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威客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已成為不少年輕人創業的重要平台。在未來一段時期,威客網站仍將陪伴和見証數以千萬計青年人成長。中國青年報日前對威客網站的龍頭企業——豬八戒網進行了深度調研,推出一組報道,希望能幫助青年認識威客、走進威客、利用威客。
-----------------------------------------------------------------
作為“罰夫刑具”,“搓衣板”要兼具“實用”和美觀,該有怎樣的創意?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段話是什麼意思,但在時下的年輕人群體中,這樣的表達其實是很有代表性的。這段話是一位年輕的白領女性在網絡上發布的“任務懸賞發包”,希望能通過網絡的智慧獲得自己心儀的私人訂制:用黃金做成搓衣板形狀的吊墜,平時裝點自己,“必要時”能用來硌疼老公的膝蓋。
另一位家庭主婦則滿意於網友提供的創作:一個裝有夫婦倆甜蜜照片的心形影集,一拉開卻是大名鼎鼎的搓衣板,老公回家太晚,“刑具”上銘刻的溫暖時刻能讓他陷入甜蜜的自責,既能“改造”又能“預防”。
為了得到這些別具一格的“神器”,她們不需走街串巷,也無需冥思苦想,隻需在網上發布需求,很快就有無數網友提交創意,她們隻需比較之后遴選,付出幾十或上百元的報酬便可以獲得符合心意的那一款創意。而在網絡的另一端,是渴望用腦子賺錢的人,他們可以舒服地窩在沙發裡,發微信的同時,動動腦筋就賺錢。
一個名叫豬八戒的網站,就這樣承載了供求雙方的需求,在龐大的市場支撐下,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創意服務平台。去年,網站的交易額超過15億元,有望近年內實現上市的夢想。
豬八戒,這個在小說中愛佔便宜、貪圖女色的“天蓬元帥”,在網絡時代,卻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幫手、知識變現的通道、創業起步的舞台。在這裡,智慧可以定價,知識可以獲利。隻要你是有點子、有知識、有創意的“諸葛亮”,就能賺錢!
豬八戒網站的模式,叫做威客模式。
威客:讓知識和需求在網絡平台上對接
而今已成中國威客網站龍頭的豬八戒網,是由幾個青年記者創辦的。
2005年年底,時年30歲的《重慶晚報》首席記者朱明躍在新聞界已功成名就,獲得過業界的多種獎項,但同樣有著職業內外的悵惘。
彼時,憨厚、微胖又姓朱的他,被朋友們取了“豬八戒”的綽號,他便以zhubajie.com.cn的域名,用博客去記錄新聞事件的點點滴滴,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很多有時間、有點子、有賺錢願望的人無所事事﹔另一方面,很多人有可以讓別人臨時代勞的工作,卻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
能否讓兩者在網絡上對接?這個點子會不會意味著一個新的商業機會?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嘗試著在一個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懸賞500元找人做一個網站。
很快,素不相識的程序員朱濤攬下活兒,7天就把zhubajie.com的域名改成了豬八戒網,設計出能基本體現朱明躍“買賣創意”想法的網站。
初次試水便獲得回應並找到“感覺”的朱明躍意識到,自己的一閃念並非痴人說夢,這是一條可能通往成功的路。
他加價到1000元/月,讓朱濤繼續在技術上維護這個網站的運行。兩個月后,對方不要工資了,要求要股份。
“我不是公司,怎麼給股份? ”
“你是記者,不會騙人,我相信你。”
基於對這種思路的認同,朱濤僅僅靠朱明躍的承諾開始合作,而這些承諾意味著這位中專畢業生如今能坐擁上千萬元的身價。
朱明躍們在一個正確的時間,敲開了成功的大門:互聯網的興盛為“有錢出錢,有知識出知識”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威客更是不折不扣契合互聯網思維的產物。它“互”,完成了知識和金錢的互換,它“聯”,新的商業模式讓所有參與者都有獲利空間,它“網”,知識商品化的兩端位於網絡的兩頭。
期待曙光:困頓中堅持的日子
所有的創業故事都有一個浪漫的開頭,此后卻夾雜著辛酸,“豬八戒網”也不例外。
網站基本成型后,朱明躍找到自己的好哥們兒、重慶商報社社會新聞部主任的劉川郁一道前行。兩人都曾是鄉村教師,在朱來重慶做記者之初,兩人便擠住在同一房間。
當時,這兩個在重慶新聞界已很有影響的記者甚至還不知道自己的網站其實就是威客(witkey)模式。
這個如今已廣為人知的詞語,其實是當時還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的青年學生劉鋒制造出來的,由wit+key(智慧的鑰匙)縮寫而來,被劉鋒定義為“人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益,從而達到各取所需的互聯網新模式”。
“豬八戒網”致力於打造出“將智慧轉換成鈔票”的平台,但是,如同小說中的豬八戒“取經”久經磨難的過程一樣,“豬八戒網”給朱明躍等人“取金”的歷程帶來了無盡的磨折。
2006年9月底,豬八戒網在重慶上清寺聚星村一個45平方米的平房裡正式上線了。那時,這個創業團隊僅有6人,其中還有部分是兼職。
運營初期, 很少有網民相信那些“懸賞”任務是真的。朱明躍不得不在網上四處發帖,拉來買家又拉賣家。大到價值上萬元的企業LOGO 設計、營銷策劃方案,小到幾十元的哄女朋友的短信,“豬八戒網”成了小說中的“沙僧”,啥事都干。
壓力之下,朱明躍和小伙伴們不得不求助於自己做記者所積攢的廣泛人脈。每次遇到朋友,他都會興沖沖地說: 今天又多了幾個會員, 有個什麼任務很有趣……
最艱難的時刻,公司員工都有硬性任務:每人必須介紹3個真實的、總價格不低於600元的任務,以維持網站的人氣。有時,他們不得不自掏腰包“懸賞”后,將完成的任務送給自己的朋友。
“我現在還記得,每次成交了一個任務,我就要跑到對面的銀行,純手工操作去給威客們打款, 成功后還要拍張照片作為証據發給他。”朱明躍說。
陽光照進“豬八戒”
剛起步的前兩年,“豬八戒網”的成長速度在圈內並不突出。但這批曾投身新聞的創業者很快因為新聞而獲得第一縷陽光的照耀。
就在公司誕生幾個月后,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就報道了威客模式,朱明躍出鏡了,豬八戒網頻繁出現在鏡頭裡,很快贏得了更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這讓那些擔心“懸賞”可能打水漂的人打消顧慮,開始認同這種模式。央視報道當天,網站就增加了上萬名注冊會員。
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威客模式的生命力和長遠盈利能力。2007年年初,豬八戒網得到了重來自慶博恩科技集團董事長熊新祥的融資。
“你想要多少?”
“200萬吧?”
“你作為首席記者,都敢於下海做這事,我也認真研究過,看准了這個模式,我投500萬!如果燒完了,網站還沒有起色,我還可以考慮再投500萬!”
這時, 網站上的日交易額不過一兩千元。熊新祥意識到,隻要堅持,會有春天。
但是,作為一家網站,仍擺脫不了必須先燒錢培育認知度和市場的鐵律,即便注入了新的血液,網站依然未能實現盈利。
直到2008年春節時,朱明躍還在公司內部喊著“一天一萬(交易額),解決吃飯”的口號。但是,在艱難生存的同時,他們開始感受到春天到來的氣息。也就在2008年,網站開始達到年交易額300萬元的水平,會員數量以十萬為單位,成為行業老大。
威客模式的全球領跑者
和“豬八戒網”同時在威客模式中探險的網站,曾有上百家。在逐夢的過程中,有的網站被市場淘汰,有的獲得投資后選擇了盈利更快的項目。時光漸漸完成了對行業的第一輪洗牌。
朱明躍說, 他和幾個記者出身的創業伙伴,當時就看出,辦威客網必須是個長期堅守的過程,這個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所以,在各種誘惑面前,“豬八戒網”一直沒人動搖自己的選擇,“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堅守初心”。
“豬八戒網”選擇了堅守,致力於為自己貼上專注、誠信、創新的標簽,在沒有任何范例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商業規律、確定品牌基因。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認識到這個網站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其中。
2011年,在風險投資業界久負盛名的IDG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宣布注資1000萬美元參股“豬八戒網”,並把這種模式評價為“足以讓人熱血沸騰的中國原創”。
今年,IDG再度完成千萬美金級的注資﹔同時國有資本重慶文投基金也注資豬八戒網。豬八戒網成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
而今,“豬八戒網”的會員早已超過1100萬,年交易額超過15億元。成為威客模式的全球領跑者。
在結束了7年的“燒錢”歷程后,財務數據顯示,今年,網站有望首次盈利。
而今,在“豬八戒網”的平台上,平均每一分鐘就會發起數個“需求”, 每一秒鐘就會產生數個原創稿件。
不僅如此,“豬八戒網”還首次走出國門,登陸美國。去年7月,朱明躍開通“豬八戒網”的英文網站(Witmart.com), 並與人合資在休斯敦成立了一家分公司,開始賺起了美元。運營一年以來, 活躍在美國網站的威客已近5萬人,交易額50多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