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冬、張磊(劇照)
婁燁
《推拿》主創亮相廣州。
梅婷(劇照)
《推拿》廣州試片 婁燁被評溫情了一把
剛剛在台灣金馬獎橫掃六項大獎、由恆大發行的劇情片《推拿》將於明日登陸銀幕。昨日,影片在廣州舉行看片及新聞發布會。導演婁燁攜主演黃軒、黃璐、張磊等主創到場。談到前日鞏俐炮轟台灣金馬獎“不專業”一事,導演婁燁坦言“每個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他強調,金馬獎的位置難以取代,對於華語電影的推動作用很明顯。
文/黃岸、圖/王維宣(劇照除外)
提問一:影片太溫暖很不婁燁?
婁燁:其實我還挺狠的
在昨日的試片結束之后,有不少觀眾反映,《推拿》的結尾很溫暖,“看起來很不是婁燁的風格”。對此,婁燁坦言,其實這並非“本意”:“其實拍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多溫暖,我還是挺狠的,但很多觀眾看完都反映結尾挺溫暖、如果說這部影片比較溫暖的話,我們得感謝參與這部電影的盲人老師,因為在創作過程中,跟他們聊天,交流,他們給你傳遞的就是這種溫暖和快樂。”
在第六代導演中,婁燁作品的個人風格一直非常強烈,而在此次影片中也呈現了“切腹”、大量情欲戲等重口味鏡頭。婁燁表示,不管是血腥也好,暴力也好,在戲裡都有特別的含義,他笑言:“給你們有眼睛的人看嘛,口味要重一點。”
提問二:鞏俐炮轟金馬獎不專業
婁燁:金馬獎的位置難以取代
前天下午,在本屆台灣金馬獎鎩羽而歸的鞏俐突然發聲,怒轟金馬獎“不專業”、“以后再也不會來”。巧的是,《推拿》是本屆金馬獎的最大贏家,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問及導演婁燁對於鞏俐言論的看法,他表示“每個人都可以發表個人想法,這也很正常。”婁燁表示,自己曾是第50屆台灣金馬獎的評委,對他來說,金馬獎的位置難以取代,對於華語電影的推動作用很明顯:“其實所謂公平公正沒有絕對,這就是一個個人品味的博弈,但這個游戲規則有利於推動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每個電影節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陷,這很正常。”
黃軒獲婁燁補償任主角
戲中,黃軒一場“復明”戲堪稱驚艷,對於這場戲,黃軒直言自己演完也非常激動,而婁燁則盛贊黃軒非常適合“小馬”這個角色。此前黃軒曾與婁燁合作過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但最終幾乎所有戲份都被婁燁剪掉。這一次再次在婁燁電影裡出任主角,是不是有彌補成分?對此,婁燁笑言:“之前我們在柏林看首映,看完我就跟他說,你看,這次我補大發了吧!”
看片現場
鏡頭太晃
愛暈車觀眾慎入!
廣州日報訊(記者 林虹汝)劇情片《推拿》昨日在廣州舉行媒體看片會。看完片記者不禁長嘆:“平時愛暈車的、有抑郁症的觀眾建議慎入此片。因為它的鏡頭實在太晃,情節太陰郁。”
劇情基調偏灰
影片聚焦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裡的愛情故事。盲人按摩店老板沙復明(秦昊飾)愛上了容貌人見人夸的醫師都紅(梅婷飾),卻一直遭到拒絕,而年輕的盲人醫師小馬(黃軒飾)又迷戀上王大夫(郭曉冬)的未婚妻小孔,之后又遇到性工作者小蠻……
影片中盲人按摩師被塑造得有血有肉,一群生活中沒有光感的年輕人卻一直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然而,他們面臨無法突破的困局,看不到希望的未來,壓抑才是生活的主基調。於是,隻能讓抑郁的人更抑郁。
鏡頭晃動厲害挑戰觀眾
電影鏡頭的確很帶感,跳躍、閃爍、搖晃的畫面讓原本就不算很流暢很明快的故事主線層層推進,而且藝術感十足。尤其是當搖晃的鏡頭來表現盲人在黑暗世界中摸索的痛苦時,實在精准到位。但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有觀眾開始頭暈,“真真看到要吐的節奏”。如果“晃感”是唯一表現手法,那麼晃晃也無妨﹔如果隻晃一兩次、每次隻晃十來秒鐘,也無妨。但如果把長時間晃動就當成藝術感的話,觀眾必須內耳平衡能力驚人,才能夠接受鏡頭的挑戰。
沒有了婁燁以往的無病呻吟
王振國
從電影院出來,我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為銀幕上的悲劇流淚,還是為自己的遭遇而傷心。《推拿》在一片浮光掠影的娛樂片之中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世界上有這樣一類藝術家,他們醉心於病態的心理描寫。婁燁也是這一門類,盡管《推拿》有畢飛宇的原著小說作為基礎,但婁燁這次一如既往地陰暗沉郁,直面那些混亂的生活經驗,對生活中的困惑與意外毫不回避。相比娛樂片而言,影片充滿了粗?和真實的力量。但《推拿》沒有了婁燁以往作品中無病呻吟的缺點,戲劇性也更加強烈,可能因為這次的主角就是一群病人吧。
《推拿》描寫的是十幾位以推拿為生計的盲人的生活,並賦予他們血肉生命。但有生命就有欲望,生活資源的不足注定了他們的欲望比一般人更加難以滿足,於是他們便倍加痛苦。在習慣了悲觀的盲人世界中,愛情與嫉妒,權力與爭奪,都比普通人來得更加極端、更加激烈和觸目驚心。而他們要求的很簡單,那就是讓日子如何不那麼難過而已。正因為盲人的世界比一般人更加困境重重,婁燁成功地帶著觀眾來到一個更加原始的空間。模糊的光影、狹窄的視角讓整部電影逼仄讓人難以呼吸,又想幫忙負擔起他們的枷鎖。
但是,影片的主旨不是要我們憐憫盲人,這群盲人還讓我們洞悉了什麼是黑暗,什麼是更黑暗的,正如台詞所說,“眼睛是有分工的,有的眼睛看得見光,有的眼睛看得見黑。” 他們看不見,但卻指引觀眾去看到黑暗的一面,進而反觀自己的遭遇、自己的軟弱。這種換位思考,為影片帶來難以用文字闡釋得清楚的動人魅力。
至於為什麼要去看這樣令人壓抑的電影,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可能,人類就是這麼矛盾的動物吧,有人以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詩意的調子展現美好,有人則不接受謊言。
用平等的眼光去感受盲人世界
黃岸
《推拿》描述的是一個沒有光的世界,但卻迎來了婁燁電影有史以來最光明的結尾。
作為第六代導演,婁燁以往的電影最擅長描寫的就是都市人欲望的焦灼,人性的黑暗以及妥協,但在《推拿》的結尾裡,盲人推拿中心的推拿師們卻終究得到了最好的結局,或有情人終成眷屬,或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一切都那麼溫情,讓幾乎壓抑了一整部戲的觀眾稍微緩緩。
將盲人群體的內心世界用影像表達並非易事,畢飛宇的原著小說裡已表達得非常到位,但《推拿》則更為難得地成為一部超越原著的改編作品。不管是在畢飛宇的筆下,或是在婁燁的鏡頭裡,盲人既沒有被描繪為弱者,創作者們沒有試圖去獵奇,去窺探那個盲人的世界,而是帶領觀眾去與那個外人並不了解甚至忽視的群體對話。
更可貴的是,創作者們並沒有將這個故事僅僅處理成一部自強不息的勵志片。他們也有欲望,甚至對於身體更為誠實﹔他們的愛情也起起落落,當被對方拒絕也會痛哭一場﹔他們同樣會遭遇生活不公,郭曉冬的角色甚至為了給弟弟還錢殘忍切腹。
婁燁表面上用的是激烈的手法,甚至是重口味的情節,其實卻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盲人的尊嚴,用平等的眼光去感受盲人世界。
導演溫情了一把 現實依然凌厲
張素芹
婁燁的電影總是很殘酷的,這次,他終於溫情了一把。《推拿》講的是幾個盲人推拿師工作之外的平常生活,他們的愛恨、悲歡。
秦昊(飾沙復明)甫一出場,我以為他就是這場群戲的主角了,但其實不是。郭曉冬(飾王大夫)如果不是切腹還賬那出戲,真心覺得可以忽略他。真正的主角是黃軒(飾小馬)和張磊(小孔)。黃軒的眼神夠狠——當然,郭曉冬基本上是閉著眼睛在演,秦昊也只是偶爾翻一下“盲眼”,跟他一貫的高冷氣質不符。所以在這一點上,黃軒佔了便宜。片頭,小馬在得知自己復明無望后,摔了碗拿起碎片就割自己的頸動脈,眼神決絕而凶狠﹔而初見小孔因迷戀她的味道而吃了她的“豆腐”,他是狂躁亢奮的﹔因為性工作者“小蠻”而被“三哥”暴打后,小馬意外復明了,此后有10來分鐘的獨角戲,配合視覺與聽覺上的混沌,黃軒精致地表達了“開悟”后的體驗﹔影片最后交代了小馬的行蹤,在小巷大院深處,他開了間“小馬推拿”,小馬走上樓道與正在洗頭的“小蠻”對視,目光堅定而迷離……而小孔,由90后盲人非職業演員張磊飾演,她並不美麗,但青春、真實,在潮濕氤氳的氣氛中,她的妖媚與肉感,煥發著勃勃生機。
影片直視盲人這個群體,生活的各種艱辛和不易加於這個群體,更讓觀眾看得心塞、難受。王大夫的弟弟找他借錢不成,干脆把債主招惹到家裡來,於是上演了王大夫“以血還債”的慘烈一幕﹔漂亮的盲女都紅(梅婷飾)因為推拿這門手藝而有尊嚴地活著,手指意外受傷,卻讓她不得不離開小伙伴另覓生計……悲劇的力量永遠大於喜劇,而盲人之間發生的各種戲劇沖突也更有力量,更容易成為盲人與觀眾之間的紐帶,讓人產生代入感。
但是,即使片中也有“愛情的滋味像紅燒肉”這樣的小溫情,我仍然感受不到太多的慰藉與治愈。婁燁溫情了一把,但這種略帶明媚的黯黑,更加讓人洞悉了現實的凌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