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9月下

抓住機遇 推動期刊業持續健康發展 

艾立民

2014年11月28日08:07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世界在變,唯有創新不變”,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在日新月異的媒體產業格局大變革之際,中國期刊媒體國際創新發展論壇因勢舉辦,對於順應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為期刊業刷新觀念、分享經驗教訓、提供產業合作機遇、探討創新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中央領導同志也對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具體部署。這些都為期刊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期刊業的發展,必將在創新的道路上,融入最新的數字傳播理念和文化元素,向著更加開放、多元、互動、平等、個性、包容的方向發展。

認請發展態勢 堅持轉型升級

根據總局最新的報刊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登記出版期刊9877種,年總印數32.7億份,年經營總收入222.0億元。在數字技術沖擊的大背景下,雖然期刊的總印數、總印張略有下降,但經營收入、利潤總額都比上一年度有明顯增長,反映出我國期刊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和較大潛力。大眾消費類期刊方面,出版單位在堅守出版品質的同時,積極提升用戶對自身內容和產品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推出了手機雜志、iPad雜志、網絡資料庫、移動客戶端等產品,並開展了微博、微信營銷和電子商務活動,期刊數字產品在受眾數量、關注熱度、經營收入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學術期刊方面,2013年我國共有163種科技學術期刊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比2012年增加9種。《非線性科學和數值模擬通訊》《分子植物》等10種期刊排名跨入國際同類期刊前1/4行列﹔以研究中國現實問題和中華傳統文化等為主旨的優秀社科學術期刊得到國際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期刊界,以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獎及“百強期刊”為代表,形成了一批時政、學術、行業專業、大眾服務類的品牌期刊,為全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產品和品牌的基礎。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國際期刊質量精品化、運行集群化、市場細分化和競爭全球化的趨勢,我國期刊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受新媒體強勁發展的影響,期刊業面臨讀者群流失、社會影響力弱化等問題,整體經營形勢較為嚴峻,數字化轉型尚未找到成熟清晰的贏利模式﹔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管理政策和資源配置方式的影響,期刊業“小散弱”問題突出,阻礙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期刊品牌,科研成果大多數在國外期刊發表,造成大量學術成果流失﹔少數行業專業期刊功能異化、失規失范問題嚴重,有的以刊發質量低劣論文收取版面費維持生存,個別期刊甚至以敲詐基層、收取保護費牟利。我國期刊的發展現狀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與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要求仍然不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科技文化的需求仍然存在距離。隻有清醒地認識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才能增強我國期刊業創新發展的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出版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國出版業在取得極大發展的同時,當前還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必須從三個方面加以積極推動:一要實現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的升級﹔二要實現由規模數量向質量效益的升級﹔三要實現由傳統業態向新興業態的升級。“三要”“三升”既有目標和任務,又有措施和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和有力指導,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

深入貫徹中央精神 抓住期刊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新聞出版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全面重視新聞出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總局黨組提出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內須正視和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一是正視和處理好“量與質”的關系,要把提升出版物質量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二是正視和處理好“書與讀”的關系,要把推動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在多出好書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選書、薦書、評書、展書、送書的長效機制,建設閱讀大國﹔三是正視和處理好“報與紙”的關系,積極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催生新業態,延伸產業鏈﹔四是正視和處理好“言與行”的關系,要通過新聞出版產品這些載體,讓這些“言”與“文”更好地“行”起來,傳播出去,傳向世界,傳之久遠,努力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佔據制高點,爭取主動權,要解決“有理說不出,說出傳不開”的問題。

2014年,注定將以“媒體融合元年”為標志寫入中國傳媒發展史。我想對期刊業的發展提出兩點希望。

一是正視現實,心懷近憂胸懷遠慮,抓住難得的媒體融合的發展機遇,積極堅定地推進期刊業的轉型升級創新。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數據挖掘、信息集成和知識生產等方面的活動和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信息內容正在成為推動信息化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的期刊盡管在分類推進新媒體轉型的具體實施途徑上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傳統期刊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總體上尚未形成成熟清晰的盈利模式,遠未形成支撐行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化運營模式。隨著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的出台,構建新型主流媒體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期刊要打好主動仗,佔領制高點,積極面對新興媒體的挑戰,利用新技術帶來的發展優勢,以精美的制作、精彩的內容、精心的服務贏得更多受眾。期刊業必須抓住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有利契機,加強規劃設計,借助國家的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媒體融合,加快實現期刊轉型升級。期刊業隻有融入新媒體產業環境,才能在新一輪的數字化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希望期刊業能夠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的多種實現形式和實現手段,積極創新,利用數字化手段和網絡技術實現期刊內容的增值、用戶的裂變、盈利模式的再造,完善以內容提供商為主導的數字出版產業鏈,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傳播的力度、廣度和深度。

二是修煉內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定不移地走精品化路線,大膽嘗試進行創新。整個期刊業是一個“內容為王”的行業。那些優秀的品牌期刊已經用事實証明了,內容是永恆的主題。即使內容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發生了變化,但是用戶對真實客觀的、有價值的、值得信任的資訊永遠是有需求的,媒介會死,內容永生,期刊可以用信息的“質”對抗新媒體的“量”,實現價值重構。有了內容做基礎,才能創建期刊品牌。品牌是彰顯內容質量、服務品質、產品價值、市場信譽的特定標志,是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堅實基礎。希望期刊業進一步創新辦刊理念,找准期刊定位,堅定不移地進行運營機制的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來有力地保障和支持內容的創新和傳播模式的創新,走出一條新的品牌建設的發展之路,涌現出更多的新品牌期刊。同時,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重視對品牌的塑造、維護和衍生,努力實現品牌知名度高、盈利能力強的雙贏局面。

(作者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

(本文由作者根據其在2014年中國期刊媒體國際創新發展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標題為編者所加。)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