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杭州市地鐵一號線開通。同年12月28日,由杭州日報報業集團與杭州地鐵集團聯合創辦的浙江第一張地鐵報——《城報》正式創刊,這是唯一被授權在杭州地鐵各站免費發行的報紙,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日均24版﹔同時出版數字報。目前,《城報》的發行量已達20多萬份,在同城報刊中雖然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其發展勢頭不容小覷。這是杭州地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個產品,也是公司未來業務的出發點,因此,其定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成敗將影響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明確定位 突出特色
辦報是創意產業,作為創意產業的一份子,就必須有這樣的認識:好的產品都是用心做出來的,而價值觀和方法論,是帶動產品起飛的一對有力的翅膀。
《城報》的價值觀:尊重生活原則,熱愛生命,奉行以人為本的現代思想。
《城報》的方法論:強調建設性,突出服務性,實現可讀和快讀性。
建設性是指報紙不但提出問題,而且努力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我們推薦,但不強加﹔我們歌頌,但不獻媚﹔我們通俗,但不庸俗。
服務性是指以互聯網思維,倡導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努力貢獻對讀者有用的資訊,致力於挖掘客戶價值。
可讀性和快讀性是指窮盡一切可能,把《城報》內容做得易讀、悅讀。
《城報》不只是免費提供一份報紙,而是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在與目標讀者的平等交流、互動和傳遞信息中,推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價值判斷。
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地鐵報的目標讀者中,21歲到45歲的群體可以佔到80%以上,而這一部分人的社會屬性與職場、與互聯網密切相關。《城報》的讀者就是互聯網用戶中的上班族、白領群體。那麼,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又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首先,《城報》是提供內容產品的媒體,和傳統報紙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受眾群體和生產方式。其受眾主要是職場人群,其內容大多是源於編輯整合其他媒體資源,為讀者提供“快閱讀”。因此,《城報》要求在內容呈現上突出動感排版、視覺享受,做出互聯網的特色。其“簡約、清新、比較有趣,適合快速閱讀”,與其他都市報相比,有明顯的差異性,對於這點,已被讀者群和廣告商所認可。
其次,《城報》也有一定的原創內容,通過數據挖掘、策劃主題,側重微閱讀和生活報道,推介生活觀點,比如辦公室的人際關系、如何處理復雜的個人感情問題等。通過展現杭州上班族或白領群體的原生態生活,挖掘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標記,讓地鐵文化和杭州地方文化找到相似處,為這個城市的居民、游人展示杭州特性,以“接地氣”的方式使《城報》更具特色。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打造和錯位發展,《城報》的定位日漸清晰——精致、婉約、溫暖、有情懷的氣質特征,成為杭州白領一族最佳的精神讀本。
服務讀者消費要求 推動地鐵經濟發展
市場經濟,一切決定權在於用戶。在《城報》CEO瞿剛看來,一個現代企業要有價值,必須順應時代,以互聯網思維,倡導用戶至上的企業價值觀,做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事。在貼身服務地鐵族的消費需求、助推地鐵客流轉化為商業客流方面,《城報》初步摸索出自己獨特的模式,努力成為地鐵經濟的有力推動者。
《城報》從閱讀體驗到服務都是圍繞職場人群和互聯網人群而定,當然,這部分人也是各類商家、企業最在意的人群。這一人群的特點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接收新資訊的欲望,但時間有限,而且接收資訊的渠道很多,要吸引他們並非易事。因此,《城報》根據目標人群的偏好,配合杭州地鐵乘客的平均乘坐時間,將版面控制在16∼32版之間,所有的資訊都很簡短,但都是精心選出來的,信息量夠足,看起來省時省力,很適合趕路的上班族。版面設計以現代簡約為主基調,幾乎每個版面都有相對充裕的留白空間,處處彰顯“淺閱讀、深溝通,讓生活更有意思”的理念。
這部分人又正處創業、成家、培養下一代的人生階段,他們有消費需求。《城報》要做的就是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免費提供信息,幫助他們快速選擇,為他們潛在的消費行為提供各種便捷渠道。自創刊以來,《城報》陸續推出《商業新聞》《地鐵低成本之生活指南》《杭州地鐵二維碼商超》《生活消費》《杭州地鐵消費指南地圖》等專欄專版,將報紙和地鐵這一特有的渠道緊密結合在一起,一同呈現在目標群體面前。
與傳統的報紙相比較,《城報》的運營方式更新穎,比如承辦“蹈演青春”街舞大賽、在地鐵裡角色扮演“月下老人”、“財神”向乘客派發禮物和報紙,並陸續推出行業專刊,為讀者提供最及時、全面、實用、權威的消費資訊,讓有消費意願的人群走出地鐵就可按圖索驥,根據《城報》的報道去消費,因此,《城報》成為溝通商家與消費者的最佳橋梁,為杭州地鐵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城報》的目標除了為受眾提供資訊、服務,還要努力搭建乘客與地鐵公司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杭州地鐵建設,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城報》利用渠道優勢,努力做好地鐵與乘客間的溝通平台。通過刊發《文明乘車從小做起》《與其急急切切 不如好好排隊》《大件行李別走扶梯》等報道引導乘客文明、安全乘坐地鐵。《地鐵車廂“勸捐族”出沒 除了躲開 你還可以大膽舉報》稿件,引導乘客向地鐵不文明現象說“不”。同時,《城報》非常注重與乘客的互動,號召乘客將地鐵中發現的一些好玩、有意思的事情第一時間告訴採編人員,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打造地鐵文化。
《城報》採編人員並不多,但卻配有兩名專職地鐵線的記者,這兩名記者基本上常駐地鐵集團,每當地鐵有時間調整、便民措施等消息,《城報》記者都能在第一時間發布最權威、最全面、最實用的信息,為地鐵乘客做好服務工作。自《城報》創刊以來,《完全地鐵攻略》《杭州地鐵1號線FB地圖》《1號線地鐵——公交換乘指南》《地鐵1號線安全搭乘指南》等服務引導性專刊、專版緊扣地鐵1號線主題。其中《杭州地鐵1號線FB地圖》由《城報》編輯手繪,採用小清新的風格,醒目標注地鐵沿線一些地標性建筑、餐飲、商場、銀行﹔《1號線地鐵——公交換乘指南》將每個地鐵站各自的公交路線歸納在一起,猶如一本實用的地鐵換乘寶典﹔《地鐵1號線安全搭乘指南》採用大氣的跨版形式,整節地鐵車廂躍然紙上,緊急呼叫裝置、緊急開門裝置、屏蔽門手動解鎖裝置等一系列容易被乘客忽視的安全隱患,都被《城報》美編一一羅列出來,給地鐵乘客最及時的提醒。這些專刊、版面都成為地鐵乘客爭相收藏的珍品,媒體的專業性通過貼心的服務實現了落地。
提高管理水平 整合資源融合新媒體
《城報》未來的工作重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城報》生於傳統媒體轉型時期,而且又是免費報,所以公司對成本控制極為重視。目前,《城報》採取編輯中心制的採編模式,每位編輯每日需負責3∼4個版面,同時承擔組稿、編輯、排版、檢校工作。尤其是排版工作,沒有設置專職的照排崗位,由編輯自己完成,這一點更多參照的是互聯網編輯。經營人員兼策劃,后勤財務人員兼行政……在杭州地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裡,“多面手”是必須的。但成本的控制不等於生產的懈怠,《城報》還將繼續在內容領域精耕細作,提升整合新聞資源的能力,鼓勵創意策劃,將公共信息轉化為獨家觀點,讓《城報》成為品牌載體,強化、突出公司的服務能力。
在管理體制上,公司還成立了事業發展中心,根據行業屬性分頭組織策劃各類活動,使之成為品牌建設和經營活動的重要載體。
另一個成本控制的重點是發行量和廣告版面。《城報》發行主要是地鐵站內和站外,地鐵站內由50名小時工每日早上7:00—10:00向乘客發放,約2/3的報紙是在站外向沿線商家、高檔住宅小區等發送,主要依托郵局渠道發行。這個發行量和發行比例會根據廣告額度、成本等因素隨時調整。筆者觀察,最近上海的《i時代報》改變了版式,比原來的更短一些,字號大一號,而且廣告內容也更多一些,想必也和成本控制關系密切。
整合資源,融合新媒體,積極融入媒體集群。此外,《城報》通過多種渠道,積極融入媒體集群。近年來,傳統媒體疲態顯露,眾多過去耀眼的報界明星,也難以阻止整個行業的衰退。但互聯網為傳統報業打開了新的窗口。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從最高層面提出了媒介融合。二者的融合不僅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還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使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城報》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地鐵集團合資創辦的,其背后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眾多的傳媒集群。“群”的概念意味著再也不是單兵作戰的時代,而“集”的概念則意味著協同效應和聚合能力。作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現代傳媒集群”中的一員,《城報》和19樓的合作標志著地鐵傳媒將更多利用報業集團強大的新媒體、多媒體力量,整合多方渠道資源,開發更多的傳播平台,融入到集團現代傳媒集群的產品和產業矩陣中去。
19樓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一個互聯網社區網站,是專注於提供本地生活消費資訊和分享解決情感問題的平台,其內容恰好與《城報》的本地化、消費資訊等要求相符。兩家同屬杭報集團的公司具備合作的可能性,2013年19樓開辟了專門的《城報社區》欄目,城報也開辟了以19樓為內容來源的《我的地盤》專版,從實踐情況看,這種聯動,不但張揚了互聯的“共享”精神,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多便利。
《城報》已在2013年開通了微信公眾平台,同時與杭報集團旗下的漢書出版公司合作,擬於2014年9月份對專屬移動終端APP完成內測工作。數據營銷也將成為未來主要方向之一。杭州地鐵僅開通一號線,但單日客流量曾經達到過50萬,隨著更多線路的開通,客流量增長將非常驚人。對於地鐵傳媒而言,可以通過合作、購買等多種方式,讓乘客數據轉化為用戶數據,繼而轉化為營銷機會。
《城報》依托的還有地鐵公司天然的壟斷性經營權,因此,要進一步發揮渠道優勢,讓城市特性與地鐵文化結合起來,挖掘地鐵這一獨特渠道可能帶來的增量。
曾有人說過,地鐵報是穿梭於城市地下的文化,它不僅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品位,更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了資訊、知識和服務。杭州地鐵線路將擴張到10條之多,相信圍繞地鐵的商機將會越來越多,但同時也不可避免會有更多的進入者希冀獲取利潤。作為先行者,《城報》必須明確定位、目標,擦亮匾額,以品牌立身,轉變理念,做好服務。(作者系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