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了《世界報道》(World Report)欄目。作為世界主流媒體之一,CNN的受眾覆蓋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有354家電視媒體向CNN《世界報道》供片,其中中國大陸有12家媒體。以2010年為例,廣州電視台向CNN的供片量居12家電視台之首,其中《南沙濕地成候鳥天堂,護鳥人幾十年如一日青春不悔》得到了《世界報道》制片人的高度評價,並獲得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獎新聞類一等獎和廣州市廣播電視新聞二等獎。筆者結合該獲獎作品以及在CNN平台播出過的部分新聞片,探討如何做好CNN《世界報道》新聞片,才能既符合中國對外宣傳基本政策,又符合新聞規律,最終實現對外新聞宣傳的目的,讓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一、國際語言解讀中國故事
所謂“用國際語言來解讀中國故事”是指用國際社會所能接受的傳播方式、語言、角度,來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雖然中西方的新聞價值觀、對外宣傳任務有本質區別,但卻可以適當地借鑒西方專業的傳播技巧,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向世界說話”。作為CNN世界報道的供片記者,所做的新聞片必須能打動《世界報道》的編導,才有可能走向受眾﹔故事隻有能走進海外受眾的內心,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我們的價值觀、理念、文化才能被受眾所接收。
1.關注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外宣新聞片要增強親和力、感染力,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往往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南沙濕地成候鳥天堂,護鳥人幾十年如一日青春不悔》關注的正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很普通,他是一名南沙濕地護鳥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工作了二十幾年,迎來一批又一批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候鳥,為它們打造了一個溫暖的家。正因為有了這些護鳥人的悉心照顧,候鳥才得以在這裡安家。於是筆者將拍攝主線由遷徙過冬的候鳥換成護鳥人,試圖用鏡頭和語言記錄下這位平凡的護鳥人。這條新聞片在制作完成傳送給CNN后,深深地打動了對方的編導,最終被選用並在全球范圍內播出,筆者得以將內心的這份感動傳遞給大洋彼岸的人們。
同樣受到對方編導青睞的片子還有《最后的漁民》《三百流浪寵物與它們的好心主人》等新聞片。和南沙濕地護鳥人一樣,生活在珠江上的漁民和收留了300多隻流浪貓的27歲的警察都是平凡的人,但正是這些平凡的故事悄然走進了全世界觀眾的心。西方受眾因此了解到在中國南方最大城市廣州,有一片鳥類天堂,遷徙的候鳥們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也通過珠江江面上最后一批漁民的生活點滴,看到了廣州珠江污水治理的斐然成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的一名項目負責人,通過CNN《世界報道》編導,找到了新聞片中那名為照顧300多隻流浪貓狗而辭職的警察,並為他提供了一筆寵物助養金。不僅如此,這名富有愛心的警察在新聞片播出之后,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對方是一名獸醫,兩人共同承擔起照顧流浪寵物的責任。
從以上范例不難看出,要在對外新聞中找到和西方受眾的交匯點,親和力和人性的砝碼起了很大作用。這些作品非常關注人物故事,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強調人文關懷。
2.選取能夠獲得世界認同的中國視點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著中國影響力的壯大,而這種影響力正逐步轉化成國際政治上的優勢,世界也因此更想了解中國。西方人也渴望了解中國,渴望通過不偏不倚的報道來解讀中國、中國人。要讓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正確地了解中國,對外新聞的選題至關重要。
首先,在選題上應該選取能夠獲得世界認同的題材。西方發達國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重視對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保護。與此相關的議題能引起西方社會的共鳴。然而,由於西方媒體一邊倒的不實言論,導致西方民眾對中國的了解是片面的。談到中國的野生鳥類,不少西方人就會聯想到中國人喜歡吃鳥。其實,中國在發展經濟養活眾多人口的同時,在動物保護領域,包括拯救野生鳥類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遺憾的是西方國家卻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不了解在中國南方最大城市廣州有一個鳥類的天堂,在離繁華都市咫尺之遙的地方,就是十萬多隻候鳥的家園。該新聞片在世界范圍內的播出,能引起動物保護倡導者的共鳴,能讓外國受眾平心靜氣地接受片子的思想,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取得的成績才能被世界看到。
其次,選題既要獲得世界認同,還要體現中國視點。近年來,中國元素為世界矚目,崛起中的中國也需要強大的影響輸出,需要對自身文化的注解,需要中國視點。中國視點一方面是民族的,另一方面也應該是世界的,即本土化的文化輸出,能得到世界的關注。比如,美食乃全世界民眾共同關心的話題,美食背后傳遞出來的文化和理念自然能被大眾所接受。新聞片《透過廣東的老火湯看背后的文化》借助食材豐富的廣東老火湯,傳遞出中國廣東人食療養生的理念,折射出中醫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西方民眾了解到如老火靚湯般溫潤慢熱的廣東人的性格。
二、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
文化細節和文化符號能傳遞出一個國家的形象,因此,對外宣傳新聞片應該以文化報道的形式來塑造當前中國的形象,反映一個時代的國家整體面貌。比如新聞片《廣州端午節挖龍舟賽龍舟 代代相傳的傳統習俗》,劃龍舟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廣州一年一度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被西方觀眾所熟悉,該新聞片以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為切入點,向觀眾展示了挖龍舟、請龍、劃龍舟、走親戚等這些祖輩相傳的傳統節慶活動,令沒有來過中國廣州的西方觀眾大開眼界,從而培養了一批潛在的對中國民俗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西方游客。
再比如新聞片《廣州小洲村 復蘇古老繪畫藝術》,通過中國古老的繪畫藝術展覽,向觀眾展示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真實的中國面貌,片中一幅幅反映當今中國的繪畫作品,刷新了西方觀眾對中國的認識。
三、以新聞細節展現真實故事
細節凸顯真實,真實才能俘獲人心,一個片子要能獲得成功,細節的捕捉是關鍵。獲獎作品《南沙濕地成候鳥天堂,護鳥人幾十年如一日青春不悔》在敘述中採用了比較平實的語言風格,以紀實為主,但在細節的選取中又不斷凸顯主題思想,通過講述一個平凡故事,在不知不覺間向全世界觀眾很好地展現了中國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卓越成效。
在該新聞片的拍攝過程中,筆者和攝像乘船跟拍,護鳥人和他的助手則搖小船在前面帶路。當船行至密林間時,突然,護鳥人示意關掉馬達,隻聽他朝叢林叫了聲“小白”,就見一隻蒼鷺騰空而起,應和似的大聲鳴叫。原來在十年前,他曾經救助過一隻被偷獵者打傷的蒼鷺,把它帶回家喂養,又幫它治好了槍傷。而蒼鷺傷愈之后,就選擇留在濕地,再也沒有離開過。“小白”就是這名護鳥人給它取的名字,每次在叢林中遇到小白,護鳥人都要和它打招呼,幸運的是這一幕被我們專業的攝像師及時地記錄下來,為片子增加了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細節。
還有一個細節出現在採訪過程中。筆者在小木船上對護鳥人進行採訪,他告訴我們,這裡的每隻鳥兒都有自己的名字,談及這些候鳥,就像一個父親聊起自己的孩子,而講起辛勤持家的妻子時,這名護鳥人竟忍不住眼泛淚光,護鳥人落淚的畫面被攝像師用特寫的方式記錄下來,一個感人的小細節將他矛盾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他既熱愛候鳥,也珍愛家人,內心滿含對妻子的愧疚和感謝。
一聲對蒼鷺“小白”的呼喚,一個小動作的真情流露,塑造出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自然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四、以國際大事件吸引關注
信息溝通不暢、信息量不足會影響公眾對一國形象的認識,要打破這個不利局面,提高西方媒體和公眾對國家的認知度,可以利用公眾普遍認知的國際事件、焦點新聞,以本地的視覺加以報道。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陳燮霞,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第一枚金牌,陳燮霞的家鄉在番禺欖核鎮大坳村,對她成長歷程以及在廣州番禺業余體校的經歷的報道,必然會引起國外媒體和公眾的興趣,新聞片傳遞出的附加價值和理念,自然能同片子一起被受眾所接收。
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要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聽懂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文化價值和理念才能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中國的軟實力才能被提升,中國才能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供稿只是中國對外宣傳與傳播策略的渠道之一。通過對獲得西方媒體和受眾贊譽的廣州電視台為CNN制作的新聞片的總結,豐富對外傳播的理念和方法,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是中國媒體肩上的責任。(作者單位:廣州電視台)
來源:《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