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9月下

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

——以《東方今報》的傳播語態為例

趙國平

2014年11月28日08:26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全力打造新銳、時尚、大氣、獨特的新品質”,這是筆者到東方今報社全面主持工作以來,不斷強調並強力推進實踐的一個辦報理念。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就是要借助都市報的先天優勢和群眾基礎,再塑都市報的形象,再造都市報的公信力和影響力,讓都市報在全媒體傳播時代,依然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依然能有自己生長的空間。

與時俱進,不懈努力

目前,新興媒體發展蒸蒸日上,勢不可擋。傳統媒體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都市報更是面臨轉型發展,保生存求壯大已經成為全體報人的一種“集體焦慮”。

今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習近平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東方今報》是河南電視台主管主辦的報紙,誕生於廣電系統,到目前為止,還是全國廣電系統唯一的一份綜合性都市報。近年來,《東方今報》一直在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已經和省廣電旗下所屬的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網絡、互聯網、手機電視、雜志、戶外大屏、移動媒介等40多家媒體,形成了緊密合作的機制。《東方今報》利用新媒體,開設了微博、微信、網站,開發了“電視報紙”,電子版上線APP應用,在新媒體領域有了一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新的贏利模式也在不斷探索之中。

面對輿論新生態、新格局、新趨勢、新任務,《東方今報》唯有堅守陣地,不懈努力,堅持政治家辦報,認真研究輿論輿情,制定輿論戰的恰當戰略戰術,“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不斷創新,《東方今報》才有可能生存下來,才有可能生存得更好,才有可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倡導理念,厘清思路

什麼是主流新聞?絕大多數編輯記者都認為主流新聞就是時政新聞,就是看起來“生、硬、冷”,就是官腔官調的官樣文章。作為都市類媒體的年輕編輯記者們,對此類報道更是存在很多偏狹的認識。筆者把主流新聞歸納定義為:凡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都是主流新聞。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以說24個字涵蓋了新聞報道的方方面面。時政新聞僅僅是主流新聞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通過鮮活的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新聞故事傳播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所有新聞媒體的一種自覺,一種責任和一種擔當。

什麼是都市報的眼光?都市報的眼光就是老百姓的眼光。都市類媒體的誕生,就是從貼近老百姓生活,用老百姓的語言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講述老百姓聽得懂的大事小情開始的。都市報的眼光,強調的是接地氣、接人氣,注重的是真實、可信、親切、生動、感人,更需追求的是傳播力和影響力。

“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就是要認清主流、站位主流、融入主流、傳播主流,成為主流媒體。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眾多都市類媒體把自己塑造成為了一種模式:打架斗毆、鄰裡罵街、醉漢撒潑、偷情殺人、天災人禍、坑蒙拐騙等,不一而足,此類報道充斥版面和熒屏。老百姓一時間覺得這社會到底是怎麼了?媒體又是怎麼了?天天怎麼都是刊發這樣的報道?應該說,都市類媒體的自我邊緣化,使得影響力和公信力大打折扣,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一直被視為正統的黨報、黨刊、黨台的主流媒體,在傳播主流輿論和主流聲音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有些新聞宣傳居高臨下、空洞說教,照搬照抄各級領導講話和政策文件,深入挖掘不夠,生動鮮活不足,老百姓隻能敬而遠之﹔有的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現象,傳播語言生硬﹔表現形式刻板,沒有親和力、貼近性﹔有的形式上轟轟烈烈、豪華艷麗,沒有時效性,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都會削弱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但我們也要看到,在互聯網最發達的美國,報紙依然存在,很多年輕人要了解一些權威評價,首先也是看《紐約時報》是怎麼說的,再看看《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又是怎麼評價的。很多美國人想要了解美國怎麼看世界,會專門訂閱或者購買《時代周刊》來看看,作為一種判斷和衡量的標尺。都市報受到新興媒體的沖擊是事實,但是多年形成的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不可能在瞬間就化為烏有。創新理念、創新形式、創新產品、創新渠道,依然是都市報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法寶。近幾年來,《東方今報》就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命運之戰和前途之戰。“中國十大影響力都市報”“中國十大傳播力都市報”“中國十大品牌創新力都市報”等榮譽的獲得,為《東方今報》這份全國廣電系統唯一的都市報形成了很好的背書。筆者也因此榮獲“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河南省首屆文化創意產業領軍人物”“中國傳媒年度創新人物”等殊榮。

思想決定行動,理念推動創新

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的理念,在《東方今報》的新聞創新實踐中,也是經歷了從不理解、不贊成到積極嘗試、勇於創新,再到成為全體編輯記者的一種共識、一種自覺。這種理念的轉變和實踐,可以說讓我們嘗到了“甜頭”:明確了奮斗方向,成為主流媒體,鍛造了報媒品牌,公信力影響力明顯增強。

理念的調整,先從《東方今報》的傳播語態開始。在報社內部的一次宣傳總結大會上,筆者引用了微博上曾經廣為傳播的一條內容,它很形象地說明了在世界范圍內的傳媒界,廣泛存在著的一種畸形傳播理念:

布什說:“我們准備槍殺四千萬伊拉克人和一個修單車的。”CNN的記者馬上問:“一個修單車的?!為什麼要殺死一個修單車的?” 布什轉身拍拍鮑威爾的肩膀:“看吧,我都說沒有人會關心那四千萬伊拉克人。” ——這就是公眾,他們隻關心奇怪的個案。

筆者加了一個標題——“這是個笑話嗎?”並在個人微博上進行了轉發。它表面上看是一則笑話,實際上卻是當今傳媒界一種畸形理念的真實寫照。其實,都市報人都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心態,往往“隻關心奇怪的個案”,以至於“語不驚人死不休”,對奇怪個案、對負面社會新聞的過度關注,成為都市類媒體被讀者廣為詬病的主要原因。《東方今報》也不例外。

“用都市報的眼光報道主流新聞”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具體操作中還是有許多要探索的地方。筆者認為這個理念最核心的一個詞是“眼光”。新聞天天都有,就看你有沒有“慧眼”發現並發掘出蘊藏在新聞中的“核心價值”,然后用令人喜聞樂見的“春秋筆法”傳播出去。筆者非常敬重的一位新聞界老領導在多年前提出的關於“眼光”和“心態”的觀點,至今依然讓筆者很受用。他曾講到一個新聞記者要有“發展的、辯証的、進步的、和諧的”眼光發現新聞,要用“積極的、善良的、敬畏的、感恩的”心態報道新聞,這種“眼光”和“心態”,恰恰是很多都市報編輯記者所缺乏的。“新聞應該怎麼說”,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我們首先在編輯記者中不斷倡導,要培養良好的心態,歷練敏銳的眼光,隻有心態調整到位,眼光觀察犀利,傳播語態好、語法新,好新聞一定會呈現到讀者面前。

面對主流“硬新聞”用“軟語態”來說。筆者主導策劃的年度大型系列報道《改變——河南產業集聚區效應》就是一種嘗試。河南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官方語言來說,取得明顯成效,“已成為全省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的增長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台,農民轉移就業的主陣地,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漸凸顯。”這是一種官方高度概括的表述。但究竟怎樣來向普通讀者展示這種變化?又該用什麼樣的版面呈現呢?經過研究策劃,我們決定用講故事的“軟語態”來說這個“硬新聞”,採編部門調集了主任、首席記者、首席編輯等精兵強將來參與這個大型系列報道。一開始,大家還信心滿滿,按照常規思路來寫這組報道,很快就交來了第一組稿件,按照程序初審后報到筆者這裡。筆者審看后,第一批稿件基本上被全部“槍斃”。此后,有些稿子反復修改多次還未“達標”。主要原因是記者的定勢思維、套路寫法,無法打動筆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筆者反復強調的觀點就是員工要先感動自己,寫出來的報道才能感動別人,才有傳播效果。最終,筆者直接修改了一篇樣板稿件《太康故事:客商變成招商人》,確定在這組大型系列報道的第一期刊發,筆者還以《社長的話》為小欄目,撰寫類似編者按和導讀的內容,隨主題故事同版刊發,同版刊發的還有背景鏈接,宏觀介紹該地區產業集聚區的整體情況。按照這個標准,我們陸續推出了鮮活生動的《長葛故事:老大不出馬也不難》《召陵故事:孔雀中原飛》《孟州故事:蛇吞象傳奇》等一系列報道。豐富的版面語言,圖文並茂地呈現,力圖展現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上,改變的不僅僅是統計數字,更重要的是人的改變,在生存狀態、生活理念、管理模式、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變化。《東方今報》記者深入到全省各地的產業集聚區內採訪,對所見所聞感同身受,再原汁原味地呈現給廣大讀者。這組報道得到了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等領導的批示表揚,同時還獲得了2013年度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面對悲情社會新聞用積極語態來說。當代社會面臨巨大的變化,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悲情的新聞事件。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和眼光來報道呢?《東方今報》2013年初發起的《一碗面溫暖一座城》的跨年度系列報道,就成為積極傳播正能量,體現社會友善和愛心,展示河南人自強不息精神的一個經典范本。事件的起因是,《東方今報》全媒體中心總監劉克軍,2013年初在網上發現了一則求助信息,說的是鄭州一個叫李剛的人,最近查出得了骨肉瘤,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還有一個不到3歲的小女孩,生活著實困難,現在要用錢,想請大家幫幫忙,能到他和妻子開的面館吃碗面,這樣會多賺一些錢用來治病。劉克軍第一時間在微博上進行了轉發,並迅速安排記者進行追蹤採訪,在《東方今報》上陸續刊發了一系列的報道,並參與了對李剛病情的全程救治,直至后來他不幸辭世。《東方今報》關注此事后,從去年年初至今,省會其他媒體也迅速進行了跟進報道,這場愛心大比拼還引發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中央級媒體以及全國不少省級衛視的關注。尤其是在央視《新聞聯播》也進行了報道,更是引起了萬眾矚目。

現在回頭來看,按照以往的新聞報道思維定勢,渲染悲情是都市類媒體最拿手的一種報道手法,也是運用的最得心應手的報道模式。但是,這次我們的記者並沒有這樣做。這則小小的求助信息,最核心的新聞價值是展示了得了絕症的主人公李剛的一種強烈的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種精神,也是“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生動的一個例証。新聞事件中主人公的自信樂觀、自強不息、感恩感動,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悲天憫人和廉價同情,用積極的語態傳播出了巨大的正能量。《東方今報》的發軔之作《一碗面溫暖一座城》,經由地方媒體到中央媒體,從省內關注到全國矚目,全媒體全方位立體式地報道,目前已經成為“文明河南”的一張最佳名片。

面對問題新聞用建設性語態來說。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職責,但在全媒體格局下,輿論監督又是一把雙刃劍。若一旦被網絡媒體和移動互聯渠道無限制無節操地放大傳播,其結果往往已經與原來報道的本意相差十萬八千裡了。所以說,輿論監督必須堅持准確監督、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

《東方今報》在2012年度策劃報道的《中國式審車報告》就是嘗試用建設性語態進行輿論監督的較好樣本。這組獨家報道抓住了每年都不得不進行的機動車年審的敏感話題,又是廣大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想言無法言的熱點焦點,何況報道要涉及的又是國家權力機關,難度之大可以想像。從一開始策劃這組報道,筆者就對報社員工明確提出了一定要用建設性語態來進行報道。因為這是一個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問題,又是在國家現行法規之內合法執行的問題,一定不要以偏概全,要以點帶面,要層層解剖,更要事實准確,表達善意,提出建設性意見,最終達到表達民意,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公平、法治”的意圖。

《中國式審車報告》從鄭州市民身邊的苦惱開始(老百姓、車管所、官員、單位等)報道,同時也報道周邊或全國其他省市在機動車年審方面的好做法,還要報道世界發達國家在機動車審核方面的主要做法,這樣我們報道的視野就從鄭州這個點,擴展到了全國,擴展到了世界,最后這組系列報道以《記者上書公安部》戛然而止。值得欣喜的是,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國家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推出了車檢改革措施,自今年9月1日起,使用年限在6年以內的私家車(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微型客車)免予上線檢驗。(作者系東方今報社社長)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