開專題座談會進行安排部署,一個聲勢空前的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專項行動再次在全國展開。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4月公布的數據,因涉及新聞敲詐、有償新聞和虛假新聞等問題,2013年以來全國共受理報刊領域的舉報案件400余件,已有216家違規報刊被查處,停辦76家,49個記者站被注銷,193個記者站被緩驗,14455個記者証被注銷。這些數據反映了中央主管部門在打擊新聞敲詐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說明抵制新聞敲詐的歪風任重而道遠。

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危害

上述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不僅給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形象與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而且還影響到社會風氣,甚至會危及整個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一)損害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媒體的生命力之所在。缺乏公信力的媒體,在市場上就難以立足。因此,維護媒體的公信力理應成為新聞從業者的自覺意識。

然而,上述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現象說明,當前一些媒體的公信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以往在人們的心目中,媒體報道呈現的事實是真實、客觀、可信的,一些人常用“這是報紙上說的”來証明自己觀點的權威性。而如今,新聞界出現的大量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現象,卻使媒體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受到嚴重損害。

(二)損害新聞工作者的形象和聲譽

新聞媒體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支重要力量。新聞工作者借助輿論監督手段,可以揭露社會弊端,抨擊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替弱者發聲,因此被視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

而一些新聞工作者卻打著輿論監督的旗號搞新聞敲詐,嚴重損害了新聞工作者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公眾對媒體和新聞從業者的負面評價,近年來社會上甚至流傳著“防火防盜防記者”的說法,這正如俗話所說的“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粥”。

(三)危害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新聞媒體本該是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者,然而大量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特別是那些利用媒體話語權和傳播權以權謀私者的行為,卻嚴重影響了人們對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信任度。

馬克思曾提出,人民的信任是報紙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報紙就會萎靡不振,就會失去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量事實說明,一家失去人民信任、不受群眾歡迎的媒體,是難以生存和發展的。最近發生的一些媒體及其相關人員因為搞新聞敲詐和虛假報道等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而受到處罰,有的甚至被停刊或關閉的案例給新聞界敲響了警鐘。

(四)敗壞行業和社會風氣

新聞報道中出現的低俗炒作之風、虛假編造之風、欺騙敲詐之風、以稿謀私之風等,不但會敗壞新聞業自身的風氣,導致自己行業形象的惡化,而且還會誤導人們對社會的認識,破壞傳統美德,敗壞社會風氣。

例如前些年發生的“彭宇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一些媒體未經調查,一味採取偏向彭宇的做法,營造了一個“好人沒有好報”的假象,引發了社會上關於“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爭論。其實事實的真相卻是彭宇的確撞到了老人,而並非冤枉被訛。一些媒體關於“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輿論出現偏差,造成了錯誤導向,誤導了公眾,這其實是對社會風氣的一種污染和侵害。

三、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產生的原因

新聞媒體及新聞從業者之所以產生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既有來自外部的客觀原因,如商業因素的侵襲,以及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等因素的影響,也有來自新聞從業者自身的主觀原因,如新聞從業者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正等。

(一)商業因素的侵襲

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后,市場化經營為新聞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大大增強了新聞業的經濟實力。但不可否認,由此也帶來了商業因素對新聞從業人員的侵襲,致使新聞隊伍中出現了許多由於追求經濟利益而違反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的現象。

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為了謀取經濟利益,為了獲得某些物質上的好處,不惜違反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以權謀私,於是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其實是有償新聞的一種變種)頻頻出現。更有甚者,新聞敲詐等完全與新聞職業道德背道而馳的行為也紛紛發生。最近揭露出來的21世紀網事件和去年發生的陳永洲事件就十分典型。這些單位和個人完全不講行業規范和職業操守,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去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也有一些媒體為了謀取經濟利益而公開編造虛假新聞,無節制地炒作明星,大搞娛樂化,甚至肆意傳播低俗不堪的東西,使得虛假報道、低俗之風、新聞炒作和新聞侵權等現象屢屢發生,弄得一些媒體烏煙瘴氣,嚴重損害了媒體的聲譽和形象。

(二)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也是造成一些媒體及其新聞從業人員出現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原因。例如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同志愛聽恭維話,好大喜功,他們隻希望媒體報道成績和經驗,而對問題和錯誤則千方百計地加以掩飾,個別領導干部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或是為了在政治上撈取資本,甚至有意造假、欺騙,導致一些虛假報道和廣告式新聞得以頻頻見諸媒體。

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容不得媒體批評,一見到批評監督稿件便暴跳如雷,對實施批評者百般刁難並施以打擊和報復。結果,造成記者難以寫真話,媒體無法登真話的不正常情況,一些摻水和摻假的“新聞”由此而生。

另外,社會上存在的拉關系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對新聞媒體堅持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也有很大影響。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了達到宣傳自己或掩蓋問題的目的,借助金錢和財物誘使個別道德意志薄弱的新聞從業者為其撰寫宣傳稿或“消災稿”。於是,一些內容不實或廣告味十足的稿件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媒體,嚴重敗壞了媒體的聲譽。

凡此種種,由於客觀原因造成的各類新聞報道失范行為從外部侵襲著新聞從業人員,使其職業操守受到嚴重挑戰。

(三)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正

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一些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同新聞從業者自身政治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強、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差、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踏實也有著直接關系。

例如,有些新聞工作者平時不注意政治學習和道德修養,缺乏應有的政治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上又不踏實,如此狀況很難保証其能夠嚴格按照職業道德規范去組織報道、傳播新聞,於是難免會出現上述所談到的各種職業道德失范行為。

近年來出現的大量虛假報道、有償新聞、低俗之風和新聞敲詐等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可以說都同新聞工作者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例如有的人工作作風不踏實,他們往往滿足於道聽途說,習慣於捕風捉影,或者干脆閉門造車,如此信手拈來的新聞稿很難保証不出現虛假報道。有的人思想作風不正,他們總是一切向錢看,滿腦子的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極易被金錢利益所誘惑而去搞有償新聞和低俗報道,甚至有人會鋌而走險去搞新聞尋租和新聞敲詐。

這說明,新聞工作者如果缺乏堅定的政治信念、扎實的道德修養、良好的思想作風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就可能導致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四、防治職業道德失范行為的對策

在我們喜迎記者節的時候,認真總結我國新聞界在遵行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其危害及產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全行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防治職業道德失范行為,並將其納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整體工作框架之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由於客觀原因所造成的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僅依靠新聞界自身的努力是難以奏效的,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加以治理,需要大家共同創造一個人人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人都講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人人都抵制社會不正之風的良好風氣,這樣才能使那些利用新聞媒體的職業權力以權謀私,大搞不正之風的人沒有市場、沒有機會,也沒有膽量去做那些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事。

由於主觀原因所造成的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則須主要靠新聞界自身的努力。結合當前新聞界存在的現實問題,同時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筆者認為從新聞工作者自身的原因看,要解決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新聞工作者所存在的一些違反行業規范、職業道德、法律法規,以及偏離新聞工作方針,違反宣傳紀律等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要從自身的思想作風方面找原因。而要解決思想作風方面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真正把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當作新聞工作者的看家本領。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於新聞現象和新聞傳播活動的總的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反映和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和分析一切新聞現象,去回答和解決新聞傳播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問題。所以,每個新聞工作者都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指導和統率自己的思想及行動,要善於用其認識國情、民情、世情,把握新聞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工作要求,掌握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和客觀規律,增強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法律法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努力做一個黨和人民放心滿意的新聞工作者。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是空頭理論,也不是過時的理論,而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能夠與當前我國新聞工作實際緊密聯系的理論。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更好地端正思想、明確方向、涵養道德、樂於奉獻,成為一個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

新聞工作者如果能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和分析新聞現象,做好日常新聞工作,如果能夠把新聞工作視為自己願意終生為之奮斗的事業,時時刻刻為做好新聞工作盡心盡力,而不是僅僅把新聞工作當作是掙錢吃飯,養家糊口的一種職業,那麼他就不會去利用自己擁有的話語權和傳播權去搞以權謀私,去做損害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事情。

(二)加強新聞法治建設

總結和檢討近些年來我國新聞界在職業道德建設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可以說同我國當前新聞法治體系還不夠健全,依法治業的廣度和力度還不夠大,新聞法治的氣氛和環境還不夠好有著重要關系。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由憲法、民法、刑法、商法、部門規 章、地方法規、相關司法解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中的相關內容所構成的新聞傳播法律體系也基本形成。應該說,這些法律法規對規范和治理新聞傳播中的違法和失范行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新聞從業人員具體權益的法律規定還不夠明確。比如對新聞記者的採訪權、報道權等基本權利就沒有明確的規定。二是對新聞從業人員違反法律行為的處罰還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例如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對新聞敲詐、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行為的處罰就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去年涉嫌搞有償新聞和新聞敲詐的《新快報》記者陳永洲,是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批准逮捕的,而前幾年“紙餡包子”虛假新聞的炮制者訾北佳,最終也是以犯“損害商品名譽罪”被判刑的。這種情況不利於司法機關借助法律對違法者進行明確、有效的警示和處罰。

完善和健全新聞法治是實現依法治理新聞業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實現新聞法治,還須不斷完善和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法治體系,使得規范新聞傳播行為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更加細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些明顯屬於違法行為的新聞傳播活動,應該有專門的法律條款進行制約和規范。

(三)強化新聞道德委員會職能

國際上流行的新聞評議會,作為新聞行業實行道德自律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通行的一種行業自律組織形式。其基本職能和主要任務是負責處理新聞業內部或新聞業與社會間的新聞糾紛(即因新聞傳播行為所引發的矛盾糾紛)。近些年來,在我國出現了類似國外新聞評議會的機構——新聞道德委員會,這是一個以新聞行業自律為主要內容的行業監督與仲裁機構。

中國記協自2013年起在河北、上海、浙江、山東、湖北等五省市開展了組建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從其實踐看,這些擔負試點任務的省市新聞道德委員會在處理新聞糾紛、規范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受到了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與積極評價,可以說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從國外新聞評議會的實踐看,一些評議會由於獨立地位得不到認可,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工作職權不夠明確,執行裁決不具權威性,加之新聞界一些媒體和個人出於自身私利不願揭短,採取不配合態度,有的甚至持反對立場,公開或暗中進行抵制,因而工作困難重重,有的實際上是形同虛設,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和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國的新聞道德委員會建設應注意從中汲取教訓,有關部門要強化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職能,確保新聞道德委員會擁有自主的地位、明確的職權、必要的經費,而且要保証其在執行裁決時具備一定的權威性,這樣才能使其發揮好應有的作用。

而新聞道德委員會也要加強自身建設,要增強責任意識,提高業務能力,加大執行力度,排除各種干擾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完成好自己擔負的工作,為規范新聞工作,純潔新聞隊伍,維護媒體公信力做出積極貢獻。

(四)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我國新聞業既是黨和國家的事業,也是人民和社會的事業,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的監督是對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接受群眾監督,首先要有誠意。凡新聞工作中出現了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都要誠心誠意地接受群眾的批評,及時作出答復和檢查,並立即糾正錯誤,以彌補損失,不應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絕批評,固執地堅持錯誤。

其次,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証社會監督能落到實處。如可以通過舉行讀者(聽眾、觀眾)座談會,直接聽取群眾意見﹔開設群眾舉報電話,隨時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受眾反饋和舉報系統,及時搜集群眾意見﹔真誠地鼓勵群眾對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違反職業道德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提出批評、進行監督等。這些措施有助於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對媒體職業行為的監督作用,對於防止和克服違反職業道德的現象具有明顯的效果。

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則應當自覺地樹立職業理想,自願地將新聞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追求,並且嚴格遵行職業道德規范、履行職業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同時還要時刻注意維護職業榮譽,增強職業素養,提高職業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多傳遞正能量,多發揮正向作用,多做積極貢獻。(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3級博士生葉俊參與了本文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濤甫.十年百條虛假新聞的樣本分析——《新聞記者》“年度十大假新聞”評選十年分析報告之一[J].新聞記者,2011(5).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