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2014年第11期

文化視域下電視真人秀的倫理底線研究

——以深圳衛視《來吧孩子》為例

莫東霞 劉政洲

2014年11月28日16:28        手機看新聞

2000年,廣東電視台《生存大挑戰》開播,電視真人秀從此在中國落地生根,經過14年的生長發展,衍生出各種真人秀類型。縱觀當今電視領域,真人秀可以說霸道地強奪了極大部分受眾的眼球。對比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作為舶來品的電視真人秀在我國的發展,幾乎與國外同步,是“空降節目類型”中時間差最少的一個。真人秀快速中國化的速度令人驚訝,如《爸爸去哪兒》,凸顯中國特色的旅行、本土化的感性訴求、導演組原創的游戲環節等均把該節目進行了大范圍去同質化的改造。所以,其實所謂的舶來品,在我國電視工作者的智慧創造下,已經沒有多少原體的痕跡了,反而能在借鑒過程中原創出特有的真人秀節目類型。

2014年5月9日,深圳衛視《來吧孩子》開播,由易驊帶領的優質團隊正式打著“中國首檔觀察類真人秀”的旗號,殺入已戰火熊熊的真人秀市場中,此全新的節目類型一出,馬上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同時,又由於《來吧孩子》首次嘗試把母親分娩的過程搬上電視熒屏,更是引起一股輿論風潮,輿論之風更在《來吧孩子》第一期播出后被突然喊停達到高潮。耐人尋味的是,官方對於停播一事竟在發布一份延播公告后,表現出零反應,一切消息陷入銷聲匿跡的莫名局面,這無疑給《來吧孩子》添上了一絲傳奇色彩。對此,筆者試圖立足我國傳統文化視域,從傳播倫理角度出發,以《來吧孩子》為例,研究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倫理底線,提出一點管見。

一、真人秀的底線在哪兒?

自秦漢以來,儒學在我國的地位已不可撼動,儒家思想以國家意識形態的姿態,成為中國傳統倫理觀點的生長土壤。縱使經過了千年的歷史洗禮,經受了全球化的文化侵略,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倫理觀依然牢牢扎根華夏神州,從未被顛覆,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普遍信仰而文化從未斷層的文明古國,儒家價值觀的代代相傳可能起著關鍵的作用。

“非禮勿視”,作為孔家規訓,延續至今,早已滲入國人意識,神奇的是,此規訓又一直適應於每個時代的倫理價值。這一規訓同樣適用於新聞傳播倫理,夫子所言正是現今傳播倫理中的“隱私”,即“個人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而不願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擾的私人事項”①。無論是《憲法》還是傳統新聞傳播倫理,都提出要保護隱私,傳播者要維護個人在公共場所以外的隱私權,不得肆意揭露。

回歸到《來吧孩子》,產房、分娩、生育這一過程一直被傳統倫理觀點悉心保護,作為“非禮勿視”的私密之地從未公諸大眾,即使是產婦家屬也要被隔離到待產室外等候,產婦生產時也隻有丈夫一人能守護左右。雖然影視作品中常有產房場景,但是也只是依托影視創作的虛擬空間推動劇情發展,並無真實記錄產婦生產全過程。但是,《來吧孩子》節目組首次在上海最繁忙的俗稱“紅房子”的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安裝了64個攝像頭,拍攝記錄產婦從待產到生產全過程,后期片比竟達到1:800,可見跟拍時長之久。有學者曾說:“形神之間,真人秀力圖且能夠做到與現實的社會文化有令人感嘆的相同相似和對應。”②對於《來吧孩子》而言,此時已不是“令人感嘆的相同相似和對應”,已是幾乎赤裸裸的真實,相當於鏡像化的還原,確實是真人秀節目的一種突破。制作團隊已退居真人秀之外,從操縱者變為觀察者。正是如此,從未曝光的私密倫理題材加上基本無藝術加工的現實反映,必然有可能觸碰我國傳統倫理指導下的傳播倫理,停播的結果可証此點。

聲畫為視覺媒介核心元素,筆者將從聲畫兩方面對《來吧孩子》進行分析,以總結出我國電視真人秀的倫理底線。

1.畫面語言

畫面語言,是電視節目的核心表達媒介,一系列的畫面以蒙太奇邏輯串聯成電視節目的整體語言序列,表達出電視節目內在傳播的含義,或娛樂或真情,或理性或感性。筆者通過掃描記錄《來吧孩子》第一期的畫面,發現一些可能涉及到“倫理”和“隱私”鏡頭,如第45秒至56秒是多個新生兒被醫生分別從他們的母親體內抱出的畫面混剪,第31分37秒醫生給產婦陳雪君接生成功。以上鏡頭中的孩子,均是新生命來到世界上的第一種姿態,幻想中本是純潔無暇的,可是,在鏡頭裡呈現出來的是新生兒被醫生或一手拎起或抱起,全身布滿血跡和羊水,身體或顯白皙或顯紅紫,與母體臍帶相連,皮膚褶皺,毛細血管隱約可見,眼睛或閉合或已能眨動,四肢蜷縮。雖然,這一系列畫面反映的正是人類出生時的真實情景,但是,其畫面語言造成的刺激,實質與手術畫面一樣。手術室裡,醫生在運用各種切割工具進行手術,所進行的每一項操作都是實際發生且符合醫規,但是一旦經過攝像機的拍攝,且大量運用特寫鏡頭,則會放大其中的血腥元素。在《來吧孩子》中,觀眾能以最清晰的視角觀察那些被傳統倫理觀念掩藏起來的,一直隻存在於幻想中的畫面,打破了未曾經歷生育的受眾對孩子出生時神聖一刻的美好幻想,正如許多重口味電影一樣,此類畫面會引起部分受眾情緒不安。

另外,《來吧孩子》中還出現了不少母親腹部的鏡頭,再正常不過的妊娠紋在特寫鏡頭下清晰可見,而醫生給產婦何佳敏進行剖腹產之前涂消毒藥,以及用手術刀切割皮膚的過程都被記錄在內,並大膽播出。這些畫面語言中描述的對象是母親的腹部,雖真實記錄了腹部在懷孕時的狀態,但是過於赤裸的展現,會給部分觀眾留下歪曲的印象,動搖原來傳統價值觀中對於母親都是美好的主流判斷。

由此,從《來吧孩子》的畫面呈現可以看出,對於畫面語言的表達,在我國文化視域下,“非禮勿視”仍然是不可動搖的根本底線。在此底線面前,縱使電視節目與真實世界高度吻合,赤裸裸的私密空間表達和清晰的血腥場面特寫鏡頭是讓《來吧孩子》偃旗息鼓的關鍵因素。

2.音效元素

視覺媒介是聲與畫的結合,音效在視覺媒介的深刻表達中發揮了重要推進作用,能夠使畫面更容易刺激人心,深入記憶。在《來把孩子》中,除了穿插其中的採訪同期聲、醫院的日常環境音、適時響起的情緒背景樂和產婦與家人及醫護人員的日常對話外,其余場景中,存在著產婦待產和生產時因為劇烈疼痛而喊叫的聲音,尤其是產婦會出現“停掉催產素吧”“痛死我了”“我不生了”等話語,再結合周圍一片痛苦的喊叫,更是透露出一種宣揚丁克文化的負能量。結合以上畫面語言,母親因為疼痛而面容扭曲,全身冒汗,捶胸頓足,在此種音效元素配合下,更加放大了其原有的效果,伴隨著聲聲喊叫留在了受眾腦海中。

“視聽同步印象的宣傳價值很高,因為它給觀者提供現成的視覺形象,觀者還來不及對這一形象做出自己的解釋,他的思想就已經被標准化了。”③正是由於視聽媒介擁有如此特性,音效的逼真動人,配合畫面的真實揪心,就容易在受眾心理造成“思想的標准化”。有調查稱,在長期接觸電視中夸大分娩痛苦的情景刺激下,有82%的產婦對住院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98%的產婦在面臨分娩時有明顯恐懼感。

因此,對於音效元素,針對《來吧孩子》,可總結出以下兩點:一方面不可跨越傳統倫理,毫無保留、不加藝術加工地傳播私密空間中的真實音效﹔另一方面不可借參與者傳播有違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帶有負面影響的話語。

根據以上對《來吧孩子》的聲畫分析,可以把電視真人秀的倫理底線歸結為:凡電視真人秀出現赤裸裸反映帶有血腥氣味或其他令人不安元素的私密空間,且伴有不經后期加工並帶有偏離社會主流主義的負面語言,則無論題材如何高尚,節目創意如何新穎獨到,都有被傳統傳播倫理封存的可能。

二、主旋律不動搖:《來吧孩子》的溫情面

《來吧孩子》作為我國電視真人秀的全新突破,雖因觸動倫理高壓線被緊急喊停,但是對比其他類型的真人秀節目,《來吧孩子》反而顯得更接近真人秀節目的主要特征,即“沒有劇本,乃真人真事,並且能讓觀眾在各種鏡頭前看到真實情況的現場發生場景”④。全程無修飾跟拍,參與者均為普通老百姓,反映日常真實生活狀態等制作手法,對於我國傳統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而言,無疑是一種突破,打破了人為的操作,可以認定為一部“關於普通媽媽孕產的紀錄片”。

經過筆者對《來吧孩子》第一期中涉及“血腥”和“隱私”等倫理問題的鏡頭進行統計,可得以下結果(表1)。

                                                                                                               表1

從宏觀上看,《來吧孩子》第一期總片長為3988秒,此等涉及到倫理問題的鏡頭總時長僅佔全片25.7%。(如圖1所示)

因此,在主旋律的把控方面,《來吧孩子》還是能把大量時長留給溫情,通過片中參與者夫妻之間在產房中溫馨的日常談話,通過丈夫守候在待產妻子旁邊不離不棄一起迎接愛情結晶的美好畫面,通過孩子出生后夫妻雙方興奮地互相安慰,以及參與者在採訪中表現的對於孩子的期盼和愛意等這大部分的鏡頭,頌揚愛,頌揚母親的偉大,頌揚人性的真善美。正如易驊所說,《來吧孩子》的目的就是要“為生命加油”。

三、建議:溫和視聽,沁入人心

鑒於以上的分析,《來吧孩子》這檔觀察類真人秀節目,還是能堅持“真善美”的主流價值觀,宣揚愛與親情。遺憾的是,在后期對素材的整體處理中,並沒有准確把握住我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對於電視真人秀潛在設定的倫理底線。作為把關人的電視工作者,在傳播過程中,並沒有在明確我國對傳播者的倫理要求基礎上實際地發揮把關作用,以致遭到緊急喊停的后果。對此,各類電視真人秀節目應該引以為鑒,在大膽創新之余,要做到:溫和視聽,沁入人心。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改進。

1.還私密空間一片淨土。隱私權一直是新聞傳播倫理的重點內容,是需要尊重和保護的基本權利。電視工作者應根據倫理觀念,判斷所拍攝題材是否屬於個人隱私空間,即使被拍攝者並不抗拒,也要把攝像設備從這些私密空間中徹底撤離,不拍攝不記錄任何觸碰倫理底線的內容,從根源上抑制倫理問題的出現。

2.對所拍攝的素材進行嚴格審視。因為“真人秀電視節目本身就蘊含著這個時代最大的征候:真實與虛擬的重構”⑤,在后期剪輯中對拍攝了私密空間、有可能觸發倫理問題的鏡頭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或者直接剪掉,可以既真實又虛擬。

3.切實制定電視分級制度。根據美國現今制定的電視分級制度,包括TV-Y(適合2-6歲及以下幼童觀看的節目)、TV-Y7(指可能含有年齡7歲以下兒童不宜觀看內容的電視節目)、TV-G(指適合所有年齡層觀看的電視節目)等七個等級,我國也可仿效此制度,結合我國傳統倫理觀念,據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電視分級制度。在分級制度指引下,安排播放時間段、播放時長、制作手段等。

如此一來,電視真人秀節目既可以真實反映人性中最美好的畫面,又可以使視聽刺激的過度鋒芒變得溫和,在理性科普和感性表達愛與善的同時,能夠使節目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核深入人心。

結語

在我國電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屢屢出現多部優秀的佳作,《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等真人秀節目可謂獨領風騷。電視真人秀節目隻要以倫理底線為參照點,以宣揚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為核心,就能憑借其“真實”的魅力,繼續稱霸,正如荷蘭學者范•祖倫所言:“真人秀代表了觀眾‘渴望真誠性的鄉愁’。”⑥(作者系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戴永明:《傳播法規與倫理》[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87頁。

②④⑥李立:《奇觀社會的文化密碼——電視真人秀的游戲規則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年,78頁,79頁,275頁。

③埃裡克·麥克盧漢、費蘭克·秦格龍編,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4頁。

⑤尹鴻,冉儒學,陸虹:《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59頁。

來源:《視聽》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