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1月28日電(傳媒頻道綜合報道)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嚴格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消息一出,即引發專家及網友熱議。
總局行動:近期將全面排查上星綜合頻道
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范寫法和標准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各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存在不規范、不准確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現象,尤其是亂改亂用成語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發現、迅速糾正,對故意違規的播出機構和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認真開展自查自糾,重點排查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的字幕、圖像和配音等,加強對主持人、嘉賓及其他節目參與人員規范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的提示引導,對於不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內容一律不得播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近期將對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嚴重違規的問題將作出嚴肅處理。各省級收聽收看中心也要對轄區內各頻道頻率節目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於不規范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的節目堅決停播處理。【詳細】
專家看法:維護純潔性確有必要 但不能否定語言的流變
《通知》引起網友的爭議,有網友認為語言規范的確應該捍衛,也有網友覺得不應該用一紙通知扼殺網絡語言。對此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作家王曉玉教授指出,近幾年網絡語言井噴式爆發,發展有些過頭,維護語言的純潔性的確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態度去否定語言的流變。
王曉玉表示,死板地要求某一種格式必須一成不變的做法,她無法認同,“語言是在不斷流變的,在這個過程中會一直不斷有新的東西補充進來,它一直在新陳代謝,沒有生命力的就會被淘汰”。要看語言文字有沒有生命力、能否被廣大使用者接受,需要經過許多年的實踐檢驗,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即便如今各類新興用詞層出不窮,但也不代表這些詞語就已被固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語言的流變中同樣適用”。
不過對於網絡用語近些年呈井噴式爆發的現象,王曉玉直言:“的確有些過頭了。”《通知》中指出“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生造的詞語不得出現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王曉玉表示,這些第一眼都無法看懂的詞語是典型的病詞,“這種語病在修辭學中叫‘雜糅’,胡編生造詞語絕對是不可以的。這類用詞的存在造成了語言的不嚴肅,隻能在非常小的群體中流行,一旦泛濫成災,對我們國家語言的純潔性會造成污染”。【詳細】
網友聲音:有贊有彈
悄悄Dream:扼殺網絡文化,詞語為什麼就不能創新?難道永遠守舊用幾千年不變的東西?
堅果灰鬆:這個我倒不同意,成語本來很多是民間用后就成了約定俗稱的語言。今天流行的詞匯,沒准就會形成后面時代的文化,而且有很多是有典故和意義的。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篩選。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東西,還是一種文化上的強迫和控制。
幼薇的春天:早就該整治整治了,一百個支持,守護中國文化的純潔清澈!
阡騫:同意。覺得這種詞在網上用就好,真發展到詞典裡是對中文的一種摧殘。
一千齡蟬:“人艱不拆”這些詞現在已經很少出現了,這就証明它們是隨時代前進的文化落后品。文化是可以自我淨化的,而淨化者就是使用這個文化的人們,他們會決定什麼該留,什麼被淘汰。
燕子360:要不要這麼極端啊!看什麼類型好嗎?娛樂節目可以吧,世界本來就應該豐富多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